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眼睛都特別容易疲勞,不能長時間看東西,干澀、癢、異物感,對光敏感。這是干眼癥早期的表現。
干眼癥又稱“角結膜干燥癥”,近年來發病率逐步上升,且年輕化,“知識化”。主要原因是用眼時間過長、視覺光源過度暴露、濫用滴眼液等因素引起。整日坐在電腦或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的人群更容易出現。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燒灼感、畏光、流淚等刺激癥狀。
對于“干眼癥”,傳統醫學認為“肝開竅于目,目為肝之外候”。眼睛的濡潤、淚液的生成和疏泄與中醫概念中的“肝”有關,若肝氣調和、肝血充沛,則疏泄有度,肝血能夠升運于目,化生淚液,滋潤目竅及其經絡,淚液運行有序而不外溢。若肝失調和,肝血虧虛,則淚液化生之源不足,目失濡潤,日久致目珠干燥。臨床常見病機多為氣機不暢、肝腎虧虛,目竅失養。故滋養肝血、調暢氣機、疏通眼部經絡為主要治則。
這里提供幾個簡單的穴位按壓方法,可以有效預防和緩解干眼癥和眼部疲勞。
取穴:睛明、四白、眶上眉棱骨(三穴:攢竹,魚腰,絲竹空),三陰交
睛明: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雙側內眼角的稍上方,在眶內)。
四白: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處(面部的眶下孔)。
攢竹: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眶上眉棱骨的眉頭)。
魚腰:眶上眉棱骨的眉毛中部。
絲竹空: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三寸(約4-5cm),脛骨內側緣后方。
以上穴位均為雙側對稱。
手法
睛明穴——閉目按壓。單手食指和拇指對壓,每次持續3-5,按壓3分鐘,力度適中,以眼睛微微濕潤為佳。
四白穴——雙手食指指腹或雙側拇指第一指關節,輕輕按壓,每次3秒鐘,按壓3分鐘,以眼周皮膚微感發熱為度。
眶上三穴(眉頭:攢竹;眉中:魚腰;眉梢:絲竹空):用食指關節從眉毛內側向外側輪刮,力度適中,約3分鐘。
三陰交:用拇指按揉雙側穴位,以穴位酸脹為度。每次按壓3分鐘。
解析
睛明: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乃諸陽之氣、五臟六腑之精氣所聚,善治目疾,具有疏風散邪,清熱瀉火,通絡明目之功。
四白:足陽明胃經腧穴。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頭面疼痛、口眼歪斜等眼部及頭面部病癥。
攢竹: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具有疏調太陽經氣,具有祛風散邪,清熱明目,通絡止痛之功效。
魚腰:經外奇穴。主治眉棱骨痛、目視不明、目赤腫痛、眼肌痙攣、眼瞼下垂、口眼歪斜等眼部及頭面部病癥。
絲竹空:為手少陽三焦經腧穴。具有疏調少陽經氣,具有散風止痛,瀉肝明目,平肝息風之功。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肝脾腎三條陰經交會穴。具有滋補肝腎陰,養精明目之功。
眼周諸穴位于多氣多血的陽經上,堅持眼周的穴位疏通,能夠有效放松眼輪匝肌和改善眼周血液循環。上述穴位用拇指或食指指腹部每天按壓兩次,長時間閱讀時,可增加面部穴位按壓的次數。長期堅持,干眼癥和視疲勞會得到有效預防和緩解。文/劉莉莉(北京積水潭醫院針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