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ID:hlmyj001
編輯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按
作者喬云平,筆名喬崗,河南南陽人,中學(xué)語文退休教師。
作者
喬崗
《紅樓夢》第五十回,寶玉因不會聯(lián)句,李紈罰他到櫳翠庵折一枝紅梅來插瓶。且看寶玉乞來的這枝紅梅。
原來這枝梅花只有二尺來高,旁有一橫枝縱橫而出,約有五六尺長,其間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弧削如筆,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蘭蕙。
寶玉作“訪妙玉乞紅梅”一首七言律詩: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槎伢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妙玉就是這枝凌霜傲雪,迎風(fēng)怒放的紅梅花兒。不管“入世”和“離塵”,她都像雪中紅梅一樣,“花吐胭脂,香欺蘭蕙”。
妙玉本蘇州人氏,從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消災(zāi)皆不中用,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她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文墨極通。她出家并不是自愿,雖然棲身佛門,卻留戀紅塵生活。她舍不得一頭秀發(fā)的女兒美,所以帶發(fā)修行。
父母雙亡之后,她從一個讀書仕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一下子變成了孤兒,身邊雖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但因模樣兒極好,免不了受侯門公府、紈绔子弟的欺負(fù)。生活的磨難,使她過早地看到了世態(tài)的炎涼,認(rèn)清了豪強的丑惡。她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
為人孤癖,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
她冷眼向上,白眼對黑,權(quán)勢不容,遺世獨立,在蟠香寺修煉的妙玉,不就是一株傲然挺立,不懼嚴(yán)寒的紅梅嗎!
因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并貝葉遺文,隨師父到京西門外牟尼院住著。師傅圓寂后:
妙玉本欲扶靈回鄉(xiāng)的,他師傅臨終遺言,說他“衣食起居不宜回鄉(xiāng),在此靜居,后來自然有你的結(jié)果。”所以他竟未回鄉(xiāng)。
吃齋念佛的王夫人,不等林之孝家的說完:
便說:“既這樣,我們何不接了他來。”林之孝家的回道:“請他,他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驕傲些,就下個帖子請他何妨。”
原來元妃要在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省親,賈府為此修建了大觀園,采訪聘買十個小尼姑、小道姑,外有一個帶發(fā)修行的,這帶發(fā)修行的就是妙玉。妙玉不愿回鄉(xiāng),是不愿回到那個使她傷心失望、不堪回首、不宜衣食起居的地方。不愿到大觀園,是她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賈府是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她不想重蹈覆轍,再入虎穴。王夫人下帖請她,她才入住大觀園中原為元妃省親時所做法事的寺廟櫳翠庵。
住在櫳翠庵的妙玉熱愛生活,在庵中遍植紅梅,青松翠竹,花木繁盛,賈母稱贊:
“到底是她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fā)好看。”
賈府眾兒女在“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中踏雪尋梅,賞雪聯(lián)詩。
走至山坡之下,順著山腳剛轉(zhuǎn)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拂鼻。回頭一看,恰是妙玉門前櫳翠庵中有十?dāng)?shù)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
身披袈裟枯坐蒲團的妙玉,并沒有被佛教的“六根清凈,四大皆空”枷鎖束縛。
“他常說:'古人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所以他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故又或稱為'畸人’……自稱是畸零之人。”
她不愿如世中擾擾的檻內(nèi)之人一樣,蠅營狗茍,爾虞我詐、勾心斗角,追名逐利,她深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她向往莊子的特立獨行,率性而為、人格平等,無限自由。她神往“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她熟諳“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取法于天而不依于世人”。邢岫煙說她:
“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么道理。”
寶玉說:
“她原不在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
賈府至尊至貴的賈母到櫳翠庵喝茶,妙玉拿出的是成窯五彩小蓋鐘,吃的是老君眉,喝的是舊年蠲的雨水。而寶釵黛玉寶玉可在她的耳房內(nèi)喝茶。她自向風(fēng)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用的杯是更加珍貴的古玩奇珍“〈分瓜〉瓟斝”和“點犀?”,寶玉用的是她日常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他們吃的茶是妙玉的梯己花,喝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這雪水頗有講究:
