藠頭為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鱗莖,葉細長,開紫色小花,嫩葉也可食用。成熟的藠頭個大肥厚,潔白晶瑩,辛香嫩糯,含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物質,是烹調佐料和佐餐佳品。干制藠頭入藥。傳統的種植品種體型狹長頭大尾小如雞腿狀,俗稱長藠頭,有纖維脆嫩、口感舒適的特點。藠頭生長適潮耐肥,生長期在300天左右,是一種投入少而經濟效益高的作物。
為鱗莖數枚聚生,狹卵狀,粗(0.5-)1-1.5(-2)厘米;鱗莖外皮白色或帶紅色,膜質,不破裂。葉2-5枚,具3-5棱的圓柱狀,中空,近與花葶等長,粗1-3毫米。花葶側生,圓柱狀,高20-4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比傘形花序短;傘形花序近半球狀,較松散;小花梗近等長,比花被片長1-4倍,基部具小苞片;花淡紫色至暗紫色;花被片寬橢圓形至近圓形,頂端鈍圓,長4-6毫米,寬3-4毫米,內輪的稍長;花絲等長,約為花被片長的1.5倍,僅基部合生并與花被片貼生,內輪的基部擴大,擴大部分每側各具1齒,外輪的無齒,錐形;子房倒卵球狀,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為10-11月。
![]() | ![]() | ![]() |
![]() | ![]() |
性味:辛、苦、溫。藠頭為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鱗莖,葉細長,開紫色小花,嫩葉也可食用。成熟的藠頭個大肥厚,潔白晶瑩,辛香嫩糯,含糖、蛋白質、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物質,是烹調佐料和佐餐佳品。干制藠頭入藥可健胃、輕痰、治療慢性胃炎。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藠頭“治金瘡瘡敗,輕身者不饑耐老”、“治少陰病闕逆泄痢,及胸癉刺痛,下氣,散血,安胎。”如此既好吃又治病之物,世間實為難得。
適用癥狀
冠心病:薤白30克,瓜蔞20克,半夏15克,水煎服。
動脈硬化:薤白適量,煮粥吃。
赤白痢疾:藠頭50克,粳米適量,蔥白3枚,煮粥吃。
疥瘡痛癢:可將薤白葉搗爛外敷。
扭傷腫痛:薤白和紅酒糟搗爛敷。
食用價值藠頭的吃法,很考究。鮮品切片或切成絲炒肉。味道獨特,而更多的還是用來腌制。個大色白的可按各人喜好腌成酸、甜、辣等口味,不但色澤晶瑩鮮亮,而且馨香沁人,令人聞而生津不止;品質稍差的則拌入辣椒剁碎腌成藠頭辣子,都是開胃佐餐順氣的佳品。
從商代起,中國人民就開始種植。鄂州梁子湖畔的公友鄉、涂鎮一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粘而不板,宜于生長優質藠頭。它大而圓,皮薄、色白、脆嫩、無渣,用其加工的鹽漬藠和甜酸藠頭具有顆粒晶瑩,鹵汁澄清,香氣濃郁,甜酸適度,顏色乳白,質地脆嫩等特點,享譽海內外。藠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鹽類,具有建脾開胃、延緩衰老、防癌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