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小野菜們也帶著渾身鮮嫩和撲鼻的野氣,鋪陳出最清新的自然之味。好在人間的野花不要錢,地里長出的野菜不要錢,這小確幸也是可以不要錢的。
蘆蒿又名蔞蒿、香艾、水艾,春季生長于長江中下游的湖澤江畔。它雖是野生的植物,但其價值之高卻早早就已被古人界定了。早在明朝的時候,南京人愛吃蘆蒿已經聲名遠播,朱元璋還曾將蘆蒿列為貢品。
食材:蘆蒿300克,北極蝦100克。
調料:鹽2克,蒜末8克。
做法:1. 蘆蒿洗凈,將蘆蒿掐頭去葉,根部較老部分去除,切成段;北極蝦去皮。
2. 鍋內熱油,下蒜末炒香,放入蘆蒿翻炒快速翻炒至色澤成翠綠。
3.調入北極蝦、鹽。
4.炒勻出鍋即可。
端午節到來,民間有端午掛艾”的風俗,將艾草、榕枝、菖蒲掛在家門上用來“辟邪”、“祛毒氣”,用艾草泡腳、艾草做成的艾條、用艾草煮水可以沐浴,這個被稱為“純陽之草”“醫草”的草可以說是物盡其用。
用料:嫩艾草50克,面粉200克,玉米面100克,酵母粉3克,鹽少許,豬油10克(或植物油)
做法:1.艾草葉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剁碎,放入大碗中
2. 玉米粉、面粉按2:1比例放入干凈盆內,加入鹽、酵母粉,混合均勻;
3.倒入艾草葉。
4.一邊慢慢地加入溫水一邊攪拌,再加入豬油,混合成不粘手的面團;
5.面團放到溫暖的地方,發酵至2倍大
6.將面團平均分成兩份,取一份平均分成9小份,分別搓圓,做成窩窩頭;
7.全部做好后,二次醒發15分鐘
8.將窩窩頭放入鍋中蒸15分鐘,在鍋中燜5分鐘再出鍋。
苜蓿,又名草頭,金花菜,三葉草,是我國古老的蔬菜之一。苜蓿作為常用蔬菜,清代后期,這種野菜漸漸的成為了“園蔬”。苜蓿煎餃,是上海高橋地區的特色美食,也是當地的名片之一,被許多老上海熟知。
食材:面粉300克,酵母5克,豬肉餡150克,苜蓿200克。
調料:蔥姜末各10克,生抽15克,鹽4克,蠔油10克,香油適量。
做法:1.面粉與酵母兌好加入溫水和成面團,醒15分鐘。
2.肉餡放入姜、蔥、生抽、鹽、蠔油、香油腌制20分鐘。
3.苜蓿洗凈,焯水,撈出。
4.切碎,放入肉餡中拌勻。
5.面團下劑,搟皮,用皮包上餡。
6.捏成餃子。
7.平底鍋中刷勻油,放入包好的餃子,淋入食油20克。
8.蓋上蓋煎5分鐘。
9.倒入200克白面湯,即清水內兌入少許面粉攪成面湯,再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再淋入20克食油,再蓋住燜煎5分鐘。底部呈焦黃色時,離火即成。
廚房小語:1.做水煎包餡料不能太濕,面皮也不要太軟太薄,否則受熱后會出湯,滋味也就隨著湯汁跑掉了。
2.面湯的比例是:水和面粉10:1。
灰灰菜在農田的討人嫌的雜草,不過近年來成了暢銷的野菜。灰灰菜的嫩莖和幼苗都可以吃,口感柔嫩,灰灰菜含多種的纖維素,尤其是灰灰菜還含鈣量很高,
食材:灰灰菜一把,雞蛋3個
調料:香油3克、鹽2克,蒜3瓣,十三香3克、面粉適量
做法:1、先擇下嫩莖葉,用手反復揉搓幾次,盡量把上面的絨毛搓掉,然后洗凈
2、切碎備用。
3、灰灰菜中打3個雞蛋、加入蒜末
4、加入面粉和水十三香和鹽
5、攪成糊狀
6、電餅鐺刷油,倒入電餅鐺,兩面烙熟即可
廚房小語:灰灰菜里含有一種卟啉類的物質,過多食用會出現皮膚紅腫的不良反應,因此灰灰菜一次食用不宜過多。
2、灰灰菜是屬于光敏感蔬菜,吃了曬太陽,容易引起一種叫做日光性皮炎的病,凡是曬到的部位發黑,甚至會起水泡。所以對于過敏性體質,還是盡量少吃。常人吃了灰灰菜,也盡量少曬太陽。
如今,人們發現馬齒莧的營養價值很高,因此很多地方開始流行吃這種野菜,并把它稱為長壽菜。馬齒莧可涼拌,想吃的時候,就摘回一些嫩莖葉,在沸水中焯透,撈出過水,調入蒜泥,鹽,香油拌勻即可。馬齒莧也可與肉同炒,加辣椒少許,食之香味濃郁開胃。還可沸水焯后曬成干菜,冬天備用。
原料:新鮮馬齒菜1000克
調料:蒜1頭、生抽10克、糖3克、醋15克、鹽3克、白芝麻適量、香油適量、紅辣椒油適量。
做法:1、新鮮馬齒菜洗凈
2、蒜去皮,大蒜瓣放入搗盅,加一點鹽搗成泥,放入鹽、生抽、醋、紅辣椒油、糖、香油拌勻成調味料。
4、鍋里加入適量水燒開,加入一點鹽,放入洗凈的馬齒菜汆燙熟。
5、將過涼的馬齒莧,瀝干水分,放入容器中,加兌好的調味汁,拌勻即可食用。
廚房小語:1、 調味料可根據個人口味,適當增減配料。
2、 涼拌菜最好現拌現吃,不宜過夜。
春三月,小野菜們也帶著渾身鮮嫩和撲鼻的野氣,薺菜,在初春它才是菜,等到暮春山花爛漫時,它就是野草而不是野菜了。薺菜就像甘草,是菜中的甘草,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它平和,不偏寒,也不偏熱,能祛火但不傷身,能祛寒但不會上火。
