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忽略早餐、暴飲暴食、過飽過饑、一天都不吃飯等使得胃部受到前所未有的損傷,導致胃病發病率逐年攀升且趨于年輕化。民間流傳,白粥、蘇打餅干、牛奶以及素食等能養胃,這真的如此嗎,不妨來具體看一看。
1、純素食
不少人認為肉類難以消化,素食易于消化,因此胃不好者就采取純素食主義。然而,肉類中含有的優質蛋白質、 B族維生素,還有所需要的脂肪酸以及鐵和鋅等是植物性食物無法比擬的。胃黏膜修復以及更新必須由優質蛋白質支撐,長期純素食主義可能會導致營養失衡。
因此,飲食方面不能太偏激,還需適當吃動物性食物如奶類、奶制品、蛋類和魚肉以及瘦肉等。消化功能較差的人群應把肉類切碎一些,通過高溫蒸和燉的方式來烹調,這樣有利于消化。
2、白粥或湯泡飯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粥能養胃,只要胃部不舒服就立即喝粥,認為易于消化,可減輕胃部負擔。不可否認,胃病患者急性期喝白粥能感覺到胃部溫暖和舒適,不過長時間喝粥根本無法養胃。
因為稀飯和白粥沒有經過咀嚼就直接吞咽下去,沒有經過唾液中唾液淀粉酶消化過程;喝粥時無形中攝入太多水分,從而稀釋胃液,增加胃容量,加大胃部承受的負擔;長時間喝粥也會造成營養不良。因此胃病患者不可頓頓喝粥,一天喝一次就行,不妨適當的吃面食來養胃,不過吃的時候應注意細嚼慢咽。
3、蘇打餅干
胃病患者可以選擇烤饅頭片或蘇打餅干,因為淀粉經過烤制后能生成糊化層,利于中和胃酸,維護胃黏膜。不過不能過量攝入,因為有些蘇打餅干脂肪含量高,攝入太多的話可增加胃部承受的負擔;蘇打餅干中也含有太多鈉,易造成高血壓,使得水腫問題加劇。
4、牛奶
大多數人認為,牛奶能稀釋胃酸,可在胃表面生成保護膜,使得胃部感覺到舒適。確實,喝杯熱牛奶能快速緩解胃部酸脹不適,不過根本無法治療胃病。
研究發現,牛奶可促進胃酸分泌,胃潰瘍患者正在接受抗酸治療時不能大量喝牛奶,不然會降低藥物療效;胃病急性期也不能喝牛奶,不然會導致胃脹;乳糖不耐受者喝完牛奶后易出現腹瀉,不妨選擇酸奶或奶酪。
以上幾種食物根本無法養胃和治療胃病,所以不能太盲目。平時應保持一日三餐規律性,不可隨意推遲吃飯時間,每頓飯只吃7~8分飽就行,萬萬不可暴飲暴食。消化不良和腸胃脹氣者可以適當的喝蘋果醋,其中含有的活性物質,能幫助穩定腸道菌群;也可以適當的喝生姜茶,可良性刺激消化道,減輕腹脹癥狀。與此同時,胃病患者應定期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了解病情發展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