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經過去了,孩子的脾胃讓家長操碎了心!新的一年,該如何養好孩子脾胃?
家長切記:好脾胃不是補出來的,只要不整天想著補,就是對孩子脾胃最好的保護。
許多家長說:都說我孩子脾虛怎么辦,如何補脾?
孩子3歲之前都是脾虛的,“虛”說的是脾胃比較嬌嫩,需要認真呵護!“虛”讓孩子對營養充滿渴求,但一定要均衡,就是需要讓孩子保持虛的狀態,如果實了就容易出問題,比如積食。
古人根據孩子先天脾胃生理特點,總結出了一句至理育兒名言: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如何養好脾胃,請家長記住以下幾點:
1
脾怕涼;胃怕燥:一涼一熱脾胃就傷了
涼性的水果,冷藏的酸奶,冰鎮冷飲最傷脾,導致脾陽不振,經脈凝滯,氣血不足,孩子臉色黃、暗滯或膚色不均。
燥熱的食物最傷胃,比如辛熱的牛羊肉、炸雞腿、膨化食品等,食物熱量過盛,讓孩子胃熱,肺熱,容易流鼻血、咽喉腫痛、腺樣體腫大、睡覺不安,興奮、翻滾、磨牙!
孩子吃辛熱的食物,更想貪食寒涼之品,一涼一熱,脾胃大傷。
孩子手上有一個溫中健脾的穴位--外勞宮,揉一揉可以治療貪食寒涼導致的腹痛、腹瀉、舌苔白膩、沒有胃口。
2
脾怕濕,胃怕滯,一濕二滯三焦不通!
脾被濕邪所困,就會加重脾虛,導致濕更重,濕如果與熱相合形成濕熱邪氣會導致孩子反復上火,口腔潰瘍,反復發燒咳嗽等。
胃主通降,以降為和,吃的肉食面食太多就會導致積滯不化,阻礙胃氣下降,積滯化熱,導致孩子口唇紅、咽喉紅腫等癥。
甜膩的食物容易生濕,包含寒涼的水果、酸奶、奶油巧克力等;肉食太多,面食太過容易導致積滯傷胃氣。
所以脾胃以通降和順為補,孩子身上有個健脾和胃,通降三焦的穴位,家長可以揉一揉,每天五分鐘。
3
脾怕憂思,胃怕怒,情緒影響脾胃
”七情致病,憂思傷脾“
孩子看似天真,其實心思細膩,不會表達自己情緒,憂心忡忡或者敏感多疑都會影響脾的功能,所以家長要多陪伴孩子,而是是高質量陪伴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相反打罵恐嚇孩子;緊張的婆媳關系,破爛的家庭對孩子脾胃破壞極大。
脾氣大是當下兒童的通病,脾氣大和肝氣旺盛有關,肝旺侮脾,肝氣犯胃,則孩子容易腹脹,氣逆,火氣不降。
所以人在生氣的情況下,肚子脹滿雖餓不能食,主要就是怒氣讓胃氣不降,則腹脹呃逆。
平和的情緒對孩子健康極為重要,焦慮抑郁的媽媽對孩子脾胃傷害非常大,而且是怕啥來啥。
孩子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可以試試下面搓摩脅肋,晚上睡前躺在床上操作10-20次可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4
脾喜甘,胃喜潤
甘味補脾,所以脾虛的孩子特別喜歡甜味,但”甘“絕不等于”甜“,甜膩生濕,比如山藥、太子參、白扁豆、甘草都是甘味最補脾的食材。
胃喜潤,但不是涼,因為胃時刻在蠕動,如同發動機一樣,不停轉動就會生熱,需要涼潤的東西來降溫,所以體熱的孩子更喜歡吃涼的以中和胃熱。
涼潤與燥熱相克,所以一方面不要攝入太多的辛熱之品,另外多喝粥(大米、小米),多吃蔬菜,適當的水果可以中和胃熱,讓孩子不至于貪涼,或者胃強脾弱,拼命的吃東西。
清補脾既可以祛除濕氣,也可以健脾化濕,操作簡單,每天給孩子推拿200次,勝過吃太子參和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