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教育子女的根基部分。接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二是建立孩子正確的自我形象。
接納孩子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從接納孩子的感受開始。這個原則代表教導孩子,你要先進去,進入孩子的世界然后把他引出來。有一個國家有一個國王,他有一個太子,有一天太子得了病,鉆到床底下不出來,國王問他怎么回事,太子說我已經(jīng)變成一個大公雞。國王很著急在全國貼榜,誰要治好我兒子的病,我就把國家的一半分給他,誰要是治不好就殺頭。后來有一個流浪漢就揭榜來了:“太子在哪里?”國王指著床底下,流浪漢二話不說鉆到床底下,王子問他是誰,流浪漢說我也是一個大公雞。兩只大公雞在床底下玩,越玩越開心,大概過了一個月,兩人在床底下建立起了很親密的關系。有一天,流浪漢從床底下一步?jīng)_了出來說我再也不要做公雞了,我要做人了。因為兩人已建立起很親密的關系,一個人不好玩了,于是太子也沖出來說我也要做人啦,這個病就治好了。這個故事說明,接納孩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你接納一個人,你要教導一個人,把孩子引出來,請你先進去,先認同他的感受。當他做錯事的時候,他很痛苦,委屈地哭,我們總是劈里叭啦一通大道理,你有沒有進去?接納孩子請先進入孩子的世界。
第二個原則因材施教,請你不要一刀切地教育。千萬不要所有的孩子都來考數(shù)學,所有的孩子都來比鋼琴、考作文。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孩子獨一無二的,沒有完全一樣的孩子,為什么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要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呢?做父母的請找到孩子的優(yōu)勢,然后鼓勵他做得更好,而不是一刀切的方式來教育他。我的孩子想學乒乓球,我通過了解他,因為愛他就要了解他,決定你不要學乒乓球。你學跑步,因為我作為父親,我知道他的這種處理空間能力并不是很強,很刻苦煉了以后,被有天賦的同伴打下來,就會傷害他的自信心、自尊心。我發(fā)現(xiàn)他的腿很結實,他是非常能跑的人,我的孩子跟其它同齡孩子玩的時候,總是能跑在前面,這時候他的感覺就會非常好,愛他就要了解他。不要讓你的希望也不要按別人的標準一刀切給你的孩子,請按孩子的天賦來發(fā)展他的優(yōu)勢。
第三人原則,接納你的孩子,一定不要把你的孩子跟任何人比較。現(xiàn)在很多父母會把孩子做不公正的比較,我們每一個人要尊重你的孩子,他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把你的孩子跟任何人作比較。如果你要講一個榜樣的故事,你只需要講有什么好的表現(xiàn)就行了,后面不需要再加上你為什么做不到呢?你可講一個好的故事一個榜樣去激勵他。
最后提醒一下做父母的,從我們?nèi)藖碚f,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做到真正無條件地接納,我們只能不斷地操練,然后不斷地接近無條件地接納孩子。還有一個特別是做父母來說,你首先要接納自己。你如果不接納自己,你沒有辦法接納你的孩子。怎么樣能接納自己?你首先要被愛,你若不在一個被愛的關系當中,你很難無條件無私地愛另外一個人。所以,讓我們每一個人一起成長,一起被愛,然后有力量去愛別人。
要不斷地操煉是一件挑戰(zhàn),但是當我們真的不斷地挑戰(zhàn),不斷努力做到無條件地愛孩子的時候,你就要享受做父母的樂趣了。
今天有兩個問題,讓各位父母檢查一下你的孩子安全感的程度。問孩子,爸爸、媽媽愛你嗎?你的孩子會如何回答呢?絕大部分孩子都會說愛。第二個問題,如果你犯了一個好大的錯誤,爸爸媽媽還愛不愛你?這個時候才是看出孩子的安全感,以及檢驗你以前是不是無條件地接納你的孩子,請檢驗一下你的孩子是不是有這樣足夠的安全感。
贊賞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贊賞必須建立在接納的基礎上,如果沒有接納做基礎你就不要贊賞孩子,因為你在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你在操縱你的孩子,而且你的孩子會知道。當你的孩子知道你在操縱他的時候他就要很容易讓父母傷心的事,他要破碎給你看。
