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合 陽
位置取穴:在腓腸肌二頭之間,當膝腘約紋中央下二寸處。伏臥或正坐,垂足,從委中穴直下二寸處取之。
主治:腰脊痛、陰股熱、脛酸腫、寒疝偏墜,崩帶不止。
針5——7分 灸3——5壯
56.承 筋
位置取穴:在腓腸肌二頭之間,當腨腸中央陷中。正坐垂足,當腓腸肌中央(合陽穴與承山穴之中間)取之。
主治:腰背拘急、大便閉、五痔、腨痠、腳跟痛、霍亂轉筋、鼽衂
禁針,灸3——7壯
57.承 山
位置取穴:在腓腸肌肌腹與肌腱交界處之下端,當腨腸下分肉陷中。直立,令患者兩手支靠墻上,足跟離地,足尖抵地,當腓腸肌下出現人字紋處取之。
主治:息衂、癲癇、疝氣腹痛、痔腫便血、腰背痛、膝腫脛痠跟痛、霍亂轉筋。
針8——10分 灸5——10壯
58.飛 揚
位置取穴:在腓腸肌外側移行于跟腱處,當足外踝上七寸,直對昆侖穴。正坐垂足,外踝后昆侖穴上七寸,當承山穴外開一寸斜下一寸處取之。
主治:痔痛、腳痠腫、歷節風、癲疾、寒瘧、頭目眩暈、逆氣
針3——7分,灸3——7壯
59.跗 陽
位置取穴:在腓骨后部,跟腱外緣腓骨短肌中,當外踝上三寸筋骨間。正坐垂足,從外踝骨后昆侖穴上三寸處(直飛揚穴)取之。
主治:霍亂轉筋、腰痛、髀樞股經痛、痿厥、風痹不仁、頭重頸痛
針3——7分 灸3——5壯
60.昆 侖
位置取穴:在外踝與跟腱中央陷凹部腓肌短肌中,當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正坐垂足,當外踝骨與跟腱之間陷者中取之。
主治:腰尻痛、腳氣、足腨腫痛、頭疼鼽衂、肩背拘急、咳喘目眩、陰腫痛、產難胞衣不下、小兒發癇瘈瘲
針5——6分 有說孕婦禁針 灸3——7壯
61.仆 參
位置取穴:在跟腱停止部的外方、當足跟骨下白肉際。正坐垂足,從昆侖穴直下,當跟骨下陷中取之。
主治:腰痛、足瘺、足根痛、霍亂轉筋、癲癇、狂言。
針2——3分 灸3——5壯
62.申 脈
位置取穴:在外踝直下,跟骨滑車突下緣小趾外展肌的上緣,當外踝下五分白肉際,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正坐垂足,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取之。
主治:風眩癲癇、腰腳痛、膝脛寒痠不能坐立、氣逆腿足不能屈伸,婦人氣血痛。
針3分 灸3壯
63.金 門
位置取穴:在外踝前下方骰子骨外側、第五蹠骨基底后方之陷凹部,小趾外展肌之上緣,當外踝下一寸處。正坐垂足,在丘墟穴后,從申脈穴下方骰骨旁陷中取之。
主治:霍亂轉筋、癲癇、疝氣、膝脛不能立、小兒張口搖頭身反折
針3分 灸3——7壯。
64.京 骨
位置取穴:在第五蹠骨基底前外、小趾外展肌中,當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正坐垂足,足小趾外側本節后大骨(第五蹠骨粗隆)下取之。
主治:腰脊痛、髀不可曲、項強筋攣、善驚、痎瘧寒熱、目眩、內眥赤爛、頭痛鼽衂。
針3分 灸3——7壯
65.束 骨
位置取穴:在第五蹠骨小頭的后側陷中,小趾外展肌的前端。正坐垂足,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后陷中取之。
主治:腸澼泄瀉、瘧痔癲癇、發背癰疽、頭痛目眩、內眥赤痛、腰膝痛、項強不可回顧
針3分 灸3——7壯
66.通 谷
位置取穴:在第五趾蹠節的前外側,當足小指外側本節陷中。正坐垂足,足小趾外側本節前屈趾橫紋端取之。
主治:頭痛目眩、項痛 鼽衂、善驚、目??、食多不化、失欠。
針3分 灸3——5壯
67.至 陰
位置取穴:在第五趾第三節外側爪廓之旁,當足小趾外側去爪甲如韭葉。正生垂足,足小趾外側爪甲角一分許取之。
主治: 風眩頭重鼻塞、目痛生翳、胸脅痛,轉筋、寒瘧汗不出、煩心足下樂熱、小便不利、失精。
針1——2分 灸3——5壯。
到此,足太陽膀胱經經穴學習完了,一共67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