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其所。”
漫談:魯襄公十五年,宋國有人得到美玉后獻給子罕,子罕辭而不受。獻玉的人解釋說,專家鑒定過的卻是寶玉啊,子罕說,我把‘不貪’看作寶物,你把玉石看作寶物。如果你把玉石送給我,我們兩人就都喪失了寶物,倒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獻玉者磕頭肯求子罕說,小人懷藏玉璧,不敢帶著它走過鄉里,把它獻給您是為求免于一死的。于是子罕把獻玉者安置在自己的鄉里,請玉匠給他雕琢,直到獻玉者賣玉致富之后,才讓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