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其余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崇左市等地。
京族歷史悠久,先民在秦漢時期屬“百越”中的“駱越”,清代稱“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正式定名為“京族”。京族的語言屬于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使用漢字書寫。
京族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漁家文化。京族漁民以捕魚為生,他們善于捕撈各種魚類和貝類,并善于利用海洋資源,制作出各種美味的海產品。京族漁民在捕魚過程中,還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文化習俗,如“祭海”“跳高蹺”“舞獅”等。
此外,京族還有一些獨特的傳統節日,如“哈節”“花節”等。“哈節”是京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六月初十至十五日舉行,期間要舉行祭祀、歌舞、文娛等活動,以祈求漁業豐收、人畜平安。“花節”則是京族的另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正月初六至初十日舉行,期間要舉行各種傳統的文化活動,如歌舞、賽龍舟、放煙火等。
京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他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