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京東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首次公開發行93685620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定價為每股19.00美元,股票代碼為“JD”。中企哥為小伙伴們推出京東十問十答,都是干貨,不容錯過。
一、京東這些年采用什么方式融資,融了多少錢?
根據招股文件從2007年拿到今日資本1000萬美元起到騰訊注入2.145億美元止,累計融資20.26億美元。具體采用了夾層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方式。
方式一:“夾層融資”
通俗講就是性質介于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之間,具件條款由投融資雙方靈活商定的長期融資方式。這種融資工具發出去是債券,付不付利息,什么條件下可以轉股,每個時期可以轉多少,沒有投票權要看雙方事前約定。2007到2010年間,京東發行了A、B、C三輪“可轉可贖回優先股”。
A輪融資由今日資本提供:2007年3月27日,發行1.55億“A類可贖可轉優先股”,附帶1.31億份購股權。8月15日,1.31億購股權被行使。兩筆融資合計1000萬美元。
B輪由今日資本、雄牛及梁伯韜聯合投資:2009年1月,發行2.35億“B類可贖可轉優先股”,融資2100萬美元。
C輪融資額達1.38億美元:于2010年9月完成,這次發行1.78億“C類可贖可轉優先股”,投資方為高瓴資本。
通過三輪融資,劉強東獲得1.69億美元。由于早期估值低, 今日資本A輪獲得的優先股就相當總股本的30%(假如全部轉股。另外,如果不轉股可享受8%年息)。若非采用優先股策略,劉強東控制權早已旁落。
方式二、股權融資
發行可轉可贖回優先股融資方式雖好,但融資額有限。否則資產負債率畸高公司將瀕于破產,控制權有什么用。2011年,京東開始發售普通股融資。
從上表看到,京東2011年以來歷次股權融資,累計發售8億普通股,獲得18.57億美元現金及騰訊旗下三塊電商資產(拍拍、網購100%股權及易迅9.9%股權)
二、這些年給投資京東的機構賺了多少?
下邊這張表為京東上市前及緊隨上市后的股權結構(單位:百萬)。
論絕對值,持有4.45億股的老虎基金是最大贏家,賺了大約37億美元。
論收益率,今日資本由于投資早,并有過減持,本錢早已回收?,F在手上的1.92億股價值17億美元,都是純賺的。
但今日資本應當對減持感 到追悔莫及,看人家高瓴資本穩穩拿著3.2億股,市值28.7億美元,成本是三年半之前投入的2100萬美元。
三、融這么多錢,劉強東如何保住控制權?
上市前,劉強東要求部分投資人排它性地將投票權授予他的兩間BVI(英屬處女群島)公司Max Smart和Fortune Rising。
但美國的老虎基金(持有18.1%)、高瓴資本(持有13%)、今日資本(持有7.8%)等投資機構沒有把投票權委托給劉強東。
通過幾番博弈,在京東上市之前,劉強東通兩間BVI公司控了13.74億股投票權(包括11家投資人委托的7.96億股,其中就有騰訊的3.51億股),占比55.9%,以微弱的優勢保住了控制權。
上市后,11家投資機構將收回7.96億股的投票權。另據招股文件,京東將發售1.38億新股,總股本將達到27.6億股。這樣一來,劉強東手里的股票占比僅為20.5%。
這個問題解決起來相對簡單,那就是谷歌、百度們普遍采用的雙層股權結構。上市后劉強東持有的5.65億股將轉為B類股票,每股有20份投票權。其它新舊投資人持有的都是A類股票,每股有1份投票權。招股文件顯示,劉強東將獲得83.7%的投票權。
四、據說京東獲得三倍超額認購,京東上市很順利嗎?
