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厭學孩子的家長們都要努力尋找孩子厭學的原因以及怎么才能讓孩子不再厭學和好好學習熱愛上學習。其實厭學的原因我感覺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倦怠,這個和我們大人的生活是一樣的,全職媽媽會厭倦了成天做家務、工作的人會厭倦工作是一樣的道理。那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學習令孩子厭倦的地方。
1、學習壓力大,心理負擔過重
學生感到的壓力主要是學業壓力和與學業有關的壓力,比如學科名目繁多,學業難度大,教學速度快,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就會產生壓力;各種考試尤其是升學考試壓力太大;教師的過高要求與批評有壓力;家長期望過高會造成壓力;同學間的競爭競賽也會產生壓力。過大的壓力使學生吃不好,睡不香,甚至會造成生理上的不適,比如虛汗、頭昏眼花等。
2、學習強度過大,身心過度疲勞
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下,一些學校和學生總是加班加點,延長學習時間,加大學習強度,學生自己常常違背生理變化規律,該休息時不能休息,該學習時只能是強打精神,結果讓學生疲憊不堪,學習效率下降。這種疲勞最明顯的表現屬于生理方面的,比如腰酸背痛、眼球發脹發疼、打瞌睡等。疲勞使大腦活動的機能降低,長期過度的疲勞,就會感到頭痛、失眠、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前記后忘、成神經衰弱等。生理上的疲勞又容易導致心理上的倦怠,比如情緒不穩,煩躁易怒、郁悶悲觀等。
3、面對長期困難挫折,一蹶不振
學習困難、作業錯誤、考試失敗都是學生學習中常常遭遇到的挫折。應該說,一個人受點挫折并不是什么壞事,但如果經常遭受挫折就可怕了。偶爾受到一點挫折,可能有助于學生養成知難而進,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精神,有助于意志的磨礪。而經常性的挫折則會使人沮喪、煩惱、厭倦、氣餒、絕望。不過,同樣的挫折不同人的體驗可能不會一樣。在挫折面前,一些學生會分析原因,對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力、態度等作出判斷和評價。如果歸因不當,例如將別人的成功歸因于運氣好或有著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將自己的失敗歸結為自己的無能或缺陷,那么就會產生悲觀的情緒體驗,形成“無法預期,不可控制”的心理判斷。一旦如此,就會喪失學習信心,為悲觀情緒所俘虜。
4、教學態度惡劣,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不當的教學態度和方式方法不對也容易使學生倦怠、厭煩。首先是教師不懂得尊重學生,不理解學生的內心體驗,對他們的能力、成績,不能客觀全面的評價,往往只用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甚至對成績差的學生進行粗暴的訓斥,這樣深深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甚致促使大多數學生感到進步無望,從而產生反抗等消極情緒。
5、學習環境不適,影響學習心態
環境對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習環境不適,也容易引起學生倦怠。比如悶熱的天氣、刺眼的光線、刺耳的噪音、刺鼻的惡氣等都容易使人煩躁、困倦、惡心。
6、自身缺乏自信,自我評價消極
有心理學家認為,不相信自己的價值與能力,缺乏自信是諸種不良性格的根源,幾乎所有心理病癥,如恐懼癥、強迫癥、抑郁癥、焦慮、口吃、神經衰弱等,從本質上講都可以歸結為沒有自信心所致。很多學生,會因自信問題而使自己出現種種諸如沮喪、生氣、焦慮、抑郁等消極的情緒情感反應。對自己能力的悲觀認識和評價,容易形成一種無能感。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基礎太差,認為自己不行、沒用,悲觀失望,自暴自棄。有的甚至會無端地自怨、自責,夸大自己的缺點,看不見自己的優點,沒有什么好的期待與理想。而一旦遇到挫折,就更容易喪失自信心和好勝心,陷于不良的心緒之中。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及時和孩子溝通,詢問孩子在學習中面臨的困難和挫折是什么,努力幫孩子克服并面對。如果家長沒有辦法輔導孩子,就可以幫孩子找個好的家教老師。還有就是孩子如果真的學習到極度厭煩的程度,可以讓孩子出去放松娛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