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維持血液循環系統的重要動力,
一旦它衰老了,
身體的各個部位也會因供血不足
而變得遲緩、老化。
奈何一些人“人未老,心先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續上升,患病人數達2.9億,其中不乏中青年。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經多年研究,開發出了一款適合中國人的“心臟年齡計算法”。
8個因素決定心臟年齡
研究發現,影響心臟年齡的因素有五六十種,其中,年齡、性別、血壓、血糖、血脂,是否吸煙、肥胖、患糖尿病為最主要的八大因素。
7招給心臟“減齡”
伴隨測試結果,“愛心護心”評估工具還會提醒測試者需要改善哪些生活方式,在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發病前,及時“懸崖勒馬”。
比如,嚴格戒煙、合理膳食、增加運動,把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
具體來說,可用以下七把鑰匙給心臟減齡:
1
監測三高
心血管事件鏈是從沒有疾病風險到血管損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再到心肌梗
死、心功能衰竭。
一旦有了風險暴露,就意味著在心血管事件鏈中向過早死亡奔跑。人如果控制好“三高”,應該可以活到100~120歲。
建議老人平時在家勤測量血壓、血糖等,如果經過嚴格的生活方式干預,血糖、血脂、血壓仍未達標,需盡早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啟用藥物治療。
2
定期體檢
一般人每兩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即可,40歲以下且有心臟病家族史,以及75歲以上者,建議每年做一次體檢。
3
戒煙戒酒
吸煙者心血管病發病率是不吸煙者的2~3倍。
研究顯示,戒煙對預防心血管病復發的作用占40%,戒煙24小時,心血管系統就開始受益,血壓下降、心跳變緩,發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風險隨之降低。
此外,飲酒量越大,高血壓的發生風險就越大,因此還應少喝酒。
4
多做運動
不少人認為,心臟不好就應多休息,避免運動。
事實上,規律的運動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風險,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周做中高等強度運動的人,缺血性心臟病和腦血管病死亡風險分別下降64%和63%。
即便是心血管病患者,每周運動時間增加3小時,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就能下降31%。老人不妨打打太極拳、六通拳等。
5
低鹽飲食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60萬人死于高鹽飲食引起的心血管病。
建議烹調時少用鹽和醬油,可試著用香料或其他天然調味品代替,例如大蒜、姜、百里香、檸檬草等。
6
多吃水果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對我國50萬人群的調查表明,與不吃和很少吃水果者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風險低40%,糖尿病發病風險低12%。
7
控制體重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中國營養與健康調查表明,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與高血壓發病風險呈顯著正相關。
控制體重,特別是青少年肥胖,可降低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