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什么是貧血?怎么補?
無@為
>《日常常識》
2009.06.06
關注
什么是貧血?怎么補?
貧血簡介
貧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的測定技術比較復雜,所以臨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低于患者同年齡組、同性別和同地區的正常標準。國內的正常標準比國外的標準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區,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紅蛋白低于11.0g/dl,可以認為有貧血。12歲以下兒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正常值約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無明顯差別。海拔高的地區一般要高些。
貧血患者紅細胞計數的降低與血紅蛋白濃度的降低一般是成比例的,但是小細胞低色素型貧血的紅細胞計數減少比血紅蛋白的減少相對的較少,以致貧血較輕時紅細胞計數可以不低于正常。相反,大紅細胞型貧血時,血紅蛋白濃度相對地偏高,而紅細胞計數偏低。當失水、水滯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血液總量尚未恢復到正常時,血紅蛋白的濃度不能準確反映貧血的真實程度,因此臨床上要考慮這些因素對貧血的影響。此外,在急性大量血管內溶血時,血漿內含有較高濃度的游離血紅蛋白,這時血紅蛋白測定的結果高于貧血的實際程度。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計數更能反映貧血的程度。
“貧血”是指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16克/100毫升,女性為11—15克/100毫升;紅細胞數男性為400一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癥狀。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一般要給與富于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于恢復造血功能。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我國血液病學家認為在我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 ,孕婦Hb<100 g/L ,就是貧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0億人不同程度貧血,每年因患貧血引致各類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上千萬。中國患貧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國家,在患貧血的人群中,女性明顯高于男性,老人和兒童高于中青年。
約有 30%-40%的嬰幼兒患有貧血,主要是由于母體貧血造成的連鎖反應,致使新生兒從母體中吸收的生血物質的補給不足,體格及智力發育受到嚴重影響,產生厭食、挑食、對各種感染抵抗力減退等。婦女的貧血發病率為64.4%,女性的例假、懷孕時自身及胎兒對生血物質的雙重需求、分娩出血都是直接原因。過去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近年來因減肥而造成營養失調,形成了嚴重貧血的又一人群。
貧血具體分類
1.“缺鐵性貧血”,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見于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約有20%的女性、50%的孕婦都會有貧血的情形。如果貧血不十分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改變貧血的癥狀。比如首先要注意飲食,要均衡攝取肝臟、蛋黃、谷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就要馬上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制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種新鮮的蔬菜。許多蔬菜含鐵質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發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
2.“出血性貧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
3.“溶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
4.“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于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巨幼細胞貧血是指骨髓中出現大量巨幼細胞的一類貧血。實際上巨幼細胞是形態上和功能上都異常的各階段幼稚紅細胞。這種巨幼細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結果,核的發育和成熟落后于含血紅蛋白的胞漿。身體多種組織細胞皆受DNA合成缺陷的影響,但以造血組織最嚴重,特別是紅系細胞。粒系細胞和巨核細胞也都有形態上的改變和成熟細胞數量的減少。巨幼細胞包括原巨幼細胞、早巨幼細胞、中巨幼細胞和巨幼細胞各不同發育階段的幼稚紅細胞。這些巨幼細胞均比相應的正常幼紅細胞大,漿核比例比正常略高。經Wright染色后,原巨幼細胞的胞漿呈深藍色,無顆粒,核周圍有一染色較淺的圈;核圓形,染成紫色,最顯著的特點是染色質呈顆粒狀,彼此隔開,隔開處比較透亮,有時在核的周邊有彼此分開的染色質小塊,形成所謂“鐘面”的狀態;核仁較大,藍色。當細胞逐漸成熟,染色質保持其顆粒狀結構,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縮塊狀物。有時巨幼細胞貧血較輕,巨幼細胞的形態往往不很典型,稱為類巨幼細胞。絕大多數巨幼細胞貧血是由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例外,如抗代謝藥物引起的巨幼細胞增生、紅白血病和紅血病、鐵粒幼細胞貧血的巨幼細胞增多、遺傳性乳清酸尿等。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巨幼細胞的形態都是相同的。經過適當的治療,這些巨幼細胞都能很快變成正常的幼稚紅細胞。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療程后期可能出現相對缺鐵現象,要注意及時補充鐵劑。
