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科書本里常提到的“營養治療”究竟應該怎樣治療?
人體每天需要多少營養物質?
臨床上,禁食患者、腸內營養、腸外營養應該如何計算“營養配方”?
每日究竟需要補充多少鉀?多少氯化鉀?
低鈉了應該怎么補?
下面的內容讀完,這些疑惑就可解開——
營養素主要有六大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屬于供能物質,能量為維持生命最基礎的物質。
1.每日補充量:
①按體重:25~30kcal/kg
②1800~2000kcal(考慮每日活動量)
③新增1g組織需5kcal
④糖脂供能比1~2:1,熱氮比100~150:1(kcal:g)
⑤15%來自氨基酸,85%來自糖和脂肪
2.每1g糖、脂肪、蛋白質/氨基酸能提供的能量是4kal、9kcal、4kcal
1.補充種類:
①必需氨基酸:異亮、亮、色、蘇、苯丙、賴、蛋(甲硫)、纈【記:一兩色素本來淡些】
②條件必需氨基酸:精、組、酪、半胱、谷氨酰胺(谷胱甘肽的底物,具藥理作用)
2.每日補充量:
①正常:蛋白質或氨基酸0.8~1.0g/kg(氮量0.15g/kg)
【6.25g氨基酸≈1g氮】
②應激或創傷:蛋白質/氨基酸1.2~1.5g/kg(氮量0.2~0.25g/kg)
3.特點:
氨基酸應作為蛋白質合成的原料,而非能量供給物質
4.分類:
①整蛋白:滲透壓低,適于胃腸道功能正常者
②肽類/氨基酸:滲透壓高,適于消化功能不良者(刺激胃腸蠕動效果差,可引起胃潴留)
5.氮平衡:
氮平衡=氮攝入-氮排出=膳食或靜脈營養中蛋白質量(g)/6.25-(尿中尿素氮+3)
尿中尿素氮(g)=尿中尿素氮濃度(mmol/L)×尿量(L)×0.028
1.每日補充量:
1~2g/kg,不超過2g/kg,占總熱量的30%~50%
2. 分類:
①長鏈:含必需氨基酸,過量補充可引起脂肪沉積
②中鏈:代謝快,不依賴肉堿,過量不引起脂肪沉積但有毒性反應
③通常長、中鏈按1:1搭配,胰腺功能不全者使用中、短鏈
3.特點:
①需補充必需脂肪酸,含ω-3(α亞麻酸)、ω- 6(亞油酸)
②每日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1:1:1
④10%、20%、30%皆為等滲液,10%脂肪乳劑能量密度1kcal/ml
⑤外周靜脈滴注時需與氨基酸等其他補液同時輸注以免滲透壓過高
1.每日補充量:
①根據每日所需能量計算
②每日補充100g即有較好的防體內功能蛋白質降解的作用
③機體利用葡萄糖上限:每分鐘5mg/kg(對于60kg者,速度上限為18g/h)
2.分類:
①葡萄糖:最常用
②果糖:適用于胰島素抵抗狀態者(糖尿病、燒傷、創傷、術后、感染)
③轉化糖:葡萄糖:果糖1:1,適用于胰島素抵抗狀態者(燒傷、創傷、術后、感染)、糖尿病、酒精中毒
3.特點:
①腸外營養使用高滲25%、50%葡萄糖
②糖尿病患者需加胰島素,一般1U短效胰島素可對沖5~8g葡萄糖
1.每日需2000~2500ml,高溫、高熱、呼吸快、流汗、引流者需要量增加
2.入水量:飲水至少650ml,食物中水750ml,內生水350ml,飲水隨意量可達1000ml,腸外營養無食物中水,因此至少需650ml+750ml=1400ml
3.出水量:尿至少700ml(否則溶質排出不足),皮膚失水500ml,肺400ml,糞150ml
1.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機體可儲備,禁食2~3周才需補充,每日1支即可
2.水溶性維生素:以B族維生素、維生素C為主,機體無儲備,每天補充,1支即可
1.微量元素:鐵、硼、鋅、銅、鉬、錳、鉻、硒、碘、氟
2.鉀:
①每日需要量1~2mmol/kg,等于KCl (60~120)×74.5=(4.5~9)g
高氯性酸中毒(如腎小管酸中毒)時需補枸櫞酸鉀,每日需(60~120)×210=(12.5~25)g
②低鉀的補充:排除鉀向細胞內轉移的原因,體內總鉀儲備減少200~400mmol,血鉀下降lmmol/L
【據此估算血鉀每下降0.1mmol/L,需補KCl 1.5~3g】
