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DISH病)

KEYPOINT

1. DISH病50歲以上患者發病率較高,男性多于女性;

2. DISH病與高齡、男性、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異常有關;

3. 目前尚無較為統一的臨床診斷標準;

4. DISH病最常見的癥狀為背痛和脊柱晨僵,且DISH病患者創傷后發生骨折及脊髓損傷的風險較常人大大增加;

5. DISH病的治療主要為對癥治療;

   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病),是韌帶和附著點的進行性骨化和鈣化,進而在脊柱前外側形成多處骨橋為特征的一種全身性疾病,由Forestier Rotes-Querol1950年首次提出(因此也稱Forestier 病),并由Resnick等人于上世紀70年代將其命名為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DISH病),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幾篇文獻對其進行一個簡單的認識和了解。

1

流行病學

    過去30年發表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DISH在發達國家更為常見,但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的群眾更頻繁的接觸到影像學檢查的結果。

  • Weinfeld等研究中發現50歲以上的患者DISH患病率男性為25%、女性為15%,并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步增高。

  • 大量文獻表明,性別與DISH患病率增加顯著相關。男女比例高達7:1;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之間DISH患病率差異也呈現增長的趨勢(如下圖所示)。

圖注:DISH病與高齡、男性、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有關。

2

病因

    DISH病的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但目前較統一的是DISH病應被視為一種骨形成代謝性疾病。

  • DISH與肥胖、高腰臀圍比、血脂異常、高血壓、葡萄糖耐受不良、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胰島素血癥以及較高的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IGF-1)水平相關。

  • 新生骨形成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因此許多研究人員提出了各種關于新生骨形成的假說,新生骨形成了從一個椎體到相鄰椎體的骨橋,新生骨與上下椎體連續。

圖注:DISH病與高齡、男性、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有關。

3

診斷

目前尚無較為統一的臨床診斷標準,如下表所示,

  • Resnick等,于1976年提出的診斷標準為:至少四個相鄰的椎體或前縱韌帶的前外側緣存在骨化;椎間隙高度正常;無小關節及骶髂關節受累。

  • Arlet等,于1985年提出的診斷標準將所需椎體數量減少到3個,即:下胸椎至少三個相鄰的椎體或前縱韌帶的前外側緣存在骨化;椎間隙高度正常;可伴有骶髂關節周圍韌帶及髂腰韌帶處的骨化,但不存在骶髂關節強直;

  • Utsinger等,于1985年進一步定義了DISH病的診斷標準:當觀察到至少存在四個相鄰椎體或前縱韌帶的前外側緣存在骨化并且椎間隙高度正常時可以確診為DISH病;當觀察到胸腰椎至少存在兩個相鄰椎體或前縱韌帶的前外側緣存在骨化、椎間隙高度正常,并且觀察到最少兩處左右對稱的肌腱附著點處存在骨化時可以考慮患者疑似為DISH病。該診斷標準可以識別出更多患有DISH病和以后可能發展為DISH病的患者。

4

臨床表現

  • 許多DISH患者是無癥狀的,通常是因其他疾病在做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

  • DISH病好發于脊柱,最常累計胸椎,并且右側受累多于左側,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表現為背痛和脊柱晨僵。近一半的患者可出現脊柱活動范圍減少。

  • 當頸椎受累時,頸椎前方可有大量新生骨形成,造成氣管及食管移位,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

  • DISH病的特征性病變為椎體間新生骨橋的形成(如下圖),從而造成脊柱強直,其導致的后果是脊柱骨折風險升高。強直性脊柱骨折的發生率是非強直性脊柱骨折的4倍,強直性脊柱在受到創傷后沒有適當的能量耗散能力,使其更容易發生不穩定、移位骨折。在強直性脊柱中,過伸型(AOSpine-B3)和移位型(AOSpine-C)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且伴隨脊髓損傷的風險高達58%。不幸的是,有19%-41%的DISH病患者發生脊柱損傷后,由于強直性脊柱的形態學變化和骨橋的存在,可能會妨礙創傷性損傷的識別,導致診斷的延誤,因此常規 X 光檢查可能難以發現損傷,推薦使用CT和MRI來評估 DISH病患者的損傷。

圖注:一名70歲男性DISH病患者的CT檢查結果,圖A為矢狀面重建中清楚的顯示了超過4個胸椎間新生骨橋的形成。圖B為其三維重建的結果。

  • DISH病的表現不僅僅局限于脊柱,也常常累及椎體外關節,受累關節的特征為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硬化和骨贅形成。這與骨性關節炎(OA)十分相似,但DISH病影響的關節較OA關節有更明顯的骨肥厚改變,并且DISH病常常累及不常受OA影響的關節,如掌指關節、肘、肩和踝關節,并且DISH病關節主要骨化部位為關節周圍肌腱附著點,而非關節本身。

5

鑒別診斷

  • 1.強直性脊柱炎(AS):DISH與AS的區別在于DISH往往沒有骶髂關節受累及關節強直,DISH病患者起病時往往患者年齡較大,AS患者起病時往往見于較年輕的患者,DISH病患者椎間隙高度正常,大部分AS患者HLA-B27陽性。

  • 2.脊柱退行性病變:患者腰背部疼痛常伴放射痛及神經癥狀,骨贅形成較輕,累及節段多不連續,椎間隙變窄。

6

治療

由于對DISH病發病機制了解的缺乏,目前還無直接有效的干預治療措施,文獻只建議對癥治療。將目前DISH病建議的治療干預措施總結如下:

  1. 減輕體重;

  2. 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飲食;

  3. 關節保護的指導;

  4. 肌腱附著點的保護及局部皮質類固醇的應用;

  5. 局部應用非甾體抗炎藥;

  6. 對癥使用鎮痛藥及全身性非甾體類抗炎藥;

  7. 關節周圍術后預防異位骨化的形成;

  8. 頸椎DISH病導致的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通常建議使用非手術治療,只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才考慮手術切除,因手術切除雖可立即減輕對周圍組織的機械壓力,但術后復發的幾率較大;

  9. 創傷性DISH病患者脊柱骨折的患者,如脊柱存在不穩定,需手術治療,這會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機會。但在選擇手術治療時應牢記,插管過程可能會受到強直性頸椎的影響,應小心操作;后路穩定脊柱是目前首選的方法;骨折上下應至少固定三個階段。

審稿:王慶德

供稿:   邵   哲

編輯:張振輝

參考文獻

1. Mader R, Verlaan JJ, Buskila D.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s. Nat Rev Rheumatol. 2013;9(12):741-750. 

2. Kuperus JS, Mohamed Hoesein FAA, de Jong PA, Verlaan JJ.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Etiology and clinical relevance.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2020;34(3):10152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認識DISH病
特發性彌漫性骨質增生癥與強制性脊柱炎X線診斷
脊柱 | 彌漫性特發性骨質增生癥(DISH)-MSK4
DISH | 一文讀懂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
千萬別把它誤診為“強直”或“骨質增生”
彌漫性特發性骨質增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大荔县| 长沙市| 五台县| 桐乡市| 普兰县| 宣恩县| 兴安县| 华蓥市| 宜良县| 左贡县| 三都| 上饶市| 茂名市| 正阳县| 资兴市| 山西省| 军事| 友谊县| 桦甸市| 尚志市| 东城区| 晋江市| 喀喇沁旗| 连云港市| 东丰县| 合作市| 晋中市| 永登县| 雷州市| 长泰县| 镇坪县| 岚皋县| 闸北区| 关岭| 双峰县| 泉州市| 尖扎县| 江永县| 沁水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