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別說了,請閱讀并背誦全文。
五代開創了宮廷畫院,呈現了非常活躍的局面。五代繪畫為宋代的繪畫發展做了更進一步的準備,在隋唐兩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周文矩與顧閎中的人物肖像
(1)周文矩
南唐畫院待詔,能畫冕服,車器,人物,仕女。仕女畫風格近似周昉,而絢麗過之。
傳世作品有《重屏會棋圖》,該畫具有肖像畫意義,因背景的屏風中又畫一屏風,故名重屏。把南唐皇帝美化為友愛謙恭,風度文雅的形象,筆法上衣紋勾線,以細勁帶頓挫的顫筆形成獨特的風格。
《重屏會棋圖》
(2)顧閎中
南唐畫院待詔,以畫人物肖像著稱。傳世作品有《韓熙載夜宴圖》,該畫以長卷形式分為夜宴,觀舞,休息,演樂,賓客酬應等五個場面,人物形象生動傳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及手的表情都處理的較為成功,富有肖像畫特點。
開卷的夜宴處理為聆聽琵琶的情節,戲中所有人物都沉溺在樂聲之中的表情處理及其相互關系處理的恰當自然。畫中的杯、床榻及其他的陳設起到了烘托主題的作用,屏風把各場景加以分割又聯成一體。
筆法上筆致細勁,色彩明麗??坍嬃耸б夤倭诺男睦砻芎透嗟纳蠲婷?,有更深刻的意義。
《韓熙載夜宴圖》
02
荊關董巨和山水畫的創造
五代是山水畫大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水墨山水發展到成熟階段。畫家們開始關注自然現實生活,并用不同的技法加以創造,產生了北方山水畫派和南方山水畫派,在北方以荊浩,關仝為代表,在南方以董源,巨然為代表,形成兩種不同的風格和流派。
(1)荊浩
五代時期最具影響的畫家,由于長期接觸北方宏偉的自然山川,筆下多表現自然雄奇的北方山水。力倡山水形象要“氣質俱盛”,達到形神兼備。
傳為他所畫的《匡廬圖》巨軸中,表現了巍峨山峰及山腳下幽居的景象,筆墨皴法,全景式構圖,高遠、平遠、深遠兼具,技巧上較唐代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其山水畫理論著作《筆法記》中,提出了“六要”:即:氣,韻,思,景,筆,墨,在山水畫領域發展了六法論。
《匡廬圖》
(2)關仝
荊浩的追隨者,但在繪畫風格上較荊浩更加的簡練概括。多描繪關陜一帶山水,寫景繪形更為概括提煉,擅畫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能夠代表北方俊偉荒寒的景色。
其作品風格被稱為“關家山水”。傳世作品有《關山行旅圖》、山谿待渡圖》。具有濃郁的現實生活氣息。
《關山行旅圖》
(3)董源
南方山水的代表畫家,長期生活于南方,其筆下多描繪南方山水的煙霧蒙蒙。山水畫有水墨和青綠二體,但尤擅水墨山水,并在水墨山水方面創造成就巨大。筆法上皴擦點染結合并用,創造了披麻皴和點子皴的表現方法,并成功的運用這兩種技法表現出山川遠近層次和氤氳氣氛,具有革新精神。
傳世作品有《瀟湘圖》、《夏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皆以水墨為主,以橫卷形式表現江南景。《龍宿郊民圖》(應為《籠袖驕民圖》)以披麻皴和青綠賦色畫出金陵山水。
《瀟湘圖》
(4)巨然
董源的徒弟,金陵開元寺僧人,其山水畫筆墨秀潤,較董源的藝術風格更充滿田園自然風致,以描繪南方的“煙嵐松濤”著稱。
傳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層巒叢樹圖》。
《層巒叢樹圖》
03
黃筌、徐熙和花鳥畫的發展
(1)黃筌
五代杰出畫家,宮廷御用畫師,擅畫花竹翎毛。他的花鳥畫多用淡墨細勾,然后再以重彩渲染,即“雙勾填彩”法。作品多描寫宮廷中的珍禽異卉,畫鳥羽毛豐滿,畫花艷麗工致,勾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而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 傳世作品有《寫生珍禽圖》,可見精湛的寫實技巧和細膩明麗的風格。
《寫生珍禽圖》
(2)徐熙
運用質樸簡練的手法,創立了水墨淡彩的畫派。所有的描繪,不論在形或神態方面,都表現在“落墨”,即一切以墨來奠定,而著色只是處于輔助地位。也為宮廷畫過賦色濃麗并帶有裝飾趣味的“裝堂花”“鋪殿花”。
《雪竹圖》
如何獲得COSMO雜志10月刊雜志呢?
10月1日——10月7日
連續5天轉發公眾號“藝術考研圈”
每天1篇喜愛的文章到朋友圈中
截圖給后臺,即可獲得小禮品(包郵)
是不是超級簡單?
你沒有聽錯!
PS:由于禮品有限,先到先得哦
悄悄告訴你1日—5日分享者
最有幾率得到小禮品哦~
廢話不多說,先給大家預覽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