我自己碰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對夫婦,他是企業(yè)的一個高管,他們的孩子一直是這樣的贊賞教育。有一天他們?nèi)ル娨暸_錄制一個合家歡的節(jié)目,結果他們家和另外一個家PK的時候他們家輸了,輸了以后他的父母很不開心。從此以后孩子得了一個毛病,只要父母把孩子帶到人的面前,這個孩子就要做出各種各樣破壞性的舉動,就是故意表明他就是個多么糟糕的孩子,是多么不聽話的孩子,這對父母簡直為此傷透了心。在這之前他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后來我告訴他因為你贊賞孩子但心里并沒有接納他,比如唱歌唱的不好,你心里面非常難受,但是你還是不斷地對他說;你一定唱得好,你一定超過別人,你這次一定能得獎。孩子其實非常清楚你是在操縱他。
我以個人的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我們很多父母是以論斷來取代贊賞,不贊賞孩子反而論斷孩子。
我們很多孩子為什么得不到贊賞?是因為我們很多父母有完美主義傾向。比如我們很多孩子考試完了回家對媽媽說你看我考了99分,媽媽很不高興問那一分到哪里去了。99分沒有看到往往盯著說那一分去哪里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要脫離完美主義的傾向,我們要鼓勵孩子進步。只要是在不斷的進步當中。而不是要盯著一定要得到一個完美的分數(shù),這就是我們要避開完美主義的傾向。
建立在接納的基礎上是如何透過三段來贊賞你的孩子。在家里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一天你的孩子會考了100分回來,也有可能得了一個什么證書或者是表揚。總之他拿了回來很高興很得意。父母一般是如何處理這種情形的呢?有的媽媽會說不要驕傲啊!有的媽媽會說噢寶寶你真棒真棒!好下次爭取考得更好!一百分怎么可能更好呢?!有的父母會說寶貝真的挺不錯的啊!
在接納基礎上的贊賞有三段,接納他就要接納他的感受,這個時候孩子非常的開心非常的快樂,請你跟著他一起快樂!你千萬不要潑冷水——不要驕傲啊!也不要說可以了,知道了。你一定要快樂!接納他的感受所以你可以說:“噢,寶貝,太棒了!100分!媽媽真高興!”先接納他的感受,但是千萬不要停留在這里。如果停留在這里你后面就會很可怕。因為他考了90分、95分他就不會給你看了。所以你要到第二段你要告訴他媽媽更欣賞你的努力、更欣賞你前段時間認真的學習認真的完成家庭作業(yè)。不要贊賞他的成績你要贊賞他的態(tài)度,你要贊賞他付出的努力。只有這樣孩子才知道:噢,我好是因為我前段時間這么努力。但是如果停留在第二段也還是不完美的。要到第三段你要告訴你的孩子:“寶寶,媽媽愛你就是愛你的本身!跟你的成績可沒有關系。”當你這樣無條件的愛孩子孩子一定會正確的成長。
關于贊賞總結了幾條。要用心贊賞就是要先接納你的孩子;第二條就是要快快的贊賞慢慢的批評;我們很多家長是快快的批評慢慢的贊賞。第三個用描述性的贊美,你要描述他的態(tài)度,他努力的過程,最后向孩子不斷的反復表達你愛他是無條件的,孩子就在這樣一個安全感里面成長。
關愛是我們孩子生命中的維他命,如果我們每一個人沒有關愛,生命就會枯萎。得不到關愛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去關愛別人。我們孩子的愛心很難從其他地方獲得,她要從家庭里獲得,當我們的孩子在家里如何被愛的、如何被關心的,她就會去學習去關心別人。當我們的孩子在家庭里能充充足足的把她的愛的油箱加滿時候,她就會愿意成為去愛別人的人。
父母有的時候非常自私表達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去考慮到被愛的人是否接收了你的信息。愛不是以表達者為中心,愛是以接收者為中心。對方有沒有接收到你信息,向孩子表達愛的時候要去觀察孩子對于你哪種表達方式有反應,然后你就用這種方式對待她。
如果你想要愛好你的孩子,請你先愛孩子的爸爸,或者孩子的媽媽。也就是說你想做個好母親你先做個好妻子,如果你想做個好父親,那你先做個好丈夫。夫妻如何有一個更好的婚姻來影響你的孩子。如果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婚姻的時候,你的孩子會覺得有非常有安全感。同時在這個愛的家庭學校學到了愛。一個男孩通過觀察他的父親如何愛他媽媽,從而學習到一個男人如何去愛一個女人。一個女兒觀察一個媽媽如何關心體貼爸爸的,從而學習到在未來她如何去學習關心一個男人。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做出相親相愛的典范。
