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人對房子有一種執念,特別是在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他們都有一個買房的夢想,并且為之奮斗。這主要是因為房子對咱們中國人來說實在太重要,它不僅僅是家的象征,還是財富的象征,同時談戀愛、結婚和孩子上學都離不開房子。有了房子,才算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同時也有了歸屬感和安全感。
現在的房價實在是太高,對于年輕人來說,自己好好畢業,工資低沒積蓄基本上不可能買得起房子,能夠通過自己努力買房的年輕人非常少。但是這也不代表這些年輕人都沒有房子,根據央行今年年初給出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底,全國96%的城鎮家庭都有房子,戶均1.5套。可以看出,對于城鎮家庭來說,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房子。所以,看著很多城鎮戶口的年輕人沒有房子,其實他們的家庭都有房子。在高房價的大環境下,他們的父母早就給他們鋪好了路,這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年輕人不具備的優勢。
但是父母的房子繼承給孩子,這又涉及到了繼承權的問題。現在的城市家庭很多人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上一輩的家庭一般都是四五個孩子,七八個孩子的家庭也不罕見。這么多子女,在財產繼承人難免會出現很多爭議,很多家庭就因為財產的繼承最后鬧到法庭上。而房子是大部分家庭主要的財富,所以在房子的繼承和所有權歸屬上的家庭紛爭一直是很常見的事情。很多時候老人在世時口頭上說得很清楚,子女們也都同意老人方案,但是老人一去世,分得少的子女就會不認賬,開始重新爭奪財產。不少家庭的兄弟姐妹可能就僅僅因為一套房子你爭我奪,最后從親人變仇人。
明年起,繼承父母的房產,全部按“新規定”處理!子女再爭也沒用
其實,在財產繼承方面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爭斗,一方面是因為老人在過世之前沒有書面立好遺囑,另一方面是規律規則方面有些不足,讓人鉆了漏洞。但是在2021年即將頒布實施的《民法典》新規,在房產的繼承方面的各種問題都有了詳細的規定,以后繼承房產,都需要按最新規定處理,子女們也沒必要再爭了。
第一:優先按照遺囑辦理,繼承者可以不是老人的子女或者親人
《民法典》第1123條繼承方式: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撫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可以看出,新規定中繼承者可以不是老人的子女或者親人,老人可以指定贈予某一個人。現在不少的子女不孝順老人,認為老人的房子和財產以后總是自己的。但是根據新規定,以后財產是誰的就不好說了。在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案例,上海的一老人,由于老人的子女從來不照顧老人,老人請的保姆照顧了精心老人很多年,最后老人立遺囑把自己的房子留給了保姆。老人的孩子起訴到法院,最后雖然房子還是判給了保姆,但是一直存在爭議。現如今《民法典》給出了明確規定,以后再碰到這種事情,也沒必要再爭了。
第二:擴大了代位繼承的范圍
《民法典》第1128條代位繼承:被繼承人(老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為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被代位繼承人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可以看出,新規定擴大了代位繼承的范圍,老人的侄、甥也可繼承了。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按照過去規定,法定繼承會越來越少。今年就出現了老人意外去世,名下房產因為沒有法定繼承人而被收回國有的案例。這位老人的孩子死了,沒有孫子,兄弟姐妹已經過世。雖然有不少侄、甥,但是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侄、甥又不是法定繼承,所以沒有繼承權。但是新規實施之后,侄、甥也有繼承權了。
第三:新增錄音錄像遺囑和打印遺囑
很多人在最后的一段時間里,可能已經無法手寫遺囑了,在過去有代書遺囑和口頭遺囑,但是口頭遺囑和代書遺囑很多人都不信服,因為公證人可能造假。相比于口頭遺囑,人們更相信所看到的和聽到的。
現如今又新增了錄音錄像遺囑和打印遺囑。這兩種遺囑方式都需要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在錄音錄像遺囑中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在打印遺囑中應在遺囑每一頁簽名,注明年、月、日。
第四:同一順位繼承人基本的資產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說實話,中國的老人還真沒多少有立書面遺囑的習慣,大多都是口頭遺囑。但是如果老人遇到突發情況意外去世,這是在沒有老人遺囑的前提下,同一順位繼承人一般都是平分遺產。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有特殊困難、或者身體不好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酌情多分;另外經常照顧老人或者和老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可以多分,反之少分甚至不分。當然,如果是經過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平分。
最后總結:可以看出,關于遺產繼承的新規定,遺產繼承人的范圍更大了,不僅僅是侄子外甥有了繼承的權利,就算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外人也有了繼承的權利。對于老人來說,自己可以選擇的余地更多。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子女的表現決定是把財產留給自己子女還是其他人。只要老人立下遺囑或者符合規定,老人的女子們也不用再為了爭奪財產而鬧到法庭了。
在筆者看來,新的繼承規定是站在老人的角度來設定的,也是為了告誡一些子女要孝順父母,平時多陪陪父母。不能因為一些車子房子影響了家庭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