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暴跌后難漲,OPEC 在平衡原油市場上越來越力不從心。一份市場調研結果顯示,由于沙特開始減產,OPEC原油產量降幅為兩年來最大。但是原油價格卻并沒有因此維持漲勢。原油市場再也不是只憑OPEC“說了算”,新的能源格局已經開始顯現。
市場調研稱,12月OPEC原油產量下降53萬桶/日,至3260萬桶/日,其中,沙特減產42萬桶/日,至1065萬桶/日,伊朗減產12萬桶/日,至292萬桶/日。在消息刺激下,布油一度漲近5%,但隨后回落,截止北京時間1月3日14:30仍下跌1%。
實際上,OPEC 想要再現當年減產抬高油價的“雄風”已經不太可能,美油、俄油在2018年已經成為原油市場的主導力量。
俄羅斯不愿意減產?
俄羅斯與OPEC之間達成了減產協議,但實際產量又是另一回事。
俄羅斯能源部的初步數據顯示,2018年該國石油產量平均為1116萬桶/日,較2017年增長1.6%。英國石油公司的數據顯示,這一數字與1987年前蘇聯創下的每日1141.6萬桶的歷史紀錄相差無幾。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的油氣業務主管Dmitry Marinchenko表示,2018年12月7日達成的減產協議的贏家明顯是俄羅斯,因為它獲得了數十億盧布的額外石油收入,而且該國沒有犧牲大部分原油產量。俄羅斯并沒有表現減產的誠意。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上周表示,該國預計全年石油總產量將保持穩定,因為產油國將在下半年彌補上半年的損失;目前沒有必要延長或深化已達成的減產協議。
美國和沙特關系微妙,搶奪市場
2014年,美國頁巖油大規模進入現場,打破了歐佩克+ 的平衡法,引入了一種中期石油供應平衡機制,從長遠來看,這將對石油市場,尤其是對非頁巖油生產商有利。
2018年9月份,美國原油產量時隔45年后重返世界第一寶座,OPEC的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約33%要降至2019年的31%。
在全球的大買家中,其實大買家主要是在亞洲。沙特近幾個開始加大對亞洲地區的原油供應,還有優惠補貼。例如,以10月中國原油進口數據為例,沙特就超越俄羅斯,重新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另外,沙特對美國出口繼續下降,預計1月份下降至58萬桶/日。
CliPPerData的數據顯示,最近幾個月,沙特原油在開往美國的船只上的裝載量一直在下降。沙特過去曾采用提價策略來縮減美國庫存,這是世界上最透明,最受關注的庫存。能源對沖基金Again Capital的創始合伙人基爾杜夫表示,“沙特正試圖設法令美國原油庫存下降,如果失敗,就會出現全球緊張局面。”
根據2015-2016年的經驗,WTI低于50美元,頁巖油產量并不會大幅增長。因此,隨著WTI 的交易價低于50美元,美國頁巖氣的增長在未來幾個月將放緩,或者保持不變。
只不過現在美國頁巖油產量基數要大得多,意味著活動的輕微減少可能會對美國的總產量產生巨大影響,進而影響全球油價波動。
原油市場未來波動可能更明顯
理想狀態下,原油持續保持低價,美油無力搶占其他市場。現實狀況是,產油國不太能容忍油價長期維持在低價,OPEC 不斷開啟一輪又一輪的減產就是為了提高油價。
美國頁巖油對油價的變化具有高度敏感,反過來又在全球石油市場引入了一種新的平衡力量,如果油價下跌到每桶50美元以下(生產頁巖油的經濟門檻),這股力量將充當一個下限。如果油價超過70美元,這股力量也會起到最高限價的作用,大多數頁巖油田在這個價位上都會盈利。
與傳統觀點相反,頁巖現象對非頁巖油公司的影響是積極的。因為油價的急劇上漲,通常對全球經濟和石油需求增長有負面影響,人類對原油能源的依存度會急劇下降,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但從長期來看,由于后勤和地質條件的限制,頁巖油并不總是能夠主導原油市場。對于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其他傳統石油生產商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好消息。不過在這之前,油價還會在各方角力下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