食材:面粉500克、酵母5克、白糖10克
餡料:豬肉餡400克、薺菜300克、蔥1段,姜1塊、味極鮮醬油15克、鹽4克、蠔油10克、香油適量
做法:1、準備一個大碗里面加入溫水,向溫水當中加入酵母粉和白砂糖,水的溫度不要太高,不能超過35度,置靜約3分鐘左右,然后將面粉倒入盆中。
2、一邊倒酵母水一邊用筷子攪拌,和成光滑的面團,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20分鐘左右。
3、面團就可以發酵成原來的兩倍大,面團里面呈蜂窩狀。
4、豬肉餡放入味極鮮醬油、鹽、蠔油、香油腌制20分鐘
5、薺菜擇洗干凈,放入鍋中焯水,晾涼
6、將焯過的薺菜剁成碎,蔥姜切末和薺菜一起放入肉餡中攪拌均勻
7、面團發酵好之后,將面團取出來放到案板上反復地搓揉排氣,揉七八分鐘,等到面團揉好之后,揉面時間越長,包子會越發的白,將其分割成小面劑子,然后再一一搓圓,揉成包子胚
8、包好的包子,需要二醒發,醒發至原來的兩倍左右,這樣包子更綿軟香甜。
9、包子冷水上鍋,這樣包子也是會跟水的溫度一起上升,上氣以后再蒸上大概2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關火了,在鍋上再燜個5分鐘左右的時間,再打開鍋蓋,可以防止因為冷空氣的進入,而導致包子表面塌陷。
場買胡蘿卜的時候,都會發現胡蘿卜的根部被商販剪掉,它們經常當成“垃圾”丟掉,其實,每100克胡蘿卜纓中,含350mg的鈣,接近牛奶的3倍,是補鈣蔬菜中的NO.1。
材:新鮮胡蘿卜苗400克,面粉150克。
調料:大蒜4瓣,鹽2克,生抽10克,香油適量。
做法:1.胡蘿卜苗只要嫩葉子部分,洗凈。
2.胡蘿卜苗切段。
3.加入面粉拌勻。
4.放入籠屜中。
5.鍋里加水,水開后蒸15分鐘左右。
6.大蒜加鹽搗成蒜泥,加入生抽、香油,出鍋后拌入胡蘿卜苗,也可以蘸著汁吃。
烹飪tips:蒸的時間按你蒸的量,時間太短會黏牙,時間太長顏色會發黃。
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正是春季當令的蔬菜,吃香椿就是吃它的鮮嫩之感,所以吃香椿,一定要趁早, 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后椿芽如木質。
材料:香椿400克
調料:鹽10克,面包糠200克,淀粉10克,食用油適量。
做法:1.將香椿洗凈,放入鍋中,焯燙30秒,香椿變綠立即撈出瀝水。
2.焯燙好的香椿放入盆中,撒上鹽腌10分鐘。
3.取一大碗,放入面粉、淀粉,倒入適量清水,調成面糊,用筷子撈起面糊,不會立即消失即可。
4. 將腌好的香椿放入面糊中,蘸勻。
6. 坐鍋點火放油,油5—6成熱時,將香椿放入鍋內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
烹飪tips:香椿焯燙時間不要超過30秒,變綠即可。
說到蒲公英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老家有一種草,也是野菜,這種野菜又名黃花地丁,學名蒲公英。蒲公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植物,蒲公英,其實不僅僅是一種野菜,它還是一種很好中藥材呢,不僅營養豐富,還有很多功效,
料:蒲公英300克,面粉80克,玉米面50克,五香粉1克
調料:蒜泥適量,醋20克,鹽2克,香油10克,辣椒油適量
做法1.蒲公英摘洗干凈
2.濾去多余的水分,讓表面不要有太多的水
3.加入面粉、玉米面餓少許的五香粉。加一點玉米面會使蒸好的菜比較散,不至于黏在一起
4.拌均勻,讓菜表面沾一層薄薄的面粉即可,面粉不要過多
5.開水上籠蓋蓋蒸8分鐘,蒸好的菜立即出鍋晾開,不要燜,否則顏色會變深,就不好看了。
6.蒜加鹽搗成泥,加醋、辣椒油和金龍魚的香芝麻油調成料汁,把蒸好的蒲公英裝碗里,澆上料汁拌均勻即可
面條算是吃過的野菜比較好吃的了。在過去的時候作用可大了,還是那些窮人們的口糧呢,甚至可以說是他們的“救命菜”呢。 所以每當面條菜成熟的時候,就是最開心的日子,那個時候面條菜長得也特別的多,吃起來味道還不錯。
原料:餛飩皮300克、豬肉末200克、面條菜350克
調料:生抽10克、鹽4克、蔥、姜末各10克、香油8克、胡椒粉、青蒜末少許。
做法:1、面條菜放入鍋中,焯水,撈出,擠干水分
2、肉末加蔥、姜末、鹽、香油拌勻后,再放入生抽拌勻
3、面條菜切末
4、放入碗中拌勻
5、取餛飩皮放入餡料,包成餛飩
6、鍋內加水,下入餛飩煮熟,盛入碗中,撒少許胡椒粉、青蒜末、香油即可
廚房小語:面條菜是一種野菜,可依據自己的喜好搭配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