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每天認真刷牙,就不用洗牙了,這是不對的。因為牙齒在徹底清潔后的半小時內即會有新的菌斑形成,在30天內可達到最大量,久而久之即成為牙結石(就和燒水壺里堆積的軟垢一樣),這是堆積的細菌,可引起牙齦炎、牙周炎、出血、口臭,最終引起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因此,成年人應該半年到一年去醫院洗一次牙。洗牙,醫學上稱為“潔治”。“潔”,就是去掉牙面的細菌、牙石、色素等牙垢;“治”指它是治療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洗牙可以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的炎癥狀況,但靠單純的洗牙是不能治愈牙周病的。要治好牙周病,還應該在洗牙之后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口腔專業治療。所以,洗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治口腔疾病。
為什么洗完后牙齒會有異樣或過敏的感覺?洗牙后,牙縫寬了,牙齒會不會松動?其實牙石好像大棉襖,一旦脫去牙石使牙齒暴露在“久違”的環境里,就會產生種種異樣的感覺。如果是健康的牙齒,一段時間以后,異樣感會消失。如果牙縫大了,說明本身就有牙周病,而且牙齦萎縮了,去除牙石后給人以牙縫增寬的錯覺。這不是治療造成的,而是牙周病本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