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難
【原文】
曰:經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謂也?
然: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
“經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謂也?”-
《難經譯文注釋》:“醫經上說:上等的醫工能治療還沒有發作的病,中等的醫工只能治療已發作的病,這是怎樣解釋的? ”
“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 木克土,一定是這樣,邪氣就是克,克就是勝。
《難經經釋上下卷》:“木旺侮土也。”
《黃帝八十一難經篡圖句解》:“人之五藏,有余者行勝,不足者受邪,見肝經有病,則知博其所勝之脾土,故先預補脾氣,無令受肝之邪氣。”
“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無令受肝邪”, 不讓它(土)受肝邪。“故曰治未病”, 你記住,這個是有前題的。知道(肝)要傳到脾,我先實脾,不讓它往后傳。
《難經經釋上下卷》:“補其脾氣則能御肝不受克賊也。”
《難經譯文注釋》:“看到肝臟有了病變時,就會知道因肝木克脾土的關系,肝臟的病邪將會傳給脾臟,所以預先充實脾土之氣,使它不致遭受肝邪的侵襲,因此說,上等的醫工能治療沒有發作的病。”
但是,還有什么呢? 還有治法,治法就是前面(老師指著板書上的文字)說到的這些(井木、滎火、腎水)。你別說,我肝有病了,我就實脾就行了。那肝病怎么辦?不還得治嗎。怎么治呀?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具體的怎么用在《傷寒論》里面全都有。
比如,我在講臨床的時候經常說,這個人生氣了,一把這個脈,左手關脈弦,右手關脈不弦,這人就是生氣了,但是我不用柴胡,不用疏肝的藥。
為什么呢?
* 一看這人脾胃也很虛弱。那是什么?一般就用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湯方:大附子、人參、干姜、甘草、白術。它是《傷寒論》理中湯的變方,加附子一枚。)
* 如果脾胃不太虛弱,就是肝有病,在那兒生氣,但是還能吃,那就是截在肝那兒了吧,那我用什么呀?用白通湯。
(白通湯方:附子 、干姜、蔥白。白通湯即四逆湯去甘草,減少干姜用量,再加蔥白而成。)
白通湯是什么呢?
(老師指著板書說)發揮北方水的作用。哎這個人有寒邪,他尺脈沉,不過尺,那么我用白通湯,附子、干姜。用附子把北方的寒邪破掉,讓北方水的功能發揮出來,就補這個東方木,補這個肝。還有蔥白,蔥白是什么呢?瀉這個南方火,或者直接作用到西方,蔥白,入肺,白色 ,辛,(通過)西方去宣它(肺),因為他能吃飯,脾和肺都比較足,我就可以宣它(肺)。因為他這個病的病根主要是在水(腎)上。
我用白通湯,
蔥白它宣上焦,一宣,蔥白相當于瀉南方火。
附子相當于補北方水。
干姜一運化,使中焦更加強盛,邪氣傳不過去。
張仲景就給你立這個法了。你干嘛還要去化裁呢。你算老幾呀。人家能說的通,你能說得通嗎。(無關……略)。
“治未病”,未病是什么呢?一定要知道他那兒會虛。
(老師指著板書上的木字說)一個是我要補它(木),讓水足才能補木,再一個知道它(肝)要傳到脾,我要知道脾不能讓它虛,所以叫固護。而這個人還能吃飯,把脈,右手關脈還不錯,挺有勁,就左手的關脈弦,那我就用這個方子(白通湯)。用水,水的正氣去破它。
上一堂課不是講了嗎,
* 枳實薤白桂枝湯,那是治實證。
(枳實薤白桂枝湯:枳實、濃樸、薤白、桂枝、栝蔞”詳見《金匱要略方論》學習筆記140)
* 如果要是說虛證這兒(老師用手指上心口窩處)堵住了,就是人參湯。(人參湯:人參 甘草 干姜 白術”詳見:《金匱要略方論》學習筆記140)
瓜蔞枳實薤白湯,就是瀉南方火。前題是它這兒(肝)實,這兒(水)不虛。如果一看,木(肝)實,水有點虛,我用人參湯,以補之。用正氣能破邪氣。我瀉南方火是在正氣不虛的情況下,瀉南方火也是借正氣去瀉。明白吧,都是虛實。
所以,不能治其虛,這虛不是本來是水虛。不管它是那兒,是傳不過去,還是升不上來。必須要知道下一步,我要治的話,會造成那兒虛。或者現在那兒虛,那兒實,都得知道。是土虛還是水虛,這樣用藥不就知道了嗎。
你診脈,
* 右手關脈弦無力,那好,那你就補土。
* 右手關脈,有力,沒病。一看尺脈無力,有寒邪壓制,那就補水。
一個四逆湯,一個是理中湯。
理中湯,慢慢的回來,讓水更足,肝病的實邪不就消掉了嗎。所以診斷是最重要的。你們現在學的,什么病用什么藥學的特別清,方劑學,藥理學,你們都懂,那個東西記的挺牢,一點用沒有。這個診斷,心特別細,實在學不好。
“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難經經釋上下卷》:“專治肝而肝邪入脾,脾又病。《經》所謂,故病未已,新病復起者也。”
(見肝病)只是一心一意的治肝,咳嗽就肺火,肝郁就疏肝,這就是中工。
中工亂經,亂經是什么呀?亂經就是把人家的經氣給調亂了,然后(造成)各方面的傳變。
下工絕氣危生,下工直接就危害生命。
(《黃帝內經太素》“上工平氣,中工亂經,下工絕氣危生,故下工不可不慎也。”
譯文:所以說高明的醫工能夠平氣,一般的醫工能夠治脈,拙劣的醫工則耗氣危害生命。摘自網絡,僅供參考。)
記住今后不要再弄什么藥治什么病;什么方治什么病,別去挖掘這個,你挖掘方子這種人,一定不得正果。
記住上中下工,要努力長出息,XXXX(聽不清),不要一心就治(已病),一定要知道前后三世,三世因果報應。
(《《開目抄》云:“<心地觀經>云:'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見其現在因’”。
術語解讀: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世間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現象,在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的遷流中,為一因果的連鎖。過去者為因,現在者為果;現在者為因,未來者為果,此稱為三世因果。- 摘自網絡)
《難經經釋上下卷》:“按《金匱要略》首篇云: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唯治肝也。”
《黃帝八十一難經篡圖句解》:“見肝有病,不曉肝傳脾之理,但一心止治肝經。故日治已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