建造一個美滿婚姻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請你成為愛的給予者,而不是愛的接收者。第二個原則,請你滿足配偶在婚姻中的第一需要。丈夫第一需要是被敬重,妻子一定要敬重他,這是他第一需要。妻子的第一需要是被愛,丈夫一定要愛妻子。
當你們這樣做的時候,你們的家就會相親相愛,當夫妻相親相愛,你的孩子就一定會得到很充足的安全感,你們的家庭自然會很幸福。這就是婚姻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當然,在我們現(xiàn)在的家庭中、社會中也有很多的單親家庭,那單親家庭怎么辦呢?如果你是單親家庭的話,那你就要加倍地愛你的孩子。如果是單親家庭,媽媽帶一個男孩子,而媽媽又不想再結婚,那么可以請親戚或朋友中的一位男士帶孩子去公園、去旅游,讓他在男性的身上得到被接納、被贊賞,感到那種男性的特質(zhì)。如果是女兒由父親帶著,那么可以請親戚或朋友中的一位女性帶孩子一起玩。
但最重要的是學習忘記背后,努力面前。以前的事情,過去了,你無法控制;可以掌控的是,現(xiàn)在你要學習更加地接納你的孩子、贊賞你的孩子、愛你的孩子。我相信,你的孩子一樣能健康地成長!
時間是愛的衡量標準。愛或不愛孩子的一個衡量標準是時間。為什么呢?因為時間就是你的生命。每一個都在投資自己的生命,你認為哪些事情重要,你就會用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時間投資在那里。如果你覺得孩子重要,你就會把時間——你的生命投資在他身上。所以說時間是衡量愛的標準。很遺憾的是,現(xiàn)在的社會大家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尤其是父親。很多父親平時是見不到孩子的,有的早上起來,孩子已經(jīng)走了;當晚上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睡了。
有一個統(tǒng)計,我們把它叫做“十分鐘的父親”,就是一個父親每天只有十分鐘和孩子在一起。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有一次,麥道衛(wèi)博士講到他和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一起,總統(tǒng)問他:“麥道衛(wèi)博士,你覺得美國現(xiàn)在的危機是什么?”麥道衛(wèi)博士回答:“美國現(xiàn)在最大的危機不是伊拉克戰(zhàn)爭,也不是美國現(xiàn)在的科技不夠強大、軍事不夠強大,美國現(xiàn)在最大的危機是父親們不見了”。
美國的父親不在父親的位置上。中國也是一樣。中國的很多父親也不見了,不在父親的位置上。在家庭教育中,在對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影響上,影響最大的不是媽媽而是父親。即使孩子一天到晚和媽媽在一起,父親都沒有機會和孩子在一起,但父親仍然是影響孩子最大的人。這個影響可以是好影響也可以是壞影響。因為每一個孩子,不論是男孩或是女孩,他都需要他的父親來幫助他來建構他的心理和人格。如何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如何能夠給孩子更多積極和正面的影響?唯一的方法是盡量做到高效工作、平衡生活,能有更多的時間回家。
當然,現(xiàn)在也有很多父親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因為平時忙,所以在節(jié)假日或回家利用短短的十幾分鐘和孩子瘋玩,這很好。但是對構建心理,它的作用不大。如何在有效的時間,最大程序地影響你的孩子?我們經(jīng)過各種方式的比較和選擇后發(fā)現(xiàn):沒有比和孩子一起來朗讀深情并茂的圖書更能影響孩子生命的。這不需要你有很多的金錢,你只要有錢買得起好書就可以了;也不需要你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你只要會認字就可以。無論你是在農(nóng)村還是在城市,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總有一個房間透著溫馨的燈光,看到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大聲地朗讀一本美麗的圖書。
