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或者高血壓的患者,對電子血壓計都不陌生,不過,有些人可能會發現用電子血壓計連續測量時,血壓會有誤差,略高于水銀計測量數值。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難道電子血壓計真的不靠譜嗎?血壓測量又該如何選取血壓計?在回答這些問題前,你真的了解高血壓嗎?
提醒:半數以上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上了高血壓
根據《柳葉刀》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中,發現30歲79歲以下的成年人中,有將近7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高血壓。
要知道,高血壓早期,身體不會有任何不適,只有通過儀器檢測才會發現,若是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下,無疑會給血管、心臟、腎臟帶來負擔。
時間過長,容易誘發腦梗、心梗、腎臟疾病,除此以外,生活中還有“隱匿性高血壓”的說法,這種血壓會在早上或者夜間兩個時間表現為高血壓。
因此,僅憑一兩次血壓測定是不能認為血壓高的,也非常容易漏診,建議,對高血壓要做好動態檢查,有高血壓患者的家中,最好備一個血壓計。
那么電子血壓計和水銀血壓計又該如何選呢?醫生告訴你答案
不少人認為電子產品不可靠,總是感覺電子血壓計測量數值不準,容易偏高,可是,水銀血壓計操作要求比較高,需要比較專業的人士來進行使用。
換句話來說,水銀血壓計的方便性遠不如電子血壓計,除此以外,水銀血壓計還需要校準,其校準頻率次數較高,也需要專業的機構。
而電子血壓計攜帶方便,操作要就不高,適合在家庭使用,校準也比較方便,因此,正常情況下,還是使用電子血壓計比較好,電子血壓計真的不準?
忠告:日常忽略4點,血壓相當于白測,別大意
● 電子血壓計選擇
市場上電子血壓計良莠不齊,不少商家為了追求利潤,會以次充好,可是,這種血壓計在進行血壓測定時,會造成很大誤差,影響對身體健康的判斷。
除此以外,電子血壓計種類也比較多,如腕式、無袖帶式等,血壓若是種類不同,測量誤差也會增大,再加上身體血壓數值不斷變化,測量數值也會有所波動。
對于電子血壓計的選擇,最好選擇標準認證,上臂式自動電子血壓計,測量出來的數據會相對比較準確。
● 測量前心態
在進行血壓測量前,要注意心態的調整,不要生氣、緊張、恐懼,若是出現這些情緒會讓血壓數值升高,導致血壓測量不準。
不僅如此,還要注意環境的選擇,盡量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血壓測定,在測量前,不要吸煙、喝酒、劇烈運動,因為,在這種條件下,測量的血壓不準。
提醒,在測量時,左臂測量的血壓數值和右臂會存在差值,這個差值一般會在5mmHg以下,如果超過這個數值,可能是血管疾病來臨。
● 測量方式
血壓測量注意分為坐姿和臥姿兩種,正常情況下,坐姿測量方式比較多,在測量時要讓所測手臂盡量和心臟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還要注意袖帶的松緊程度,在進行測量時,不要說話,兩腳自然與肩寬,以上這些方式,有助于血壓測量的準確性。
不過,血壓測量最好能多次進行測量,至少在3次以上,每次測量中間要有3分鐘以上的間隔時間,并且保持部位一致。
● 人群差異
電子血壓計測量方式和水銀血壓計有明顯差異,電子血壓計主要采用比較靈敏的示波法,不適合心率不齊、過多肥胖、脈搏較弱的人使用。
因此,有些人認為電子血壓計測量數值不準,也可能和這種人群有關,此外,高血壓的判斷,一般是血壓數值多次測量高于140/90mmHg被認為高血壓。
而在家庭自己測量時,若是血壓數值超過135/85mmHg,就應該及時就醫檢查、治療,以免時間過長,引起其他并發癥出現。
維持血壓穩定,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補充微量元素
第二、積極參加運動
血壓高的人,平時要多做運動,不過,運動時要注意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的控制,不要從事劇烈運動,如果長期從事劇烈運動,會讓血壓持續升高。
伴隨血壓升高,血管壁受到的沖擊力會變大,容易導致血管內硬化斑塊脫落,增加腦梗、心梗等血管疾病出現幾率。
最好能選擇運動量輕的運動,如游泳、慢跑、打太極等,每次運動時間要在30分鐘以上,每周要高于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