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俸梓惠,廣西資源人,當代知名詩人。新千年以來主編過多部大型全國詩詞專集,并出版了多種個人專集?!豆沤袂榫壴娢募肥琴合壬嵑凸沤衩覑矍樵娫~的專集,計有1007首。確是石破天驚、前無古人的壯舉。
我與俸君梓惠雖然素昧平生,卻神交已久。記得新紀初交,俸先生主編《華夏嚶鳴》,屈尊向愚征稿。是時起,鴻翰往來,遂結吟緣。直至今日,仍無緣識荊,實乃平生大憾。
梓惠先生無疑是當今吟壇之佼佼者,主編了許多種大型全國詩詞聯文專集,風靡天下。又于工作閑暇、編撰之余,勤奮耕耘,苦心吟詠。先有《風月閣吟草》,繼有《青春鴻爪錄》,復有《古今情緣詩文集》,今又續編《古今情緣賞評集》。洋洋灑灑,蔚為大觀。特別是其韻和古今詩家詞人的愛情作品,題材之廣,數量之多,文辭之美,用韻之嚴,獨占古今唱和詩詞之鰲頭。古今吟壇,無出其右。雖不能斷言后無來者,卻可以肯定此舉前無古人。有《詩》以來,僅此而已。
對于詩詞鑒賞,筆者一貫偏重于對其藝術審美特征的挖掘。這種觀點雖然有些偏頗,卻并不是在提倡唯美主義??v觀當今詩壇,斷句詩流行,亂體詩爭香,拗口詩肆濫。一首詩發表了,讀者拿過來,讀不出口,看難終篇。即使硬著頭皮看完,如墜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比學前班小朋友的作文還差勁, 這能叫詩么? 時下, 懂得傳統詩詞主旨的文人已是寥若晨星, 而真正掌握傳統詩詞創作要領的雅士更是鳳毛麟角。要改變當今詩壇粗丶亂丶怪的陋風, 非得矯往過正不可。俸先生為掃除當今詩壇流弊, 甘當出頭椽子, 勇氣堪夸。雖低吟淺唱, 卻激濁揚清。假閨閣幽怨, 行頌善懲惡。德既彰顯, 美自蘊涵。下面試從藝術美學的角度, 對《古今情緣詩文集》的美學藝術色粗呈淺見, 就教于方家。
一. 生動傳神的形象描繪
用形象思維是吟詩填詞的基本要求。 一張白紙, 要在上面作畫, 不論是信手涂鴉, 還是精工細描, 也不管其形狀像與不像, 總得留個符號線條在紙上, 這就是形象。用之于詩, 就是詩中的意象, 古人稱之為物象。“一枝紅杏出墻來”, “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這些鮮明生動的景象, 讀來使人歷歷在目,留下深刻印象。
俸先生詩詞中的形象不亞于丹青高手。 如描繪人物: “笑語盈盈秋波媚, 輕翻玉腕擷蓮花。”(韻和王勃《采蓮曲》)“身如楊柳氣如蘭, 貌似天仙花顏色。”(韻和白居易《長恨歌》)“倩妹柔飄腰上帶,清風拂弄耳邊珰。”(韻和李賀《大堤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最傳神的莫過于《次韻寇準<踏莎行> 》: “風韻迷人,徐娘半老,瑤琴撫弄鶯聲小。按摩室里妖媚姿,吞云吐霧香煙裊。”把一個行將人老珠黃的“三陪小姐” 描畫得惟妙惟肖。又如描寫景物: “遙望關山煙霧渺”,(次韻王勃《采蓮曲》)關山遙遠,煙霧迷蒙,為下句“愁縈離恨幾千重” 做了很好的場景鋪墊和氣氛渲染。“滿昊浮云淡,三更怡露滋。”(次韻張九齡《望月懷遠》)詩中的女主人公思夫心切,離愁難耐,雖然霜寒露重,仍然夜書情信,傾訴相思之苦,用幽寂的環境描寫襯托徹夜苦愁的人物形象。“閨樓幽處柳林圍,柔葉三眼落夕暉。午夜風狂吹亂絮,魂驚夢里盼郎歸。”(次韻納蘭性德《柳枝詞》)前三句用景物描寫作為鋪墊,把主人公思念心上人的強烈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較之前一首《次韻張九齡〈望月懷鄉〉》,景象氛圍又是迥然不同。
詩詞創作由于格律、字數的限制,語言要求簡潔、精練,不能有冗言贅詞。特別是景的描寫,要最大限度地服務于情的抒發,不可游離于主題之外。俸先生在這方面深得其中三昧,善于把眼前紛縟繁雜的景物,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以其清絕艷麗之詞,用助閨人嬌羞妖嬈之態。使其筆下的人物景物,莫不異彩紛呈,情景交融,充滿著濃郁的詩情畫意。
