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今天的話題前,先拋個問題:下圖中的兩本證,哪個能給你更大的幸福感?
生活不是偶像劇,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右邊。結婚證算什么?畢竟為了右邊的證,離婚證估計你們都有好幾本了。
答案沒有對錯。
選左邊的人,愿歲月溫柔待你,攜手共白頭。
選右邊的人,恭喜你人間清醒。
但這就足夠了嗎?看完今天的文章,可能會讓清醒的你更加清醒。
01 領個證,個人財產共享?
寫這個話題,是因為最近我有位優秀的女性朋友,考慮到未來要和男友領證,但她對于婚前個人財產又比較糾結。
說白了,辛辛苦苦靠自己奮斗買的三套房(按揭),不想領個證,就全變成夫妻共同財產了。
我相信在婚姻中,關于夫妻財產歸屬的問題,也是很多人關注及困擾的問題。
今天咱們就撥開婚姻情感的外衣,直擊法律中的婚姻財產認定,以及對應的個人建議。
02 婚姻中個人財產的司法解釋
婚姻中涉及到財產的環節太多了,我們先看下相關的司法解釋。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條,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房產作為一般家庭中最值錢的資產形式,也是離婚時爭議最多的分割對象。
我們再看下具體關于房產的歸屬認定。因為條例太多,我總結了一下婚姻中房產歸屬的八種情形,如下圖:
密密麻麻,看著就暈。你會發現,房產的處理,是需要非常謹慎的,一不留神,就走到了你個人意愿的反面。
而且,司法中的解釋,是靜態解釋。如果放到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更復雜。
舉個最普遍的例子。
父母給兒子全款買了套房,屬于個人財產。但兒子結婚后,媳婦兒說要不咱們把爸媽給的那套房子賣掉,換一套更好的房子吧。兒子沒道理不同意啊。此時,更好的房子,又多數變成了夫妻共同財產(參考上圖第5條)。
當然,咱們結婚不是奔著離婚去的。但人和動物最大區別,就在于懂得未雨綢繆。
從法律角度,判別一個財產的好壞,只有一個維度,即“財產上是否寫著名字”,不論發生什么情況,都明確屬于它想屬于的人。
清楚財產的法律歸屬、做好自我規劃,會讓婚姻更幸福。即便最壞的事情發生,也不至于狼狽不堪。
03 給年輕人的婚前財產保護建議
對即將結婚的年輕人,我有兩個建議:
1、婚前協議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和伴侶協商后,在婚前進行財產公證并簽署婚前協議。
這個方法在國外接受度好一些,但中國人不太接受,因為牽扯到情感問題,特別是父母輩,估計看到臉色就要驟變了。
2、專款專戶
專款專戶的方法就比較多了,簡單來說,就是將現金或者存款放在一個單獨的賬戶里。
比如,你可以用個人名義存一個五年定期存款;再比如,你可以購買一張年金險保單,在婚前交完所有保費,一般第六年開始可以每年領取年金。
如果你希望始終隔離自己的個人財產,記得一定要用婚前辦的銀行卡。無論是上面的定期存款還是年金險,都要用這張銀行卡單獨走賬,且不與其他賬戶發生任何金錢往來。
03 給父母為子女規劃婚前財產的建議
中國父母,最為操勞,為子女付出了一生。這些建議是寫給父母看的。
1、婚前全款買房
要確保房產始終屬于子女個人所有,父母在給孩子買房時,要注意應在婚前全款支付或者還清貸款,而且只寫子女一方的名字。
婚后,這套房子不更名不變賣,房產的歸屬就不會改變。
但這里有個問題:房產不變賣,最終難道是想留成博物館么?所以這個辦法在較長時間的維度上是有瑕疵的。
2、壽險和信托
信托我就不寫了,因為門檻太高,普通人用不到。
壽險,即父母百年后留給孩子的身故金。父母將自己作為被保險人,投保一張壽險保單,受益人填寫子女。
壽險理賠金在司法解釋里,明確規定為子女一方所有,無需其他佐證。這個方法也被很多優渥家庭用于家庭財富傳承。
3、立遺囑或簽贈與合同
普通人很少有立遺囑的習慣,但如果要明確個人財產歸屬子女個人,父母一定要早立遺囑,明確繼承對象。
此外,還可以簽署贈與合同,明確贈與對象為自家孩子單獨一方。
The End
無論你單身還是已婚,欣賞房產證的美好時,懂點法律,懂得利用正確的工具,往往生活會更美好哦。
END
文章都是我認真寫的
專注 建立正確的金融觀
點個贊和在看是對我的莫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