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憂無慮的少年少女,變成上有老下有小的油膩中年大叔、大媽,既要負擔起整個家庭的經歷重擔,還要面對孩子不停歇的好奇與活力,煩躁、焦急充斥著整個胸腔。
幾乎每個父母都經受過內心巨大的煎熬,但是歷經煎熬后,有的父母還是維持了本身的修養,有的父母卻成為“移動鞭炮”,一點就炸,根本與之前判若兩人。
雖然父母本身不想發脾氣并且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易怒的父母對孩子的消極影響絕對超出我們的想象。
堂姐婚前是個很溫柔的人,婚后雖說有些改變但是總體上還是個脾氣很好的人,知道有了孩子,不分日夜的啼哭和在奶粉、尿不濕的增加中不斷加大的經濟壓力,讓她的心緒波動越來越大。
孩子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帶來的麻煩也越來越多,堂姐從一個溫柔的姐姐成為了一個暴躁的媽媽,讓心愛的孩子在她面前戰戰兢兢,家庭氛圍也越發緊張。我們必須清楚,易怒的父母帶給孩子、家庭的壓抑和創傷是巨大的。
1、易怒的父母,暴躁的孩子
父母脾氣不好、亂發脾氣,最大的受害者是誰?無疑是沒有反抗能力和緩解方法的孩子,孩子的學習始于模仿,而最重要的模仿對象就是父母。
父母暴躁易怒,孩子有樣學樣,就算在幼兒時期沒有明顯的傾向和表現,但是這種易怒暴躁的種子就已經種在了孩子心里。
等到有了孩子或者遇到某個誘因,很容易就變成父母那樣的人。
2、暴躁的父母,懦弱的孩子
有一對整天都氣沖沖的爸媽,敢頂嘴、抵抗的孩子會迎來更大的怒火轟炸,本就膽小的在這樣壓抑、緊張的家庭里,被爸媽支配的恐懼如影隨形。
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讓孩子成為一個懦弱、陰郁的人,甚至會讓孩子喪失自主性,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下意識順從暴躁父母的意見。
即使將來走上社會,也會因此對與父母類似性格的人產生抗拒或者恐懼的心理。
1、好脾氣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性格好的孩子
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什么樣的人養出什么樣的孩子,想讓孩子的脾氣好,就得給孩子樹立好脾氣的榜樣。
父母無疑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第一模仿對象,所以家長很有必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在自己的言傳身教下成為一個好脾氣的娃。
2、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樂不樂意被別人當作泄火工具啊?你肯定不是很愿意,同樣的孩子就更不樂意了。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不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更要學會調節心理狀態,調節情緒,不亂發脾氣,不僅是為了孩子好,也對你自己的修養提高有很大幫助。
3、化脾氣為溫柔講述
一般家長對孩子發脾氣都是因為孩子一再惹父母生氣或者正好撞在槍口上了,這時候父母應該控制住自己,把吼叫變成溫聲細語,把責斥變成道理,把懲罰化作撫摸。
好好跟孩子溝通交流比打罵孩子留下的意義更加深遠持久,一直這樣控制住自己,時間長了,父母也會發現有些事情不發脾氣解決起來更順心一點,這同樣有助于親子關系的親密。
4、高修養父母營造溫馨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非凡
高修養父母一般會很注重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亂發脾氣這種問題出現的很少,對家庭氛圍的營造也很注重,可以確保孩子在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中長大。
而修養不高的父母,對孩子的教導方式和心理引導都會有疏忽和漏洞,并且雙方會產生爭吵、怨懟的情況,對孩子的態度也不穩定。
時不時的冷暴力和亂發脾氣是常態,并且家庭氛圍很糟糕,這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有巨大的消極影響。
亂發脾氣的人可能有很多苦衷,但是孩子是無辜的,既然為人父母我們就必須負起責任來,提高自我修養。不亂發脾氣是我們的自我提升必需途徑,也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