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代謝
80%與皮質激素運載蛋白(CBG)結合,10%與白蛋白結合,結合者無活性。雌激素治療、妊娠可使CBG增加,可反饋性引起ACTH釋放,維持游離型水平;肝腎病CBG減少,游離型激素增多。
激素肝臟中轉化,腎臟排泄,肝腎功能不全時,血漿t1/2可延長。可的松與潑尼松在肝臟中羥化為氫化可的松和潑尼松方有活性;嚴重肝功能不全病人只宜用氫化可的松或潑尼松龍。
激素與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利福平等肝藥酶誘導劑合用加快分解,激素需增量。
甲亢時肝滅火激素加速,t1/2縮短;潑尼松龍不易滅火。
藥理作用
1.代謝:
糖:增加肝、肌糖原;升高血糖。機制:促進糖異生(特別肌肉蛋白);減慢糖酵解;減少利用。
蛋白質:增加分解,負氮平衡;大劑量抑制合成(須合用蛋白質同化類激素)。
脂肪:短期無影響;大劑量長期脂肪再分布,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
核酸:影響物質代謝。
水、電解質:弱鹽皮質激素作用;利尿作用,增加腎小球濾過率,拮抗抗利尿激素;減少小腸對Ca吸收和抑制腎小管對鈣重吸收促進尿鈣排泄。
2.允許作用:促進其他激素發揮作用。
3.抗炎作用(強大)
早期,增高血管緊張性、減輕充血、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細胞浸潤及吞噬反應,減少各種炎癥因子釋放,減輕水腫、滲出,改善紅腫熱痛。
后期,抑制毛細血管和纖維母細胞增生,抑制膠原蛋白、黏多糖合成及肉芽組織增生,防止粘連及瘢痕形成,減輕后遺癥。但使用不當:感染擴散;創面愈合延遲。
4.免疫抑制:抑制移植排異反應;皮膚遲發過敏反應;自免疾病一定近期療效。機制:干擾淋巴組織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阻斷致敏T淋巴細胞所誘發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聚集等。
5.抗過敏:減少肥大細胞脫顆粒產生的過敏介質。
6.抗休克:嚴重休克,尤其感染中毒性休克。機制:抑制炎癥因子,恢復微循環;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心肌抑制因子;擴張痙攣收縮的血管、興奮心肌、加強收縮力;提高內毒素耐受力。目前缺乏有效抗病毒藥物,病毒性感染不一般用,以免機體防御能力減低使感染擴散加劇。
7.退熱作用:嚴重的中毒性感染。機制:抑制中樞對致熱源的反應、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內源性致熱源釋放。
8.血液造血:RBC、Hg增加;大劑量PLT增加、提高纖維蛋白原濃度、縮短凝血酶原時間;中性粒細胞釋放入血而增多,但游走、吞噬、消化、糖酵解功能減弱;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者,淋巴細胞減少,淋巴組織萎縮,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淋巴組織增生,淋巴細胞增多。
9.中樞:提高興奮性,長期大量可引起欣快、激動、失眠,誘發精神失常;降低電興奮閾,誘發癲癇。精神病、癲癇患者慎用;大劑量兒童致驚厥。
10.骨骼:骨質疏松,誘發骨折,尤其脊椎骨,壓縮性骨折、魚骨樣及楔形畸形。機制:抑制成骨細胞活力,減少骨中膠原合成,促進膠原和骨基質分解,骨質形成障礙。
11.心血管:增加對活性物質的反應性,可出現高血壓;血脂異常,出現高脂血癥。機制:水鈉潴留、血脂升高。
不良反應
1.消化系統: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降低黏膜抵抗力,誘發加劇潰瘍,甚至出血或穿孔。少數可誘發胰腺炎或脂肪肝。
2.誘發或加重感染:長期應用可誘發或潛在病灶擴散,尤其免疫力降低的白血病、再障、腎病綜合征等更易發生;肺結核、淋巴結核、胸膜結核、腹膜結核等應綜合用抗結核藥。
3.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激素過量,停藥后癥狀可自行消失,必要時加用抗高血壓、抗糖尿病治療及飲食治療。
4.心血管: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
5.骨質疏松、肌肉萎縮、傷口愈合延遲:骨質疏松多見兒童、絕經、老人;負氮平衡影響生長發育;孕婦偶可引起胎兒畸形;長期高脂血癥,中性脂肪栓子易黏附于血管壁,阻塞軟骨下的骨終末動脈,血管栓塞造成股骨頭無菌性缺血壞死。
6.糖尿病:長期應用,代謝紊亂,約半數出現糖耐量受損或糖尿病(類固醇性糖尿病);這類患者對降糖藥物敏感性較差,應盡量減少激素用量,最好停用,如不能停用,應酌情給予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
7.精神病或癲癇
停藥反應
1.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長期大量使用,減量過快或突然停藥,尤其感染、創傷、手術等嚴重應激情況下,可引起功能不全(萎縮)或危象,出現惡心、嘔吐、乏力、低血壓和休克等。
防治:緩慢減量。停用極速后連續用ACTH7天左右;停藥1年內應激情況應及時給予足量激素。(停用激素后,ACTH的功能一般需要3-5個月才能恢復;腎上腺皮質對ACTH起反應機能的恢復約需6-9個月,甚至1-2年才能恢復)
2.反跳現象:對激素依賴或病情尚未控制,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而致病情復發或惡化,常需加量繼續治療,待緩解后再緩慢減量、停藥。
精神病(過去或現在)和癲癇;活動性潰瘍;新近胃腸吻合術;骨折;創傷修復期;角膜潰瘍;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孕婦;抗菌藥不能控制的感染(水痘、麻疹、真菌感染等)。
1.沖擊:急、重。氫化可的松,靜脈,首次200-300mg,一日可超過1g,以后逐漸減量,3-5天療程。宜應用氫氧化鋁凝膠等防治潰瘍出血。
2.一般劑量長期:結締組織病、腎病綜合征。潑尼松,口服,日10-30mg,tid,獲得臨床療效后減量,每3-5天減量1次,每次按20%左右遞減,直到最小有效維持量。
維持量兩種用法:
①每日晨服(ACTH晝夜節律):每晨7-8點給藥1次,用短效可的松、氫化可的松;
②隔晨給藥:早晨7-8點給藥1次,中效潑尼松、潑尼松龍。
撤藥或停藥指征:
①減至正常基礎需要量,長期觀察病情穩定;
②治療效果差,不宜再用,應改藥;
③嚴重副作用或并發癥。
3.小劑量替代:急、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腎上腺危象、艾迪生病)、腦垂體前葉(腺垂體)功能減退及腎上腺次全切除術后。可的松12.5-25mg,氫化可的松10-2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