“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
賈母回去她亦不甚留,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而黛玉和史湘云離開櫳翠庵時,妙玉送出門外,看她們?nèi)ミh(yuǎn),方掩門進來。劉姥姥用過的成窯茶杯,她嫌臟不要了,把杯子送給了劉姥姥。
從對比可看出,對賈母是尊重禮貌,不卑不亢;對視為知己的寶黛釵是熱情洋溢,高人一等;對劉姥姥是嫌棄討厭,給足面子。她不在乎佛家“世法平等”的信條規(guī)范,不受佛家清規(guī)戒律的約束,進退有度,我行我素。
櫳翠庵是大觀園里做法事的寺廟,賈府的人經(jīng)常光顧是必然的。在與賈府各色人等接觸中,對不安分守己的妙玉心靈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她看到賈府生活的奢靡無度,燈紅酒綠,她并不羨慕,視有若無: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
但她是一個“才華阜比仙”的女子,看賈府兒女結(jié)社賽詩,射履猜謎,文墨極通的她卻沒有施展的機會。當(dāng)她在凹晶館看黛玉湘云聯(lián)詩,竟忘記了自己出家人的身份,失口說出“若只管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檢怪,一則失了咱們的閨閣面目”的話來,把黛玉湘云說成“咱們閨閣”,并把頹喪凄楚的兩句詩“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續(xù)上“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一下子把清奇詭譎之語翻轉(zhuǎn)過來,透出一片生氣盎然的光明和溫暖。黛玉湘云二人贊賞不已,說:
“可見我們天天是舍近而求遠(yuǎn)。現(xiàn)有這樣詩仙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和她有貧賤之交、半師之分的邢岫煙說:
岫煙笑道:“如今又天緣湊合,我們得遇,舊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勝當(dāng)日。”寶玉聽了,恍如聽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舉止言談,超然如野鶴閑云,原來有本而來。”
青眼看邢岫煙的妙玉,自己若不是閑云野鶴,怎么能讓她的徒弟閨蜜超然如野鶴閑云!
過著梅茶詩生活的妙玉,寄身權(quán)門,卻不攀附權(quán)門。但她畢竟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妙齡女子,當(dāng)她看到寶黛愛情的纏綿,內(nèi)心深處也蕩起了愛的漣漪。可悲的是,自己早入空門,怎能越雷池一步。但就這樣終日過著坐禪誦經(jīng)寂寥的日子,她不甘:
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fù)了,紅粉朱樓春色闌。
如果沖出佛門,回到紅塵滾滾的大千世界,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她不敢,“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檻外,檻內(nèi),佛門,紅門,她只能在這夾縫中徘徊,偌大一個世界,留給她騰挪跌宕的空間實在太狹窄了。
櫳翠庵品茶,她敢讓寶玉進入耳房,用她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綠玉斗杯,但卻說:
“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倆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
她毫無顧忌地笑寶玉是飲牛飲騾,笑孤高自許的黛玉是大俗人。寶玉訪妙玉乞紅梅,費了多少精神才求得一支,接著第二次到櫳翠庵,她卻每人送一支梅花。寶玉生日,她不能親自到場祝賀,就打發(fā)個媽媽送一張粉箋子,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用紙顏色有深意,措辭推敲很講究,令人遐想。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妙玉是在用矯情掩飾真情,高冷的背后隱藏著一顆溫軟的心。這忽隱忽現(xiàn)的一絲絲情縷,剪不斷,理還亂,欲罷不能,欲說還休。
可憐的妙玉,就像紅梅旁的那一橫枝被扭曲了,“或如蟠螭,或如僵蚓”。進退維谷,左右為難,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我們多么希望這支紅梅“孤削如筆,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蘭惠”,“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
妙玉的結(jié)局,不論是脂批的“屈從于枯骨”,還是高鶚續(xù)書的“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還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難妄擬”。但曹雪芹給她的判詞卻明白無誤的告訴我們,妙玉的結(jié)局是一個悲劇。看“薄命司”內(nèi)金陵十二釵正冊:
后面又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斷語云: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zhì),終陷淖泥中。
聽【世難容】曲:
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fù)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fēng)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妙玉的悲劇,代表了紅塵世界之外又一個群體的悲劇。它是《紅樓夢》悲劇的一個延伸,它使《紅樓夢》的悲劇內(nèi)涵更加豐富,更加深刻。可以說,妙玉的悲劇是悲劇中的悲劇。妙玉就是一支被扭曲被摧殘的紅梅。我們永遠(yuǎn)詛咒那個扭曲妙玉性格、壓抑妙玉人性、摧殘妙玉生命的黑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