血清鉀濃度和體內總鉀儲備沒有嚴格的相關性
③腸外營養時,葡萄糖引起鉀移入細胞(1g氮積累需3mmol鉀)
④每500ml液體里最多加KCl 1.5g
3.鈉:
①每日需要量1~2mmol/kg,等于NaCl (60~120)×58.5=(3.5~7)g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食鹽每日攝入量為6g
②低鹽飲食2~3g/d,無鹽飲食<1g/d,低鈉飲食約0.5g/d
③低鈉血癥:補鈉量(mmol)=[142-實際血鈉濃度(mmol/L)]×體重(kg)×0.2【另加當日需要量】
【亦有乘以0.5系數,但要求先補計算值的一半,再根據臨床反應再酌情添加,相當于乘以0.2系數】
血鈉<120mmol/L或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時,使血鈉上升速度每小時0.5~1.5mmol/L,應3%~5%氯化鈉注射液緩慢滴注(濃鈉規格為10ml*1g,需沖配),要求6小時內提高至>120mmol/L
待血鈉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改用等滲溶液或“等滲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滲葡萄糖注射液或濃鈉注射液”
4.鈣:
①每日需攝入鈣1g,但腸道凈吸收僅200mg,尿鈣約200mg/d
②膽酸、氨基酸、糖、維生素D有利于鈣吸收,磷酸鹽、草酸鹽、脂肪酸阻止鈣吸收
③血鈣<1.6mmol/L或癥狀明顯、心電圖變化,需緊急治療
靜推稀釋后的10%葡萄糖酸鈣1~2支(規格10ml*1g,含Ca2+90mg),必要時8~12h后重復注射
5.鎂:
①每日攝入量200~500mg,腸道吸收30%~50%
②輕度低鎂無需治療,中度低鎂口服即可(商品一般為鉀鎂復方)
③重度低鎂(血鎂<0.5mmol/L)或癥狀明顯,需緊急治療
靜滴25%硫酸鎂1.5支(規格10ml*2.5g,每支含Mg2+0.5g)+5%葡萄糖,重癥每天可補充1mmol/kg
6.鐵:
①每日需攝入10~15mg
②缺鐵性貧血:補鐵量(mg)=[150-血紅蛋白(g/L)]×0.24+500mg
③口服補鐵首選琥珀酸亞鐵0.1g tid(每片0.1g,含鐵35mg)
④靜脈補鐵首選蔗糖鐵(規格5ml,含鐵100mg,只能稀釋于100ml鹽水),每日最多可補500mg
7.鋅:
每日需攝入15~200mg
8.碘:
每日需攝入0.15mg
1.濃度24%,能量密度1kcal/ml,每日需2000ml
2.給藥途徑:常需鼻胃管、鼻腸管飼喂
3.滴速100ml/h,初始應50ml/h,3天內逐漸加速至100ml/h,每8~12h調整滴速
4.適應證:營養攝入不足或不能攝入(昏迷、燒傷、大手術),胃腸功能不良(消化道瘺、短腸綜合征、炎癥性腸病)
1.適應證:腹部大手術、炎癥性腸病腸道休息、嚴重疾病
2.給藥途徑:中心靜脈,若量少且少于2周,可周圍靜脈
3.營養配方的計算:(以體重70kg,應激狀態為例)
①每日所需熱量:30kcal/kg×70kg=2100kcal
②蛋白質需要量:1.5g/kg×70kg=105g
【若按熱氮比計算:2100kcal÷100×6.25=130g】
③脂肪需要量:2100kcal×30%=630kcal,630kcal÷9kcal/g=70g
④蛋白質及脂肪供能:105g×4kcal/g+630kcal=1050kcal
⑤葡萄糖需要量:1050kcal÷4kcal/g=262.5g
⑥需加水量:2500ml-262.5g÷50%g/ml-70g÷20%g/ml-105g÷10%g/ml=575ml
【葡萄糖50%,氨基酸10%,脂肪乳20%】
⑦再加入谷氨酰胺(100ml*20g)、維生素、復合微量元素(規格10ml,每日1支即可)、鉀、鈉、鈣、鎂
1.《實用內科學》第14版. 陳灝珠 林果為 王吉耀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2.《臨床營養治療——理論與實踐》. 吳國豪主編.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