一來京東資金需求旺盛,二來投資人有退出需求,上市是京東多年的心愿。但連年虧損的京東根本沒有資格在A股上市,海外市場接受這樣一只龐大的中國公司也非易事。去年下半年以來中概股的火爆給了京東機會,而阿里確定在美國上市給了京東緊迫感。
2014年1月30號遞交招股文件后,投資人的反應肯定不理想。不然劉強東不會跑回來拉上騰訊。
騰訊又給資產又出資金,還可以微信一級入口和不競爭承諾。更重要的是,京東IPO計劃融資15億美元,騰訊獨家吃掉12.4億美元。相當于級資本吃了顆大大的定心丸。
投資機構也表現了最大程度的克制,僅有四、五家基金出售了各自手里股票的3%。
最終,京東出售9368.5萬份ADS(每份代表兩股A類普通股,其中6900萬份ADS為新發行(占IPO總發售量的73.7%),2467.8萬份ADS為舊股東出售。其中的1.38億新股,全部由騰訊認購,美國資本市場只需接納2467.8萬份ADS的。
所以說,京東此番強在阿里前上市實在是驚險的一跳。說什么“獲得三倍超額認購”,“準備臨陣提價”,都出于劉強東的虛榮。資本市場真這么歡迎,為什么不多發幾千萬股、多融集些資金呢?
五、京東物流規模及能力?
提起京東,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建自營的物流體系。強大的物流能力帶來良好的購物體驗,一直是京東吸引并抓住用戶的金字招牌。
2011年完成C輪融資后,劉強東表示“京東將在未來3年投資100多億加強物流系統”。
根據招股文件,到2014年4月1日,京東物流體系的概況如下:
京東的物流系統不僅龐大,而且高效。借助這個系統,京東可以在43個城市實現“下單當日投遞”,在265個城市實現“下單次日投遞”,兩者合計占定單總量的70%。
京東漂亮的運營數據要歸功于強大物流處理能力,2013年完成定單3.2億張,凈成交額1039億元。
借助強大的物流,京東商城為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產品提供服務、收取傭金。在2013年1039億的總交易金額中,第三方商品占369億,占比達35.5%。而且傭金比率逐年提高,2011年是4.0%,2013年達到6.3%。到2014年1季度末,第三方賣家數量達到2.9萬家。
六、京東物流十全十美嗎?
京東有物流有三個缺憾。
一是投資不足。2011年,劉強東放言投資100億建物流系統。后來,劉強東在多個場合說:“融資的70%將用于物流體系建設”、“物流和研發占總費用的70%”。但由于打價格戰等原因,京東融到的20億美元最終只有一少部分投入到物流體系的建設。
據招股文件披露,京東僅有35.3億元固定資產(注:京東在美上市,編制財務報表使用的會計準則與中國不同。此處的“固定資產”原文為:Non-current assets。不僅包括設備、設施、軟件、土地使用權、在建工程,還涵蓋股權投資、知識產權、商譽),其中土地使用權5.98億、設備軟件等10.2億、在建工程12.4億。
從募集資金的使用上看,劉強東把三分之一的錢用于物流體系建設,而把三分之二用于價格戰。如果35億固定資產承載的物流體系給用戶帶來良好的購物體驗,投入70億豈不更好?
二是根基不牢。京東招股文件中說“18%的倉庫、39%的配送站和41%的辦公場所的出租方沒有向我們提供必要證照,證明他們的所有權。屌絲租房都知道要看房產證。京東是大公司,又要在美國上市,租賃物業當然要看產權證,業主有的話當然會拿給京東看。
京東150萬平米與物流相關的建筑大部分是租賃的,這讓物流體系的價值打了個大折扣。租賃也罷,但連產權證都沒有拿到看到,就太不嚴謹了。從某種程度上講,京東的物流體系是建在了沙灘上。
三是折舊攤銷負擔日益沉重。盡管35億固定資產有些令人失望,但的京東折舊攤銷負擔已經不輕。2011?2012?2013年,京東折舊和攤銷分別為7395萬元、1.86億元和2.93億元。 根據招股文件披露的規劃,京東固定資產總值將在三年內突破100億,每年折舊、攤銷超過10億。對于連年虧損的京東,它們會使盈利看起來更加遙遠。
七、京東與供應商的關系如何?