二丶高遠幽深的風骨神韻
風骨是文學創作中作者必須普遍追求的審美特征,是文學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應該具有的藝術風貌。“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劉勰《文心雕龍·風骨》)風重鮮明俊朗的思想感情,骨重精要勁健的文辭表達。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使作品“ 風清骨峻,篇體光華。”
在《古今情緣詩文集》中,俸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筆,怊悵述情,沈吟鋪辭,描繪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絕妙詩畫。“天上浮云散,資江暮雨收。清風柔碧浪,新月燦銀鉤。”(古韻新卷《五律十首》之四)清新自然,沉著穩健。“夕陽西落又黃昏,夜靜飛螢亮小燈。明月半窗傳雅韻,琴聲一曲奏閨門。”(古韻新詞卷《夏日抒懷·七律》之十九)淡雅纖秾,秀美清麗。“戎馬倥傯夜思鄉,男兒披甲志四方。”“囑君今是將門郎,定為國家作棟梁。”(次韻曹丕《燕歌行》)雄渾豪放,慷慨激越。在詩人筆下,或典雅、或高峻、或淡遠、或濃郁……多彩絢麗,美不勝收。
神韻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是維系作品藝術生命的核心要素。它是由作者巧妙地創作出來,蘊含在作品之中,需要鑒賞者參與才能得以實現的藝術境界,也就是藝術論中關于意境范疇當中的“境”。古代詩論把它歸納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要品味出一首詩的神韻,需要有兩個必要的條件:一是作品本身是一件有意境的作品;二是鑒賞者要具有相當水平的鑒賞能力和豐富的審美經驗。二者結合,才能產生共鳴,發生聯想,把這種朦朧模糊的“景外之景”召喚出來,再現出來。二者缺一,那就是使牛彈琴,或者問道于盲了。由于鑒賞水平和審美經驗的差異,對同一件藝術作品,往往就有見仁見智的相左之論。這在文藝評論中是正常的現象。
在《古今情緣詩文集》中,許多的佳律妙絕,斤斧無痕,風姿神韻,流彩飛揚。如“江楓翻赤浪,媚眼醉心頭。舊雨縈新夢,悠悠一葉舟。”(次韻儲之羲《江南曲》)其中的“新夢”,是“相逢疑是夢”?還是“本來就是夢”?由你去品味。還有那“一葉舟” :是“心中一葉舟”?還是“看見一葉舟”? 亦或二者兼有? 作者沒有言明,留下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由鑒賞者自己去品味,去猜想,體味其中的藝術韻味。又如“高山流水意悠悠,舊雨情懷夢未休。誰料風波千里聚,子規啼血怨閨門。”(次韻李益《寫情》)其中的“高山流水”,“舊雨情懷”,“風波千里”,“子規啼血”,較之李義山“藍田日暖玉生煙”之句,自有異曲同工之妙,達到“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戴叔倫)的神妙境界。諸如此類,或高逸,或曠遠,或幽清,或深邃,神韻妙境,俯拾皆是。
俸先生無愧是當今的吟壇大家,以其五彩斑斕的景物形象,婉約綺麗的筆力風骨,高遠深邃的妙絕神韻,展現了琳啷滿目、韻味醇美、扣人心弦的愛情詩篇。
三、綺麗含蓄的藝術風格
唱和千首,情緣一集。資源才子,駭世驚俗。悱惻纏綿,述香艷之濃情;斷腸縈懷,訴仳離之別恨。孤燈長夜,難耐風寒露冷;燕去樓空,怎堪夢斷愁絕? 花前月下,自有山盟海誓;情緣奇遇,怎不如醉如癡。破鏡重圓,反疑身游夢境;灞橋折柳,錯雜豪氣柔情。噫嘻!半夢半醒,亦幻亦真。委婉綺靡,意切情殷。外發風韻,內斂精神。標新掠美,獨映當今。婉約清麗,攝魄勾魂;一唱三嘆,雅俗共吟。
