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關鍵是,怎么引導孩子自己得出一個結論:一雞一兔分一組,雞兔腿和就是雞兔頭和的3倍;進一步,在雞兔頭數同樣多的情況下(維持總頭和總腿的3倍關系),增加1只兔,總腿數就是總頭數的3倍多1;增加2只兔,總腿數就是總頭數的3倍多2;增加3只兔,總腿數就是總頭數的3倍多3;就是說增加n只兔,總腿數就是總頭數的3倍多n;那么原題目中的3倍多8,就是增加了8只兔,總腿數就是總頭數的3倍多8;這是解題的關鍵。如果引導而不是告知,因為告訴孩子這個結論了,這題就沒意義了。就浪費了這道題目,浪費了一次獲得挑戰數學難題成功后的絕妙體驗。有機會一次次經過自己的艱辛努力而獲得解題成功經驗的娃,更缺少這種體驗,只做舉一反三基礎奧數題的娃,數學學習的帶來心流體驗,顯然是不同的。說來說去,就是要去挑戰難題,怎么引導孩子在一次次失敗的沖鋒中,最終獲得成功體驗(大人做示范,善于引導,要讓孩子覺得過程中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的)很重要。怎么示范?就像我昨天在朋友圈說:“天下事,有所成者,一半靠逼,一半靠激,無所激無所逼成者,幾稀。”要逼就逼自己吧,做示范。讓孩子也看看,大人在低谷時是如何自己激發自己的。所謂言傳身教的熏陶。教育,本質是提供環境。面對生活中、工作中的難題,家長自己如果足夠勇敢,應該繼續扛起問題往前走。直到因果成熟自動脫落。有時候,人對問題的解決方式,不是試圖找到答案,而是背負到可以解決的那一天。反思一下:大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挑戰?說實話,孩子是在模仿中學習面對一件事情的態度。所以很多時候,父母以為什么都沒教,孩子卻學會了你的樣子。那么,孩子做數學題的時候,我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幫助他?Arvin Vohra的《How to Make Your Child Excel at Math》一書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