2013年,京東商城交易的價值1039億元的商品由6000家供應商提供。2014年一季度未,存貨金額躥升到86.2億元。
根據招股文件,京東給供應商結款的平均賬期為38.6天。中國人最明白“平均”的意味,6000家去結1000億的帳,綜合實力靠后的幾千家,可能要等兩三個月才能收到貨款,這意味著京東占壓了合作企業寶貴的流動資金。用戶體驗好,供應商體驗卻差了。
八、京東物流成本優勢明顯不明顯?
自給自足的物流體系讓京東獲得了絕對的控制力,并給予用戶很好的購物體驗,成為拓展市場的一塊金字招牌。但在公布招股文件之前,自建物流能否節省成本是個問號。
當當在物流方便投入沒有京東多,但也有39萬平米的倉儲面積。借助第三方物流,當當在19個城市實現當時送達,在158個實現次日送達。 把京東履約成本(包括進貨、驗貨、倉儲、分揀、運輸、投遞等)占營收的的比值與當當網一比,發現只有后者的一半。2013年,京東這項指標為5.9%,而當當為11.5%。
但2013年,京東用戶平均每人下了6.8張定單,定單金額321元,當當定單金額僅為99元。也就是說,同樣花16元,送320元的貨,送貨成本占貨值5%;送99元的貨,成本就占貨值的16%以上。所以,京東客單價高(家電占比高),是其履約成本占其營收比例小的直接原因。
總之,京東自建的物流系統在提高用戶體驗方面有價值。但與當當、聚美優品、唯品會等沒有投這筆巨資的電商相比,并沒有體現出成本上的優勢。
九、京東估值是否合理?
今年3月31日 ,阿里以53.7億港元獲得銀秦9.9%股權,估值超過500億港元。根據2013年報銀秦有36家店,年營收157億。
假設(純屬假設,只為討論估值)現在馬云想參股京東或者蘇寧中的一家,張近東和劉強東都愿出讓9.9%股權,引進阿里做戰略合作伙伴。那么,在馬云眼里誰更值錢呢?
蘇寧1500家門店、1000億營收,就算每家每天有只100名顧客進店,全年就是5475萬人流。單是這1500家店的估值就不會低于銀泰。另外,蘇寧的物流體系也很龐大,號稱有5000個配送站、數萬名送貨員。另外,在價格戰的背景下,京東、蘇寧同款家電的價格必然趨同,但蘇寧毛利潤率為15.2%中,而京東只有8.4%,說明蘇寧進貨價格更低。蘇寧深耕家電零售24年,供應鏈管理能力遠勝于京東。
假設蘇寧現在A股的市值(450億)是合理的,馬云愿花45億拿蘇寧9.9%股權,他會花三倍以上的價錢用150億買京東9.9%嗎?
十、自建物流體系的得失?
電商興起之初,社會提供不了可靠物流配送服務,所以京東投資建設、全程管理的流體體系能給用戶更好的購物體驗。沿著這條路,京東不到10年GMV達到1040億,市值1500億。
阿里也是電商,但物流按社會化思路解決。2013年,第三方物業公司為淘寶、天貓、聚劃算三大平臺投遞50億個包裹的投遞,日均1370萬個,從業人員接近100萬。沿著這個思路,阿里發展了15年GMV達到1.5萬億,市值1.3萬億。
電商的騰飛,強力帶動物業流發展,它們會爭搶著與電商巨頭合作,比服務、拼價格,阿里們可以坐收漁利,用戶獲得的服務和體驗必將日益改善。
招股文件顯示,未來3年京東將向物流體系投入至少10億美金。但美金變成物流基地需要時間,錢花光了還得再去融。自建物流的發展速度、資金需求成為增長的瓶頸,京東與阿里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而不是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