詩貴含蓄,露則枯寒。杜鵑啼血,隱言閨中珠淚;孤燈苦雨,難熬別離愁緒。淚落梨枝,嘆芳心已碎;桃花滴雨,憐美女傷魂。煙鎖眉山,綿綿長恨;東流逝水,悠悠愁腸。見楊柳枝綠,閨人春心萌動;惜美人腰瘦,離愁憔悴傷身。秋波暗遞,男女心有靈犀;采蓮輕歌,嬌娃身有所許。——美矣哉!藉含蓄之文辭,創意境之幽遠;包多重之義理,悟醒世之真言。風流蘊于平淡,高曠假乎自然。雍容雅秀,脫俗超凡。耐人尋味,吟詠百遍。
故贊曰:詩道幽遠,理入玄微。心含造化,意融景象。高遠不直語,苦恨不明言;未曾著一字,風流自昭然。
四、和諧有致的聲律韻調
俸先生對聲律之精通,運用之高妙,凡讀過其大作的人無不心悅誠服。許多吟長名家紛紛發表真知灼見,贊譽有加。拙意認同,不再贅復,以免鸚鵡學舌之嫌。需要補充的是,俸先生的大作何以要如此嚴于聲律呢?以拙愚見,其因有四。
一、 聲律是詩歌不可或缺的主要組成部分。格律詩,顧名思義,乃有格有律之詩。格者,立意、物象、景象、意境之總括;律者,形式、節奏、音調、用韻之規定。格主內容,律主形式。格與律之間,就是皮和毛的關系。無毛之皮,失其華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二、聲律是詩歌審美的主要內容。“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陸機《文賦》)詩歌必須借助聲律的和協,才能流光溢彩。“氣因律而生,節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唐·殷璠)聲律的精當運用,可以為意境的神妙錦上添花。唐王昌齡也說:“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詩格》)可見,一首好詩,非得有絕辭妙韻不可。
三、聲律是維系詩歌藝術生命的源泉。嚴格的運用聲律,才能使詩歌產生抑揚頓挫、錯落有致、起伏宕蕩的聲韻節奏,形成悅耳動聽、朗朗上口的音樂美感。只有具備音樂美感的優秀詩作,才能可誦可唱,順口易記,以至口口相傳,歷久不衰,經得起漫長時間的考驗,成為千古絕唱??v觀流傳至今的千古名篇,無不得益于聲律運用的完美。
四、聲律是詩詞創作的基本要求。早在南北朝時,對詩歌的聲律要求就已經有了嚴密的規定:“宮羽互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間,輕重悉異。達此妙旨,始可言文。”(沈約《宋書》)至唐,格律詩發展成熟定型,增加了平仄、粘連、對仗等等要求,對聲律的講究近乎苛刻??v然若此,卻形成了有唐一代詩歌繁盛的頂峰。可見,不掌握聲律之妙旨,則不足以言詩。
上古舜時,祭祀奏《韶》,“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竟然還有“百獸率舞” 的奇事發生。妙哉!聲律的魅力,竟至如此之偉大!野獸尚且知音,況于人乎?堪嘆老祖宗遺留的高山流水之曲,當今竟然難覓知音,豈不悲哉!如今華夏復興,歌舞升平,比之堯舜之時,已經遠遠超越。值此盛世,俸先生以次韻千首古今詩詞之創舉,引來百家爭和,至使吟壇轟動。萬人空巷,洛陽紙貴。所以然者為何?格高律妙故也。
韓愈曰:“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俸先生無疑是當今吟壇之最善鳴者。“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以其憐香惜玉之俠骨柔腸,對閨中之幽媛怨艾盡施惜憐之心,哀其不幸,鳴其不平。春華黯淡,秋水悲咽;余雪殘梅,絲雨敗荷。嗚嗚咽咽,凄凄慘慘;哀婉纏綿,溫柔繾綣。傾盡心中無限恨,幾許柔腸斯卷中。讀來蕩氣回腸,掩卷催人淚下。嗚呼!夢縈古韻千年怨,情系新聲萬種情。末了,借《紅樓夢》卷首之詩作結: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2008年仲夏草于青平山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