5.“惡性貧血”,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6.“再生障礙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后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紅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數量越大則貧血越嚴重。根據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破壞程度和轉歸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在我國經部分地區調查,每10萬人中有1.87 ~2.1人發病,與日本報道的發病率相近。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與慢性型病例的比例為1∶4.6。再生障礙性貧血似屬中醫學“虛勞”、 “虛損”及“血證”的范疇。以往認為是不治之癥,經過4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踐,對其預后已有改觀。據調查,平均死亡年齡延長,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藥物。
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的注意事項
(1)飲食調攝:飲食營養要合理,食物必須多樣化,食譜要廣,不應偏食,否則會因某種營養素的缺乏而引起貧血。要富有營養及易于消化。飲食應有規律、有節制,嚴禁暴飲暴食。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豬血、瘦肉、奶制品、豆類、大米、蘋果、綠葉蔬菜等。多飲茶能補充葉酸,維生素B12,有利于巨細胞性貧血的治療。但缺鐵性貧血則不宜飲茶,因為飲茶不利于人體對鐵劑的吸收。適當補充酸性食物則有利于鐵劑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配合滋補食療以補養身體。
(2)勞逸結合,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推薦幾樣家常的補血食物:
黑豆: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發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產后,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發菜:發菜的顏色很黑,不好看,但發菜內所含的鐵質較高,用發菜煮湯做菜,可以補血。
胡蘿卜:胡蘿卜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C,同時又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對補血極有益,用胡蘿卜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不過許多人不愛吃胡蘿卜,我個人的做法是把胡蘿卜榨汁,加入蜂蜜當飲料喝。
面筋:這是種民間食品。一般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面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菠菜:這是最常見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質胡蘿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愛吃胡蘿卜,那就多吃點菠菜吧。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鐵質含量豐富,同時金針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堿等營養素。
龍眼肉:龍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龍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癥。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蘿卜干:蘿卜干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貧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會使貧血癥狀加重。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3價膠狀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經胃液的作用,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飲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鐵,從而阻礙了鐵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藥物會阻礙鐵質的吸收,所以盡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一起食用。
貧血及其鑒別診斷
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指單位容積循環血液中的紅細胞比積、紅細胞數及/或血紅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減少,并由此而引發的綜合癥狀的總稱。各種動物均常發生。
貧血的分類方法,比較使用的是按引起貧血的原因,將貧血分為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四種類型。
診斷要領
臨床上給貧血下一個籠統的診斷并不困難,但要正確辨別貧血的性質,確定貧血的原因,則比較困難,診斷時應注意如下三個問題。
一 診斷貧血的著眼點
臨床診斷貧血,必須注意以下各點。
