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子女并不需要為父母的養老發愁,畢竟老人們都能夠領取一大筆養老金,平日里的生活根本花不完,很多人都會拿著錢出去游玩。子女如果生活中有什么難題了,那老人反而還會拿出一筆錢,讓子女能夠渡過難關。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所以城里人很少會有家庭的矛盾。
相比之下農村的老人就不同了,這些人面臨著養老尷尬的局面,也就是我們接下來所說的又一大農村怪象:那就是獨生子女父母不愁養老,子女多的老人卻沒人養,為何?這樣一來老人的內心很憂愁,本想著讓子女養老的,現在卻在一起爭論起來。是什么導致這一現象的發生呢?
1.婆媳矛盾
近些年來兒媳婦的地位提升了,年輕婆婆自然也會多擔待著一些,對于兒媳婦的各種行為都能夠忍受。相比之下上一代人就不同了,老人和兒媳婦之間的矛盾一直都比較多。剛進家門后,婆婆就會督導兒媳婦從事著家里的各項事務,不然就會進行訓斥和責罵。而現在的婆婆已經老了,兒媳婦自然是會借此報復,將過去多年受到的苦都會還給老人,自然是不想贍養。
2.老人沒錢
如果老人的身上有一筆積蓄,那各個家庭的兒媳婦都會表現出盡孝的一面,讓老人能夠知道她們的心意,這樣分家產的時候也能夠多一些。而城里的老人多半都有著非常多的積蓄,因此子女隔三差五都會噓寒問暖。而老農們半輩子的心血都用來蓋房子了,這些人的手里可是沒有積蓄的。但沒有積蓄的話,子女養老就沒有個盼望,所以這些老人只能自己生活,除非生病了才會被輪流贍養。
3.子女之間的推搡
都說十個手指長短不一,老人對多個孩子的關愛也會不同,子女在成長的時候都會記得這些畫面。以至于在老人贍養的時候,將這些事情說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辭,以至于老人的撫養被耽擱了。
當然對于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或者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他們自然是有著對父母撫養的壓力,畢竟這些子女知道,老人的撫養就是自己的責任,如果不撫養,那可就是會被別人笑話的,在村子里也會變得沒有面子可言。就算兒媳婦比較難纏,但也不想被扣上不孝順的帽子。所以說獨生子女的父母多半都是和子女一起生活,他們在養老上就沒有什么煩惱了。
敢說真話的農民公號:cunpu2017
農刊
政策 · 補貼 · 農生活
2018年最新農村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