隨著后現(xiàn)代社會對家庭的影響,我們在家里面相親相愛的時間太少了。我們目的是通過在一起閱讀,能使我們一家人能夠相親相愛;其次它能夠帶來非常好的效果。第一,有效地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在一起親子共讀不會有這種情況,如果你們沉浸在這個故事里面,你可以讀半個小時,讀一個小時,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被干擾。第二,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保護。孩子看電視、網(wǎng)絡是最容易砍斷他的想象力的,因為他看到問題的時候,不知道向誰求問,他沒有辦法去交流,他是被動學習。當你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他一有問題就問,“爸爸、媽媽,為什么這樣呢?”所以,他的想象力、求知欲就會被激發(fā)出來了。第三,幫助孩子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從讀書來的,讀書是從聽書來的,請各位為你的孩子大聲地朗讀,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相親相愛,但是帶來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當你的孩子聽到你大聲朗讀的時候,你是在讀一本名著,但同時你不是在還原名著,你通過深情并茂地朗讀,你是在用你的生命、用你的人生體悟再重新解讀這一名著,所以,你的孩子在這樣的一個時刻,你的生命已經(jīng)傳遞給他了。這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品格傳遞品格、愛心點燃愛心。
各位父母,如果你只有僅有的一點時間,請你為了愛大聲朗讀吧,把你的時間給你的孩子,就意味著把你的生命和你的孩子一起分享。你所作的,所付出的寶貴時間,都會給你的老年、晚年帶來一個開心的安慰。
做父母的要幫助建造孩子,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談到責任有兩個消息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是好消息,一個是壞消息。
先跟大家談談壞消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生來是負責任的,所有的人生來都是傾向于逃避責任的,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不負責任,大了也同樣不會負責任。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的時候不負責任,大了自然就會好了。事實上是一個人會自然而然的變老,但是一個人不會自然而然的變成熟。變成熟需要訓練,這就是好消息。一個孩子如果得到了正確的訓練,他就能夠變得負責任。甚至負責任到一個最高的境界。他愿意為了一個價值觀,為了一個使命,愿意犧牲自己。這就是負責任的最高境界。
那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學習承擔責任。這個話題是令很多父母很頭疼的問題。現(xiàn)在有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評價是不負責任,以自我為中心。在訓練孩子的責任感的時候,要做到非常重要的兩點。
第一點:請你在你的家庭關系中,以夫妻關系為第一位。千萬不要以為我愛孩子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是以夫妻關系為第一位,變成了父子關系或者是母子關系為第一位的話,孩子就絕對會成一位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樣的人生活中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婚姻和工作中會遇到障礙。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在家庭關系中一定要把夫妻關系放在第一位。
