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指出,從眾是人生存繁衍的必備本性。在原始社會,當人群突然向一個方向跑去,正確的做法是跟著跑。而那個停下來想看個究竟的人,大概率會被野獸吃掉,或被山洪吞噬。
孔子在《論語》中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師指津
從眾能讓人節省很多決策的時間,也會減少自我探索的體力消耗。另外,個體是微弱的,而群體則力量強大得多,在對抗強大的不確定的威脅時,能夠讓個體存活的概率大大提升。在原始社會,比如面對狼群或者外族侵擾,個體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等等有形無形的法則依然制約著我們每個人。不管是金字塔、萬里長城這樣大型工程需要工具化個體形成的群體力量,就是在現代語境下,比如,民主革命、抗洪搶險、抗擊疫情等等,很多時候“從眾”依然有其重大價值。
當然,從眾不是盲從,從眾不能喪失掉自己的獨特性。反而應該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個性,展現自己的力量,從而為群體貢獻力量或者智慧。
“特立獨行”表面上上需要足夠的勇氣即可,而內里需要充分的知識,需要縱觀全局的洞察力,需要站得高看得遠的眼界,更需要獨自面對危險舍我其誰的魄力。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到蘇格拉底、孔子、屈原、布魯諾,再到科學家牛頓,統計學家沃德,經濟學家哈耶克,思想家漢娜阿倫特……他們是人類中最杰出的人物,但也承受了太多眾人的非議甚至迫害。從這個角度看,群眾在有的時候等于群氓。
為了表示自己的不同,而故意與公序良俗對著干,刻意違背道德法規,得到的除了他人的側目,還可能有災禍。
學生佳作
做一個有思想力的人
高三文2班 趙雅寧
《論語》中講“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思考是人的一大美德。當一個人學會獨立思考,那么他就有能力將事情看得更清楚,更透徹,比他人更接近事件的真相。
獨立思考是一種能力,一種能讓人從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的能力。縱覽古今中華,有征戰沙場者,有妙手回春者,有舞文弄墨者,均可名傳千古,何也?因為他們能獨立思考,敢于發表個人的見解。在世人皆以男子為將之時,李秀寧以女子之身上陣殺敵,深刻詮釋了何為“巾幗不讓須眉”;在受到眾人的追捧夸贊之時,扁鵲坦然承認自己的醫術不如兩位兄長高明;被困掖庭,尋常人或將庸碌一生,上官婉兒卻仍舊創造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如他們這般的人數不勝數,他們選擇了發出與眾人不同的聲音,于是便鶴立雞群于蕓蕓眾生之中,自然顯眼突出,也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遠境界。
學會獨立思考,于個人,于社會都大有裨益。這個時代是一個高度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網絡連接了你我的生活,讓空間不再成為人們交流的約束。但就是因為這高度發達的互聯網,許多商家利用群眾喜歡在網絡上跟風的習性,創造出了一個個所謂的“網紅打卡點”使眾人蜂擁而至。可這些在網絡上風景秀美,餐品美味的“打卡點”又有多少是名副其實的呢?又有多少消費者因此而受到欺騙!此外,那些真正有秀麗風光,美味佳肴的地點可能會被就此埋沒而無人問津。王海曾常年奔波在打假的第一線,在眾人習慣了火車上價格虛高的飯菜與商品時,他站了出來,促使鐵道部對其進行整改。他以不同于眾人的聲音發聲,最后卻以普通人的身份回歸大眾。在眾人沒有意識到權益被侵犯,他以自己的思考告訴了眾人權益是如何維護的,也促使那曾盛行假冒偽劣的社會風氣好轉。培養鍛煉批判性思維,為自己,為他人發聲。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長期的知識積淀。我們自小便接觸著社會萬物,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獨屬于我們自己的一套思維體系。我們會接觸到許多不同觀點的人或事,其中或許會有與我們的想法截然相反的觀點,但也請你不要急著反駁,留下一分耐心,細細地聽下去,認真思考,這樣才能在點滴中增強自己的思考能力。
人是有思想力的動物,我們將在思考中理解感悟這世間萬物,在思考中成就別樣的人生。
保持初心,理性追隨
高三文2班 安芮溪
在近期熱播熱血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有這樣一段話:“當今這個時代,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機遇與風險并存。”所幸有當年的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如今盛世繁榮——而如何處理樹立目標與追隨的關系,成為重要的關注點。
保持初心,避免盲從。法布爾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即讓毛毛蟲在花盆邊緣行走,最終它們因為饑餓和追隨性的“長途跋涉”而死亡,四周的松針不曾被它們所關注。由自然界推演到人類世界——我們不難以想象,當別人都網紅同款塞半包時,你是否也想擁有?哪怕這些網紅產品華而不實,早已喪失了絕大部分的使用功能。這便是所謂喪失了合理財富觀的盲從現象。更有追星女孩因不諳資本操作而誤入歧途,攀比性的“打、投”最后甘為別人做嫁衣。對于這種現象,我們應當絕對抵制,著名主持人何炅曾說:“當別人是你的光時,你也可以試著去做一顆星。”我們生為獨立個體,應有自己的初心和目標。
樹立目標,理性追隨。其一是提升學術積淀,從而提高辨析能力。葉嘉瑩作為一代詩詞國學大師,用詩詞作為橋梁,構筑起文化之壁。她身為弱女子,魂為女君子。將畢生精力投入詩詞研究,詩詞渡她,她亦渡詩詞;樊錦詩愿做“大漠之女兒”,從北京到敦煌,從青春到白發。“接過前輩之火,守住后生之光”,以一心向大漠的信念,研究出科技型創新保存技術,使壁畫時隔數千年仍熠熠生輝。“知識是基石,有了知識你才有反駁世界的底氣。”我們也應不斷提升對學術之敬畏,辨黑白之能力。
堅定信念,勇敢追隨。其二便是改革創新,在追隨的同時,一同進步、超越。2020年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車水馬龍沉寂、讓萬家燈火闌珊。“90后”“00后”毅然邁步上前,用肉體之軀構建起抗擊病毒之墻,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奧運比賽中,一批批身著中國紅的中華兒女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為國爭光,這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他們給予我們力量。而九五后女孩任賽男因“想讓人們體體面面離開”選擇作為一名壽衣模特;西農博士生為脫貧攻堅研制彩色鍋巴導致延遲畢業,在他們身上,我們則看到了創新發展的前進之光。
我們身為新時代新青年,肩負使命,因而日夜兼程。孔子有言:“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則可以理解為:對待評價過高或過低的事物,我們都應秉持著“未知全貌,不予置評”的態度,嚴加辨析。我們是追風者,追隨時代新風;我們亦是追光者,追逐正道之光。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人生短短數十載,并非討好他人,而是實現自我。”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這樣說。當機遇與風險來臨之時,我們在風中站定,聆聽四面八方的聲音——腳下有路,眼中有光,保持初心,理性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