如何完成預習作業
寫在前面的話:
昨天與一位小朋友媽媽談話,她說到自己這幾天身體不適由爸爸指導孩子完成作業。結果在她忙完家務偶然路過書房時,爸爸居然正大聲地教孩子錯誤地朗讀一個拼音。她不由得感嘆:作為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們連生病都不可以啊!
這種情況是屢見不鮮的。因為作為成年人,我們小時候雖然也上過一年級,雖然也參加了正規的學校學習,但是因為時間久遠,好多知識因為后面的工作中沒有使用而遺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為了剛剛成為小學生的娃娃,爸媽們不得不重新坐在書桌旁,像個小學生一樣輔導自己的孩子完成家庭作業。而現在的一年級學習技巧和我們小時候又大不一樣了。就拿拼音字母O的發音來說,有好多爸媽就反應和他們小時候的發音完全不同。家里教的和老師教的不一樣,孩子們就像一張白紙,如果畫下錯誤的,就很難改正。因此有很多家長朋友們跟我反應,自己都不敢輕易教自己的孩子了——怕教錯了耽誤孩子。
循序漸進地指導孩子完成好預習作業: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承擔的重要教學責任不在于教給孩子認識幾個字,掌握幾個詞句。應該在于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也就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我自己的孩子從小學二年級起就已經能夠獨立完成語文作業了,基本不用我操心,我只是在全部完成后檢查一遍。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一直在布置孩子們課前預習,應該說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的內容也比較細致到位,為學習新課起到了積極地作用。但是仍然有個別孩子把預習不當作業,或者應付,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預習,學會預習。
一年級的語文課程相對簡單,但其中的學習方法是通用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年級孩子掌握了正確的學習語文的方法,那么他將受益終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是如此。預習的好處很多:能夠強化聽課的針對性,以便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能夠提高課堂筆記水平,以便知道該記什么,哪些詳記,哪些略記,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下語文的預習方法。
概括地說,預習就是:讀思存疑問,課前十分鐘。用心能堅持,等同半天功。
一、細讀。課前認真閱讀每一篇文章,讀準字音,讀清字形,讀明字義,讀對節奏,讀懂情感,讀出詩文的音樂美。“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二、深思。預習中邊讀邊思,讀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層次,總結文章的內容,鑒賞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蘊含的情感。
三、疑問。學生在預習中發現了課文里的問題,提前在心中存留疑問,然后在課堂上有心聽講,有的放矢,就能解決預習時發現的問題。如此這般,容易和老師互動交流,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預習方法:
1、通讀課文1-2遍,在生字、生詞下面標上標記,標出課文的小節序號。(不動筆墨不讀書、我的新發現)
2、圈出本課的生字,在生詞表上標注拼音,生詞表下針對該生字組詞。把難寫的生字在書上描紅,在稿紙上寫幾遍,然后抄字組詞和擴詞。(抄字組詞、部首辨析、比賽擴詞、誰的朋友多)
3、劃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有些詞語是課后詞語表中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個性詞語。比如自己不理解的,再如自己覺得用得好的詞語。之后再把劃出的詞語大聲朗讀幾遍。年級高一點的孩子需要再讀課文,針對劃出的新詞,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把新詞的意思寫下來,哪些詞你以前就會?請你寫出它們近義詞或反義詞。選幾個新詞造句。(詞語解釋、辨字組詞、近反義詞、詞語城堡、成語天地、唱反調、造造句子)
4、將課文多讀幾遍,讀通順。難讀的句子,用“/”標出停頓,用“--”劃出好詞好句。它們好在哪里?為他們寫些簡單的評語。用“——?”劃出疑問的地方,寫清不明白什么。
(好詞佳句、好句點評、句子美容院、筆墨一點通、小小問號)
5、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可分幾段?試著寫段意。看一看課后的練習題,認真讀課文,在文中找出有關的答案。(主要內容、分段練習、簡要答題、浮想聯翩)
6、課文提到的人物和知識你還了解哪些?能找到有關的資料嗎?(小資料、名人名言、科學家的故事)
7、結合課后思考題,再聯系自己對文本的感受,看看你有哪些新發現?還希望講解什么?哪些內容不必再講解了。
語文學習非一日之功可以見到成效,因此,持之以恒地堅持運用正確的方法預習,不僅可以節省家長輔導的時間,更能夠鍛煉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形成了完美的自學能力,而這種能力對于拓展課外閱讀也是必備的一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