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被尊為“儒門圣典”、“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xué)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其包括《易經(jīng)》和《易傳》兩個部分,其中的《易經(jīng)》約成書于殷周之際,《易傳》約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漢代時立經(jīng)學(xué)博士,《周易》被奉為經(jīng)書。此后的兩千余年間,它一直穩(wěn)居封建時代主流學(xué)術(shù)的核心地位,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lǐng)域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數(shù)萬字的《周易》你可能沒時間全部讀完,但其中的精句卻不可不知,今日我們精選《周易》30句,與大家共享共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出處】《周易·乾·象辭》
【釋義】天的運行剛健不輟,君子應(yīng)當像天那樣自強不息。
2.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出處】《周易·坤·象辭》
【釋義】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應(yīng)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3.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shè)教,而天下服矣。
【出處】《周易·觀·彖辭》
【釋義】觀察天下的造化之道,四季周而復(fù)始不變,圣人能夠體認到這種玄妙的道理并用以教化眾生,從而為人民所使用。
4. 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出處】《周易·大壯·彖辭》。
【釋義】強大的人主要是由于其做人堅貞正直,堅貞正直故而強大,天地之道從中可見。
5. 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shè)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出處】《周易·坎·彖辭》
【釋義】天之險在于高不可升,地之險在于山川丘陵。王公設(shè)險以保衛(wèi)國家,險的功用非常大。
6. 是以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出處】《周易·兌·彖辭》
【釋義】上順應(yīng)于天,下取悅于民。使民眾喜悅,人民便忘記了勞苦;用喜悅戰(zhàn)勝困難,民眾就會忘掉死亡的威脅。喜悅的作用太大了,它能勉勵民眾!
7. 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出處】《周易·家人·彖辭》
【釋義】男女都守持正固(堅持正確的、忠誠不改變),是天地間的大道。家人中有嚴君,嚴君是對父母的稱謂。父親遵守父道,兒子遵守子道,兄遵兄道,弟遵弟道,丈夫守夫道,妻子遵守婦道,則家道正固;家道正固則天下就會安定。
8.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出處】《周易·恒·爻辭》
【釋義】如果不能長久地保持其君子之德,就可能蒙受羞辱。
9. 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出處】《周易·文言》
【釋義】能夠清楚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并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的,這樣的人是可以和他們研討細微事物的,他們知道在該終止的時候就及時地終止,這樣的人是可以同他們一起共同保存道義的。他們能居于上位而不驕傲,處下位而不憂愁,所以能夠恒久保持健強振作,隨時警惕慎行,即使處于險境也不會有災(zāi)禍。
10.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兇吉生矣。
【出處】《周易·系辭上》
【釋義】各種方術(shù)因種類相同聚在一起,各種事物因種類不同而區(qū)分開,指天地間的事物是以同類相聚成群的規(guī)則來區(qū)分的,這樣吉兇禍福就在這中間了。注:方術(shù),指方技和術(shù)數(shù)。所謂方技,在古代指醫(yī)經(jīng)、經(jīng)方、神仙術(shù)、法術(shù)等;術(shù)數(shù)指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數(shù)理。
11.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稱物平施。
【出處】《周易·謙·彖辭》
【釋義】君子應(yīng)當削減多余,用來增補不足,要測出財物的多少,做到公平分配。現(xiàn)常用“裒多益寡”比喻多接受別人的意見,彌補自己的不足。
12.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出處】《周易·系辭下》
【釋義】尺蠖(huò) 將自己的身軀盡量地彎曲,是為了伸展前進;龍蛇冬眠,是為了保全生命。現(xiàn)常用“尺蠖之屈”比喻以退為進的策略。
13.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出處】《周易·系辭下》
【釋義】老實敦厚的人言辭少,浮躁虛妄的人言辭多。
14.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出處】《周易·系辭下》
【釋義】事物發(fā)展到了極點,就要發(fā)生變化,發(fā)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fā)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fā)展。說明在面臨不能發(fā)展的局面時,必須改變現(xiàn)狀,進行變革。
15. 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出處】《周易·文言》
【釋義】用嚴肅恭敬的態(tài)度來保持內(nèi)心的正直和真誠,用合乎道義的方式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這樣兼具“敬”和“義”的有德行之人是不會孤單的,他必定會得到人們的親近和支持。
16.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出處】《周易·否·象辭》
【釋義】天地陰陽不交接,是阻塞之象。君子以節(jié)儉為德而避開危難,不可追求榮華而謀取祿位。
17.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
【出處】《周易·豫·彖辭》
【釋義】天地順自然而動,所以日月運行不會有差錯,四季的更替也不會有差錯。圣人順自然之理而動,則刑罰清明而百姓順服。
18.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出處】《周易·艮·彖辭》
【釋義】該停止的時候就停止,該行進的時候就行進,動與靜都不失時機,君子之道就能光明。
19. 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出處】《周易·離·彖辭》
【釋義】日月依天而行,百谷草木依附地而生存。
20.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出處】《周易·謙·象辭》
【釋義】謙虛的君子,即使處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謙虛的態(tài)度自我約束,而不因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養(yǎng)。現(xiàn)常用“卑以自牧”表示以謙卑自守,以謙卑的態(tài)度修養(yǎng)自心。
21.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處】《周易·文言》
【釋義】修善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吉慶,作惡的人家,必多禍殃。
22.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
【出處】《周易·謙·爻辭》
【釋義】天道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地道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的本性也是損害盈滿者而福蔭那些空虛者;而人的本性也是討厭滿盈者而喜好不滿者。
23.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出處】《周易·謙·爻辭》
【釋義】謙虛的人處在尊高之位,道德會更加光明,處在卑下之位,其德行人們也難以超越。只有君子才能夠保持謙德至終。
24. 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
【出處】《周易·坤·象辭》
【釋義】正直仁信,原則處世,宏大包容,依此處世,不用學(xué)習(xí)世俗的那一套也不會不利。此句強調(diào)自然的品質(zhì),反對虛偽驕飾。
25.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
【出處】《周易·泰·爻辭》
【釋義】沒有平地不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在艱難困苦中應(yīng)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jié)果。
26.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出處】《周易·蹇·象辭》
【釋義】君子在面對挫折、困難的時候,應(yīng)該反躬自問,修養(yǎng)品德。蹇(jiǎn),多指行動遲緩、困苦、不順利的意思。
27.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出處】《周易·系辭下》
【釋義】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現(xiàn)常用“藏器待時”或“藏器俟時”比喻懷才以等待施展的時機。
28.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出處】《周易·系辭下》
【釋義】德行淺薄而地位高貴,智能低下而心高志大,力量微弱而身負重任,這樣的人沒有幾個是不遭受禍害的。
29.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出處】《周易·系辭下》
【釋義】道德高尚的人,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討好,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輕慢高傲。
30. 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出處】《周易·系辭上》
【釋義】有功勞而不自夸,有功德而不自居,這才是厚重仁德。
本文由【大道知行】(微信號:dadapzhixing)編輯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