舉個例子,我們每一人都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為一個父親下班以后,妻子和孩子已經(jīng)在家里面,你會先向誰表達你的問候呢?請一定要先想你的妻子表達你的問候,然后再去擁抱你的孩子。透過這樣一個例子跟大家分享,你要通過各種場合向你的孩子表明,你非常非常愛你的妻子。你非常非常在乎你的妻子,當你以夫妻關系為第一位的時候,你的孩子就自然開始變得不是那么以自我為中心了。
第二點:沒有界限的父母往往就會教育出不負責任的孩子。什么是界限呢?就是要區(qū)分什么是我要為你做的,什么是你自己要承擔的。還是來舉例說明一下。如果家里面有一個八歲的男孩,早晨醒來以后,他就說:“媽媽,拿衣服來,給我穿衣服。”這個時候媽媽就會說:“寶貝,媽媽來了,馬上給你穿衣服。”大家覺得這位媽媽有沒有界限呢?這位媽媽就是一位沒有界限的人,她不太清楚哪些是她應該為孩子做的,哪些應該是孩子自己要做的。
在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里面有兩種角色。一種角色叫建造者,一種角色叫拯救者。建造者和拯救者的最多的區(qū)別是建造者有界限,拯救者沒有界限。
曾經(jīng)有一個廣東的老板,因為他沒有界限,他的孩子在20多歲的時候因為他沒有界限被送到了監(jiān)獄里面。他的孩子從小在學校里面打架,打完架以后,這位做父親的從來都是自己出錢搞定,后來發(fā)展成為他的孩子做了什么壞事,都是他負責出錢搞定。等到他的孩子無證開車,將別人的兩條腿撞斷,開車逃逸,最后被抓,這個時候他即使出再多的錢,已經(jīng)沒有辦法將這個事情挽回了。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學習做一個有界限的父母。
如何才能知道界限在哪里呢?在這里要問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這是誰的責任”第二個問題“我做了什么事情,讓孩子體會不到這是他的責任”第三個問題:“我該怎么做來幫助他明白承擔責任。”
我的孩子在讀幼兒園的時候,他每一天能否趕上班車成為我們家最頭疼的問題,每一天早晨,我們是全家總動員,有的給他穿衣服,有的給他喂吃得,有得給他洗臉,有得是連拉帶拽把他送到樓下,把他送上幼兒園的班車。把孩子送走后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氣。每天都覺得疲憊不堪。后來我們接觸的六A責任后,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變成了沒有界限的父母。所以我們就用這三個問題來問——
孩子準時趕上幼兒園的班車是誰的責任?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他的責任,因為是他要去上學,而不是我們要去上學。我們做了什么事情讓他體會不到這是他的責任?
因為我們成了拯救者,因為所有的事情我們都幫他搞定,穿衣、吃飯等等。我們該怎么讓他明白這是他的責任?
我們就開始給他設定界限。我對孩子說:“寶寶,從明天開始,你自己起來穿衣服,我們給你準備好早餐,但是你吃晚飯以后,要準時下去,你如果準時趕得到這輛班車,那么沒有問題,你承擔了你的責任,是個好孩子。如果你沒有趕上這輛班車,那么今天的幼兒園你就不可以去了,爸爸也不會送你去。”我的孩子非常喜歡上幼兒園,所以我就用這樣一個后果提告訴他。第二天他果然沒趕上,他就哭著說:“爸爸你送我去。”我就跟他說:“寶寶昨天我已經(jīng)跟你說了,你自己選擇了,沒有趕上班車,你就不能去了。”然后他就開始哭,但我堅持沒有送他。
言教不如身教,在責任感方面也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那么做父母的首先要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希望這些教育子女的原則能成為我們有效的提醒。
如何管教你的孩子,特別是當你的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拒絕承擔責任的時候,如何約束他?當你和孩子有好的關系的時候,你再來約束他,你透過權威來約束他,孩子就會認為你是在保護他,而不是在控制他。所以你要想管教你的孩子之前,心里一定要再一次反醒一下,你有沒有無條件接納你的孩子,有沒有贊賞他,有沒有關愛你的孩子,有沒有花時間陪伴你的孩子?當這些做得很好,你和他的關系很好,然后你就可以約束他,你的孩子也會學習順從你。
