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服務的客戶的GM是個極會溝通的人。我聽過他在談笑間化解媒體公關危機,也聽過他和中國最貴的媒體資源千萬千萬地侃價。每每我都贊嘆不已,覺得人怎么能那樣會講話,不著痕跡地就把事兒給說成了。后來,我常有跟他面對面溝通的機會。我沒有那個實力去你來我往地過招,于是就努力聽,偶爾回應一下。每次交流結束后,我都會坐下來,一個人靜靜地仔細回想剛才的談話:他想傳遞給我什么信息?哪些是主要?哪些是次要?用什么方式傳遞的?為什么這樣傳遞?我接收的效果如何?每次把這些想清楚,都有一種跟高手過招后的酣暢淋漓之感,很過癮。也讓我親身見識到,真正強大的溝通能力是怎么一回事。
工作以來,我經歷的難度最高的談話是去年的薪酬談判。我現學現賣了一點技巧,一鼓作氣就去了。沒經驗,加上情緒控制不當,那場談判并不完美,但我卻因此收獲了一堂完美的課程。那次高難度談話成為我職業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在那之前,都是leader幫我們談薪水。但總指望別人,自己一上陣就沒出息,很危險。我見過很多人,因為不愿直面談薪水的場面,又對薪水不滿意,直接選擇了離職,于自己于公司都是一種損失。職場也好,生活也好——Sometime, you have to stand up for yo...
我所服務的客戶的GM是個極會溝通的人。我聽過他在談笑間化解媒體公關危機,也聽過他和中國最貴的媒體資源千萬千萬地侃價。每每我都贊嘆不已,覺得人怎么能那樣會講話,不著痕跡地就把事兒給說成了。后來,我常有跟他面對面溝通的機會。我沒有那個實力去你來我往地過招,于是就努力聽,偶爾回應一下。每次交流結束后,我都會坐下來,一個人靜靜地仔細回想剛才的談話:他想傳遞給我什么信息?哪些是主要?哪些是次要?用什么方式傳遞的?為什么這樣傳遞?我接收的效果如何?每次把這些想清楚,都有一種跟高手過招后的酣暢淋漓之感,很過癮。也讓我親身見識到,真正強大的溝通能力是怎么一回事。
工作以來,我經歷的難度最高的談話是去年的薪酬談判。我現學現賣了一點技巧,一鼓作氣就去了。沒經驗,加上情緒控制不當,那場談判并不完美,但我卻因此收獲了一堂完美的課程。那次高難度談話成為我職業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在那之前,都是leader幫我們談薪水。但總指望別人,自己一上陣就沒出息,很危險。我見過很多人,因為不愿直面談薪水的場面,又對薪水不滿意,直接選擇了離職,于自己于公司都是一種損失。職場也好,生活也好——Sometime, you have to stand up for yourself——這種時候,就勢必要面對高難度談話。
在生活中,高難度談話也無處不在,比如討價還價。一次我和一位銷售達人一起購物,相中一款眼鏡,對方開價250,我還150,對方不答應,我加價180,還不答應,就在我猶豫要不要加到220時,被同伴強行拉走了。像你常見的那樣,眼鏡店老板出來呼喚我們,180成交。一出門,我就被Mr.銷售達人批了個狗血淋頭:
他說,我見到眼鏡時表現出一副花枝亂顫的模樣時,我已經輸了;
他說,我還價150時,從對方的表情能看出這個價完全可以成交,可他剛要拉開陣勢幫我,我就急不可待地180了;
他說,要抓住對方的心理,對方新開店,所以他一直告訴對方我們買了可以幫忙宣傳……
我聽著他條分縷析地解剖那些我完全無意識的動作和語言,一句話也說不出。從不曾想,一次再平常不過的購物經歷,可以被拆解成這樣一堂生動的談話課。這事兒后來被他當成了一個笑柄,逮著機會就嘲笑我一次,真是恥辱。
在中國,溝通技巧總被和人情世故扯到一起。但凡沾上人情世故的話題,國人總喜歡說得玄之又玄,一副可意會不可言傳,甚至天機不可泄露的架式。于是世面上就充斥著那么些烏七八糟的書,教你所謂的八面玲瓏之術。偏偏大家在溝通技巧方面又都很好學,所以寫得比較靠譜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能占居暢銷榜首那么久。
相比而言,西方更喜歡用一種科學的態度去鉆研這些玩意兒,做調研、列數據、擺事實、講道理。因此西方的經管類著作大多都有學術背景,比如經典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在這本《高難度談話》中,哈佛大學談判組用一種剝洋蔥的方式,把一場高難度談話分成“發生了什么對話”、“情緒對話”和“自我認知對話”三個層次,每一層又再度剖開解析,簡潔嚴謹有力,給了我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去旁觀談話這回事,很受啟發。
如果你接受這種科學的寫作方式,不妨一閱,沒準下一次談薪水、買東西、甚至和另一半吵架時,它能幫到你:P
原文:
http://www.nuanhuhu.net/2011/03/07/difficult-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