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醫藥養生保健報社
桑科桑屬植物全世界約有16種,栽培或野生,我國約有9種,其中藥用植物6種。桑樹除用于絲綢業外,還是十分重要的藥用植物,可以稱得上渾身都是寶,桑葉、桑白皮和桑枝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多糖類、香豆類、甾體、氨基酸、有機酸等藥用成分,是歷代中醫常用的中藥材,且都具有降血糖的功效。
桑葉
桑葉是蠶的主要食物,我國許多地方都種有桑樹。桑葉異名鐵扇子,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為中醫臨床常用中藥,在清熱、明目、止消渴方面應用廣泛。
桑葉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已經被原國家衛生部正式歸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之列。我國許多古典醫籍中都記載桑葉降血糖藥用,《本草綱目》認為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煎汁能止消渴,明目長發”。
《本草經疏》認為,桑葉味甘、苦,性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日本古書中也記載,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糖尿病)的作用。研究發現,桑葉中提取的總多糖對糖尿病小鼠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認為降糖機制是通過促進胰島素B細胞分泌胰島素而發揮作用。
桑白皮
桑白皮系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性甘、寒,歸肺經,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功能,主治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桑白皮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藥,歷代本草均有收載。
在《本經》中又名桑根白皮,為常用中藥。明代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載:桑白皮主治消渴尿多。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桑白皮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桑白皮提取液能明顯抑制豬小腸蔗糖酶活性,從而使葡萄糖生成減少,而阻礙腸道內壁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也可產生降血糖作用。
桑枝
桑枝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為常用中藥。《中國藥典》及有關藥學文獻記載,桑枝用于手足麻木、關節腫痛及風濕痹痛等癥。《本草圖經》中記載:桑枝療遍體風癢干燥,兼療口干。
《本草備要》則說,桑枝能利關節,養津液,行水祛風。從文獻中可知,桑枝除用于風寒濕痹外,還具有養津液、療口干的功效,即可用于治療糖尿病。中醫臨床上治療糖尿病關節病變、周圍神經病變時,也常選用桑枝,能顯著降低血糖而緩解癥狀。研究發現,桑枝降血糖效果較好,并且進行了桑枝總黃酮類化合物的降血糖藥效學試驗研究,認為桑枝總黃酮是桑枝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