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方志河北”,我們一起長知識!
河北自古多戰事,傳說時代的黃帝蚩尤涿鹿之戰、黃帝炎帝阪泉之戰就發生在今河北域內。河北地處中原農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的沖突往往轉化為戰爭。歷史上就有“冀之得失,關乎國之興亡”的名言,因而在河北大地發生了許多著名的戰爭,也留下了許多古戰場遺跡。今天介紹的是號稱開天辟地一戰的涿鹿之戰。
涿鹿之戰
戰爭背景
古史傳說,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發祥于今陜西渭河支流的黃帝姬姓部落和炎帝姜姓部落,因其發展壯大而向東遷徒。黃帝部落渡過黃河到達今河北北部,炎帝部落沿渭河、黃河進至河北中部。同時,發祥于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相鄰地區的蚩尤九黎部落正向西發展,為爭奪生存地和奴役異部落,與炎、黃兩大部落發生沖突。傳說蚩尤部落勇猛彪悍,長于角抵,善作兵器。它聯合巨人夸父部落,首先擊敗炎帝部落,盡奪其地。炎帝向黃帝求援,結成對抗蚩尤的聯盟。
戰爭形勢圖
戰爭經過
蚩尤率81氏族攻擊黃帝部落,黃帝僅率以熊、黑、貔、貅、漚、虎為圖騰的氏族及炎帝部落殘部迎戰。黃帝實力不及蚩尤,屢戰不勝,乃與蚩尤長期周旋,爭戰于涿鹿之野。黃帝主動向北引退,蚩尤部族即跟蹤追擊。蚩尤部進入河北平原后,特別是進入河北北部,因環境生疏,氣候不適,情況不明,食物飲水缺乏,行動日感困惑,傷耗又無法補充,完全陷于消極被動,戰斗力大為衰退。黃帝部族則借天時地利之便,最后選擇了一個狂風大作、塵沙蔽天的時機,乘蚩尤部族昏迷彷徨之際,向蚩尤部族沖擊,一舉將其擊潰。蚩尤被擒殺。
黃帝大戰蚩尤
歷史影響
涿鹿之戰后,黃帝族與炎帝族又多次發生沖突。黃帝族和炎帝族在今涿鹿縣阪泉地區交戰,黃帝族三戰三捷。炎帝族一部被迫北遷,一部留于黃河中下游地區與黃帝族融合。戰爭的勝利者黃帝部落與東方夷人部落融合,后來逐漸成為以炎、黃部落為核心的華夏族。傳說中的黃帝、炎帝則被后人尊崇為華夏族的祖先。
現在涿鹿縣在炎黃大戰的礬山鎮建起了三祖堂和中華合符壇,以紀念黃帝、炎帝和蚩尤。
涿鹿三祖堂
軍事影響
涿鹿戰爭對華夏戰爭影響最深的還是在軍事方面。由于涿鹿戰爭是部族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戰爭,結局又是以黃帝之弱勢勝了蚩尤之優勢,之后黃帝又趁勢收復了中原,使華夏族各部落實現了團結統一。此后,又進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與華夏族結為同盟,這都與黃帝的軍事才能及其在戰爭中的表現有極大關系。后來的首領雖然無法從理論上學到黃帝的用兵韜略,但從所聞所傳中間接地領略到黃帝的兵法,并代代相傳,這就為華夏的軍事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除此之外,這次戰爭對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術發展也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許多史書上稱,涿鹿之戰是中華民族在發展時期興亡絕續之大事。
黃帝城遺址
責任編輯: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