做父母必須對你的孩子有足夠的影響力,有足夠的權威。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影響你的孩子,有卡通里的人物,有老師,當然也有父母。父母和所有影響你的孩子這些人不一樣,有一個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就是其它人影響你的孩子不需要對他的影響承擔后果,但是做父母的你必須承擔后果。每個聰明的父母要知道,你必須要約束你的孩子,影響你的孩子,因為你是唯一要承擔后果的人,不要讓別人去影響你的孩子。
想有效地影響你的孩子,要有足夠的權威,你要做好三個角色。第一個角色請你做好榜樣。榜樣的角色,沒有比一個榜樣更能影響你的孩子,真正的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品格傳染品格,愛心點燃愛心。若沒有榜樣一切的教育都無從談起,與其說你是在教育孩子,不如說你是在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然后透過不斷地提升自己去不斷傳遞品德,傳遞美德給你的孩子。
第二個角色你要幫助孩子做得更好,做教練的總是為運動員加油,總是幫助運動員如何做得更好。你要鼓勵你的孩子,總是在接納你的孩子,總是幫助你的孩子分析哪里做得更好,幫他看到孩子的問題,幫他糾正。
第三個角色——法官。孩子的生命中需要有一個權威來約束他,一個缺少約束的孩子就象河流,是一個沒有堤壩的河流,會泛濫。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你要在孩子的角色里面、權威里面做法官。做法官有幾件事情很重要,第一制定規(guī)則,制定界限;第二根據(jù)孩子的行為來裁訂是否違反規(guī)則,并且執(zhí)行,來判斷孩子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管教孩子我推薦一個方法——邏輯法則,我先講一個故事,這是在家里經(jīng)常會發(fā)生的。有一天你的孩子在玩玩具,你一看時間都晚上九點了,你跟寶寶說,現(xiàn)在該睡覺了,請你把玩具收起來,孩子一聽不讓玩了就說,我困了我要睡覺了我不收了。這時候你要知道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告訴他自己的玩具玩了一定要自己收,孩子說不收,然后你說你收不收,孩子說我就是不收。
一般的家庭會如何反應呢?有的媽媽會覺得這么晚了,等孩子睡了自己收,這種是沒有界限的;還有一種說孩子我知道你負責任,我們一起來收,這種父母同樣沒有界限;還有一種強力鎮(zhèn)壓,孩子也許會收,但是你培養(yǎng)不出孩子的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一定要內(nèi)化到他自己的生命當中,讓他自己學會選擇,這是最大的責任。我們每個負責任的人都是學會選擇然后根據(jù)選擇承擔后果,一定要幫助你的孩子選擇。
邏輯法則有一個公式——請給孩子選擇的自由,給他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這樣也可以選擇那樣,然后事先根據(jù)他的選擇告訴他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后果,當他按著他的選擇,堅決執(zhí)行這個后果,這就是邏輯選擇。當孩子拒絕收拾那個玩具,告訴他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就是收拾玩具;一個選擇就是不收這個玩具,你不能再玩或者三個月以內(nèi)不能再玩,你要確信是他喜歡玩的,你自己選擇吧。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孩子會不收,通過訓練的人會收,如果不收就由他。
過了幾天他來找你,媽媽請把玩具拿來玩,你回應時你不要說:“玩玩具,不給,誰讓你當時不聽我的話。”這是很錯誤的方法,那樣的話,孩子立即就會跟你對著干,你要把孩子引到和規(guī)則對著干,不要把孩子引到和人對著干。我們要學著接納,接納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玩這個玩具,但是很抱歉,你當時選擇不可以玩這個玩具,因為我當時說過了,你做了不收拾的選擇,你就要承擔這個后果。我知道你很難受,但是非常抱歉,這是你當時選擇的后果。”
孩子這時會痛苦,他會哭或者跟你對抗,不要被他的痛苦控制,不要把他的痛苦想成你的痛苦,孩子就是要通過痛苦成長。
最溫情的公眾號:
經(jīng)典繪本 jingdianhuiben
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