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具、設備和機器的使用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
教師:聽說你是教育技術專家,你們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就是用計算機干一些計算機輔助教學之類的事情?
李懷龍:是的,我確實是從事教育技術工作的人,我也確實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有興趣,但我并不用計算機干多少與教育教學有關的事情。
教師:噢,那么你主要的工作是勸說我們學科教師多多使用幻燈、投影儀、多功能教室、計算機、計算機網絡等教學媒體工具,幫助我們使用這些媒體,管理、維護和維修這些設備,并提出關于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些教學媒體的建議,對吧?
李懷龍:當然了!我確實建議教師們使用這樣或那樣的媒體,幫助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也管理、維護和維修這些設備,但我實際上并不把自己看成是教學媒體的硬件人員。
教師:那你肯定是教育電影和教育電視節目的制作者,或者是教學軟件和教學網站的開發者了?
李懷龍:這些事情我們是要做的,也已經做過,當然我們可能還會做,但我們即使永遠不再做這些事情,同樣是勝任自己的工作的,因為這些工作并不是我們的最主要的工作。
教師:教育技術不就是要使用機器、工具、設備干一些事情嗎?用教學工具干一些與教育教學有關的事情嗎?其它技術也是這樣一些東西嗎?
李懷龍:我承認很多人確實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工作的。從經常涉及設備、工具、機器之類的意義上說,技術就是工具、機器和設備之類。但工具、設備和機器只是技術的產生物,是技術的凝結后的產品,而不是技術本身,技術存在于工具、設備和機器之前,技術的概念所包含的內容要比一套工具、設備和機器豐富得多。
教師:這是不是說,工具、設備和機器的使用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
李懷龍:是的。你可能擁有一套工具,也許還有一套技法,而沒有什么技術。我以為這將依賴于工具、設備和機器如何被使用,以及工具、設備和機器在使用者心目中的地位,是工藝式的還是教條式的。
二、理智地、自覺地選擇和使用工具、設備和機器
教師:你是說,即使我使用了別人稱之為技術的工具、設備和機器,甚至一些技法,你也不認為我在搞教育技術?
李懷龍:是的,除非你真正從技術上考慮問題。
教師:什么叫真正從技術上考慮問題?
李懷龍:所謂真正從技術上考慮問題,就是要理智地、自覺地選擇和使用工具、設備、機器和技法。
教師:“理智地、自覺地”?你是說,我在選擇和使用工具、設備、機器和技法的時候,要知道為什么?能解釋我的選擇和使用?能向別人說明選擇和使用工具、設備、機器和技法的理由?
李懷龍:確實如此,你至少要從是否適合學習者、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方案等方面來解釋你選擇和使用工具、設備、機器和技法的理由。
教師:噢,我知道啦!你所謂的教育技術就是指要用能夠被證明是正確的方式來使用工具、設備、機器和技法。
李懷龍:對!可以這樣說,教育技術就是被證明為正確的技法和方案,包括工具、機器、硬件和軟件等在教學中的運用,這種技法和方案是可以被大家重復使用的。換句話說,作為一個教育技術工作者,我要把自己的這種理解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
三、教育技術與電化教育、教學藝術有區別嗎
教師:那么,教育技術與電化教育是有區別的了?
李懷龍:我認為是有的,最早電化教育是教育教學中使用了需要“電”支持的教學設備而得名的,電化教育與電教媒體的關系密切。而教育技術卻不一定非要用到電教媒體,甚至不涉及媒體。比如,你設計或開發出一個可以重復使用的有效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法或策略,就未必用到媒體。設計或開發的教材、教學輔導材料也被認為是教育技術,就未必用到電教媒體。不過國內教育技術學學術界有時也互用這樣兩個術語,只是電化教育的含義更豐富些。
教師:那么,教育技術與教學藝術有區別嗎?
李懷龍:我認為是有的,教育技術是指對教學過程的實證研究和經驗總結的產物,而教學藝術是建立在教師個體豐富的教學經驗、獨特的才智和審美情趣基礎上的。也許主要區別有三點:第一,教育技術重視教學方案的設計、預測、程序、規劃,而教學藝術則重視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調節性、獨特性、審美性;第二,教育技術求實、求效,而教學藝術求美、求活、求趣;第三,教育技術的產品(無論是硬件、軟件、系統或者方案)一旦開發出來就可以被人們反復利用、不斷改善,具有可再現性、可重復使用,而教學藝術則是教師個體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自己獨特的才智、幽默感,在特定的情景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所創造出來的,甚至取決于教師個體對教育教學的悟性、對教育教學情感投入程度,是教師的表演,可再現性差。
四、區別于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社會學和教育史等學科專家
教師:那么,你的工作與教育學專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史專家有區別嗎?
李懷龍:我想是有的,也許主要區別在于,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社會學和教育史等學科把重點放在描述和解釋教育世界上,而教育技術專家的特點是試圖改造教與學的世界。
教師:教育領域確實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那么你打算如何著手干呢?
李懷龍:首先,要確定什么是最有價值的教學,最有價值的教學就是那些最有利于學習者發展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教學;其次,要理智地設計教學材料和學習經驗,也就是說設計的教學方案適合學習者特點,適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使得學習者能效率更高和效益更好地獲得相關的知識、技能,并使其能力得到提高、態度得到改善;然后,用某種科學理論證明所選擇的教學方案是恰當的,就是用教學原理、心理學和傳播學原理或其他相關的科學原理來證明教學方案是恰當的,當然也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反復使用、評價和修改完善。
教師:啊,聽起來十分美妙,可做起來卻不容易噢。你們如何來實施呢?
李懷龍:是的,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在干一件容易的工作。你知道教育教學涉及的因素很多,教育教學取得理想效果依賴許多條件的滿足。目前教育技術領域發展了一種稱為教學系統設計的方法,就是系統工程的方法,這種方法把教育教學看成是一個整體,對涉及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并調查所依賴的條件,在其基礎上設計出一套教學策略方案,反復試用、評價、修改這個方案,直到使該方案完善,再推廣應用這個教學方案。當然教學方案中也包含教學媒體的選擇了。
五、教育技術更像教育工藝,也像教育工程
教師:聽你這樣一說,我倒覺得教育技術更像教育工藝,也像教育工程。不是嗎?
李懷龍:是的,從一定意義上講確實是這樣,日本的教育技術學界就是把教育技術學稱之為教育工藝學。美國的一位學者就曾經這樣說過,教育技術就意味著把學校看成為系統,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試驗、管理等一系列的系統地研究,它由許多學問組成。就是說,它像建筑學那樣設計學習空間,像物理學那樣設計設備,像社會學、人類學那樣設計社會環境,像組織科學那樣設計教學管理方法,像心理學那樣設計有效的學習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技術就是教育工程。所以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
教師:這樣說來,教育技術不僅是教育技術專業人員的工作,教師也應該有所了解和掌握了?
李懷龍:是的,只有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實踐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很好地掌握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方法,才會對教育改革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我想,通過您和我,你們和我們的共同努力,這一天總會到來。(作者單位:安徽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教育系)
《中國教育報》2004年10月1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