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鄧惠珍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多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采取封閉式的教學方式,只是就語文教學中的內容進行選擇性的講授,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內容十分有限,導致學生寫作能力始終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主要就現階段我國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歸納,重點探討生活化作文教學對策。
【關鍵詞】農村教學 初中語文 生活化作文教學
近年來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越來越多,家長忙于生計,對于孩子的學習大多也只是詢問一下考試成績,對于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并沒有太多有效的方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教學條件有限,教師為了尋求長遠發展更愿意進城任教,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大多數農村學生的作文水平始終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氣息的學科,通過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了解到生活的趣味及人性的美好,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成績成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標準。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重復著進行各種應試訓練,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將中考作文的發展方向作為作文教學的風向標,為了讓學生獲得更高的作文分數,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在語文寫作中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對日常學習中的高分作文進行對比后可以發現,這些學生的作文模式都十分相似,比如議論文寫作時,作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文章的論點,第二部分重點分析論據,最后一部分總結歸納,文章開篇及結尾部分往往會出現部分名言警句、優美詞句增加亮點,中間論據部分經常會增加一部分名人事例。這種教學方式下,寫作變成一種十分功利性的事情,學生并沒有投入感情,實際上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初衷。
(二)教師教學理念相對滯后
教學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也比較少,大多數老教師依然固守著以往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十分有限,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十分不利。盡管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思想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但長期以來大多數教師也只是聽說過這一理念,對于如何開展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且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心理變化的重要階段,大多比較敏感,寫作是一個很好的缺口可以讓他們抒發自身的情感,但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消極心理大多持斥責的態度,而沒有實施有效的疏導,十分不利于學生情感的表達,也會阻礙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語文寫作需要不斷的情感及素材積累,但大多數農村家長常年外出務工,孩子由老人照料,老人年事已高,日常的生活中更多關心的是孩子的物質生活是否得到了保障,對于孩子的情感教育十分有限,自然也不會重視學生課外閱讀量積累的問題,學生作文書寫時情感匱乏、語言功底、素材積累有限,寫作能力自然難以得到提高。
(一)作文教學回歸生活
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但自然環境良好,優美的自然風光是學生寫作最好的素材,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跋山涉水,貼近自然,將自己的切身感受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素材。農村地區大多十分重視傳統習俗的繼承發展,保留著我國的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陜西的子長嗩吶,榆樹的東北大鼓等等,語文教師可以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采風,了解當地的傳統風俗習慣、人文特色,將這些作文寫作素材。農村的學生大多深入地接觸過農作物的種植收割等等活動,這些其實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藝術來源于生活,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師主動引導學生感悟生活
優秀的語文作文首先要立意新穎,然后才是文字優美,但現階段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更重視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鍛煉,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寫作時更注重文字的堆砌,忽略了情感的表達,初中生語文寫作普遍存在著“假、大、空”的不良現象,作文缺少靈魂,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從平凡的小事中品味出人生哲理,善于發現總結,能夠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實際的寫作過程中能夠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此外,教師應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生存在的消極的論點、想法予以正確疏導,而不是一味地指責,讓學生在寫作中敢于表達、樂于表達,才能夠真正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寫作水平。
(三)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名著中感悟生活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臧克家先生也曾經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各類文學名著,感受它們優秀的文學內涵,學習文學家們良好的文學素養,并結合日常的生活細細品味。此外,古今中外名著眾多,盲目閱讀并不能有效地發揮課外閱讀的作用。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要能夠承擔起指導作用。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著名文學家的作品,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等等,教師可以向學生推進這些文學家其它的作品,比如《槳聲里的秦淮河》;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應遵循先國內、后國外,先現代、后古代的原則。
當前我國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還存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于他們語文能力的培養也十分不利。本文基于生活化作文教學簡單提出了幾點建議,僅為相關教育人員的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杜蘆萍,王奮勇.農村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學淺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07)
[2]雷徐鋒.淺談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J].教學研討.2016(07)
(作者單位:福建永安貢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