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一:熬底湯。
將豬筒子骨(已切成段,買得到牛腿骨的可以用牛腿骨,據說效果會更好)洗干凈,冷水下鍋,大火燒開,等有很多浮沫出來后撈出骨頭,用溫水把筒子骨洗干凈。在鍋內加入適量水,放入豬筒子骨、生姜片、大火煮開后撈去浮沫、放入蔥結。轉小火,燉。大約2小時,湯已發白,放一邊,待用。這兩個小時內可以做其他準備工作。
步驟二:準備香料。
桂皮2段,山奈1.5~2片,草果2~3個,八角3~4顆,香葉5~6片,花椒一小把,小茴香一小把,陳皮2片,甘草2片,白芷3~4片,羅漢果:小半個(破開取4~5個籽連著果肉還有那1/3的果殼我也放入的),丁香3~5粒(我在淘寶香料店買的公丁香,也有母丁香的,具體啥我也不懂,店家說,鹵菜香料多用公丁香),白蔻2~3個,干辣椒(若干個,根據自己喜好,可放可不放),煲湯用的紗布袋(大晚上的不知道哪里有紗布袋賣,我就把家里的醫用紗布縫了個布袋子),生姜4~5片,香蔥一小把挽成蔥結,生抽120g,老抽50g,料酒100g,冰糖2~3粒,芝麻香油45g(我用的廚房秤精準稱量的,老司機可以忽略,憑感覺倒到就行)
步驟三:香料放入紗布袋。
把上一個步驟準備的香料:桂皮、山奈、草果、八角、香葉、花椒、小茴香、陳皮、甘草、白芷、羅漢果、丁香、白蔻、干辣椒(可放可不放),裝入紗布袋里,并將袋口扎緊,我直接用縫衣針縫住的,做成鹵料包。
步驟四:沖洗腌制好的牛腱子肉。
將冰箱里腌制好的牛腱子肉,沖洗干凈。沖水的時候時間不要太長,稍微將表面洗干凈即可。
步驟五:牛腱子入鍋去浮沫。
將洗好的牛腱子肉冷水下鍋,水開后,再煮8~10分鐘,期間翻動一下牛腱子肉塊,將露在水面上的肉翻個身,以便更好地去除表面的雜質和血沫。再然后將牛腱子肉撈出,用冷水仔細的沖洗干凈,放一邊待用。
步驟六:做鹵汁。
此時,那鍋燉著豬筒子骨的肉湯差不多也好了,湯已經明顯發白了,把豬筒子骨撈出,我的鍋太小,不然一會鹵牛肉放不下,再舀出來點煮骨頭湯出來,可以隔天下面條吃。剩下的湯里再加些清水,水量要控制好,水量大約是后期放入牛肉后能夠全部淹沒牛肉為準,可稍微多一點,只要鍋里放得下,因為水最好一次性全部加入。
放入鹵料包、生抽、老抽、料酒,冰糖、香蔥結、生姜片,大火煮開后蓋上蓋子小火熬煮10分鐘左右關火,別掀鍋蓋,燜著。
步驟七:牛腱子肉入鍋
終于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了,把步驟五里處理好的牛腱子放入鍋里,再次大火燒開鹵汁,燒開后,加入麻油,再加入適量食鹽,嘗下湯,咸度符合自己的口味就行。 然后,轉成小火蓋上蓋子燜煮。
大概煮2小時,用筷子插入牛肉試一下,若筷子能輕輕松松插入即可關火。(喜歡吃硬一點的,就縮短煮的時間,我喜歡吃偏軟的)
后來發現這個玻璃鍋子容量太小,舀掉一碗鹵汁,蓋上鍋蓋,小火煮著煮著,鍋里的湯都鋪出來了,且鹵汁還不能完全浸沒肉,所以就換到不銹鋼鐵鍋里了~
兩小時后~~~~~~
步驟八:撈出、瀝干、冷卻后切片。
鍋里的牛腱子熟爛程度根據筷子插入肉的阻力感來把握,不能太爛,否則難切片的。撈出,瀝干,我用的烤箱里的這個架子放在平底鍋上瀝干的,家里廚房工具有限,沒有瀝水的籃子。
待冷卻后,根據肉的紋理橫切成薄片。不知道是我的刀工不好,還是刀本身太鈍了,切得挺厚的。在這一步,關火后,腱子肉不要放鍋里捂了,直接撈出瀝干,因為鹵汁的余溫會讓肉繼續燉爛的,那就太爛了。冷卻好的牛肉如果量多一次吃不完,放入保鮮袋內密封放入冷藏,隨吃隨切。三天內吃完口感較佳,每次做的時候也別買太多,一方面是鍋里放不下,另一方面是就算放速凍里保存,解凍后口感可能就沒那么鮮美了。
最后,吃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喜好,配些生抽啊、醋啊、麻油啊、蒜泥啊、辣椒油啊等蘸料,蘸汁,享用。我是直接切片吃的,當然直接啃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