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美食種類豐富。不過,想要暢享美食,還得像大熊貓一樣擁有一口好牙齒!
大熊貓有多少顆牙齒?
大熊貓最初會在75日齡至90日齡之間長出第一顆乳牙,這顆牙齒通常是下犬齒,也有極少數幼獸最先長出下前臼齒。
到150日齡時,它們基本都能長出24枚乳牙。在開始換恒齒前,乳牙的齒式沒有變化。
大熊貓一般于7月齡時開始換牙,長出第一對上前臼齒,偶爾也有先長出第一對下門齒的。
14月齡至15月齡時,犬齒開始長出,18月齡時基本長齊,偶爾也有較晚長齊犬齒的例外。
最終,大熊貓會擁有40枚至42枚恒牙。
大熊貓的牙齒為何更適合吃竹子?
資料顯示,在食肉目動物咬合力排名中,大熊貓位居第五,前四位分別是北極熊、老虎、棕熊、獅子。
盡管大熊貓是食肉目且咬合力超群,但與吃肉相比,它們的牙齒更適合吃素。
大熊貓牙齒的數量和狼等犬科動物一樣,但3對門齒已經喪失了切割的功能,而是配合兔唇似的上裂唇,起著剝棄竹青和梳理毛發的作用。
大熊貓的犬齒也不像犬科動物那樣銳利,而是粗圓的錐狀,在爭斗求偶時作為武器。因此,雄性大熊貓的犬齒比雌性大熊貓要粗壯些,有性二型分化。
大熊貓裂齒已經喪失了切割筋腱和撕裂肌肉的能力,變得和后面的臼齒一樣,磨面寬大,齒根強壯。
大熊貓上、下頜臼齒呈方形,齒冠具4枚強壯齒尖,并與齒棱相連。下頜第三顆臼齒呈圓形,具多個齒褶。強壯的牙齒配合強大的咀嚼肌,更適宜壓榨與研磨竹子。
大熊貓的牙齒是可以再生的嗎?
大熊貓99%的食物是竹子,堅固強悍的牙齒是大熊貓啃食竹子的利器。目前,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大熊貓牙釉質在發生變形與損傷后,能在微納米尺度進行自動修復。
雖然大熊貓的牙釉質可以在變形和損傷后一定程度修復,但因為它們99%的食物是粗纖維,種類單一且質地堅硬,牙齒還是會被不可逆地磨損,所以專業的牙齒護養和檢查還是必不可少的。
大熊貓牙齒護理及口腔醫療是大熊貓臨床醫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換句話說,“滾滾”也是需要看牙醫的!
牙好才能胃口好,吃嘛嘛香身體棒!在許愿接下來的日子里美食多多的同時,大家別忘了保護好自己的牙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