1 病史
除調查貧血原因外,還要著重了解貧血是急速發生還是緩慢發生?病程短急或緩長?群發、散發或個別發生?貧血癥狀是進行性加重還是治療有效?等等。為進一步診斷提供有力依據。
2 粘膜色彩
粘膜色彩對反映貧血及貧血程度敏感可靠,是認識貧血的窗口。在檢查粘膜時,著重注意有無出血點,必要時可配合血管脆性試驗加以印證。可視粘膜通常檢查眼結膜。
3 心肺機能障礙
貧血時,由于供血和血液攜氧功能障礙,必然引起心肺機能不全,伴發心肺功能障礙癥狀,如心率、呼吸增數、呼吸困難等。對于反映貧血程度也是一個佐證。
4 貧血程度
貧血的程度,主要由貧血指標減少的程度和治療效應兩個方面反映出來。而這兩個方面又都由外周血液和骨髓造血功能綜合的反映出來。在數量變化上,僅外周血液成分減少而骨髓造血效應無變化者,貧血比較輕微;反之,外周血液成分顯著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效應也減退者,貧血則比較重劇。治療效應也是如此,經過治療,外周血液成分尤其是網織紅細胞增多,骨髓造血出現增生效應的,貧血比較輕微;反之,雖經施治,外周血液成分有所回升,而骨髓造血仍無增生效應,則貧血程度重劇,可能屬于在生障礙性貧血。
5 貧血指標的一致性
反映血液成分的量變(數量差異)和質變(形態差異、比率變異等)的各個指標之間幾乎都有一致性,例如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外周血液紅、粒細胞比率與骨髓紅、粒細胞比率,以及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都有一致性,彼此呼應。如果相應指標之間變化不一致,則應仔細探討其原因,盡力糾正,方可獲得正確的結論。
二 診斷貧血和鑒別貧血性質的指標及其臨床評價
診斷貧血的指標,臨床最常用的有紅細胞、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象及骨髓細胞象。前三項是辨別貧血與否不可缺少的基礎指標,任何一項或三項都低于正常值,即可認為是貧血。后兩項是用以進一步探討貧血的性質和判定貧血程度的佐證指標,視需要和條件,酌情選用。
外周血液涂片上的紅細胞形態,對診斷貧血比較有意義的有嗜堿性彩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見于鉛中毒;球形紅細胞,見于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碎裂紅細胞增多,見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其他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海因氏小體,見于海因氏小體性貧血;網織紅細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常是血細胞在生旺盛的反映,網織紅細胞數還可只是在生的程度;小紅細胞占多數者,多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鑒別貧血性質的指標,經常應用的是由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量計算出來的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三項指標。
MCV增大,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減少見于缺鐵性貧血。
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細胞增多癥,為缺鐵性貧血;降低而伴有大細胞增多癥,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綜合MCV、MCH、MCHC三者的變化,可將貧血鑒別為低血素小紅細胞性貧血及高色素大細胞性貧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種。
三 診斷貧血的分析要領
貧血的完整診斷,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探討病因、確定貧血性質和治療效應驗證診斷。為此,在臨床上需從如下三方面去考慮。
1 探討病因
貧血尤其是大失血是大失血性貧血,其病勢急劇,甚至幾分鐘、幾小時即可危及動物生命,必須及時查明失血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才能爭取時間,作進一步治療。在探討病因上,必須緊緊圍繞認識貧血的窗口——粘膜色彩變化情況加以分析。
粘膜急劇蒼白的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失血,檢查體表有無大創傷和大血管破裂,若沒有,則要懷疑有無內出血。立即作胸、腹腔穿刺,若穿刺液呈血樣,即可能是肝、脾或胸、腹腔大血管破裂。條件許可,也可用X線進行胸、腹腔透視觀察有無內出血,不可絲毫遲疑,貽誤診斷和治療。另一種是粘膜急劇蒼白伴有明顯黃染,可能是溶血,注意有無血紅蛋白血癥、血紅蛋白尿和體溫反應,如出現血紅蛋白血癥并伴高熱的,可能是感染性溶血性貧血,其提問正常或低下的,則可能是溶血毒物或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若粘膜逐漸蒼白,應從三方面去分析。一是粘膜逐漸蒼白,病程緩長、可能是營養性貧血或慢性失血性貧血。二是粘膜逐漸蒼白伴黃染,可能是慢性溶血性貧血,如銅中毒、鉛中毒。三是粘膜逐漸蒼白伴出血傾向和反復感染,則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確定貧血性質
宜從紅細胞的大小入手,可先粗略地觀察血片上的紅細胞直徑,若多數小于5um,或紅細胞大小不均,可能是缺鐵性貧血,進一步測定血清鐵盒作骨髓鐵染色檢查。若血清鐵含量降低,骨髓細胞外鐵盒鐵粒幼細胞稀少或缺失,可確定為缺鐵性貧血,再查缺鐵的原因;若血清鐵、骨髓細胞外鐵和鐵粒幼細胞都增多,則可能是維生素B6缺乏所至。如紅細胞直徑以大于5um的居多,則可能是大細胞正色素性或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進一步測定血漿維生素B12含量,取得佐證。
觀察治療效應,驗證診斷
只要對貧血的病性判斷準確,原因清除,通過除去病因,對癥施治,多能見到明顯的增生性造血效應。如營養性貧血,在應用鐵、銅、鈷或維生素B6、B12之后5-7天,外周血液顯示網織紅細胞增多,表明效應良好,診斷正確。否則,則當查明其不顯效果的原因。
鑒別診斷
一 失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急性失血性貧血疾病
急性失血,尤其是大失血所引起貧血的共同特點,是粘膜速變蒼白,甚至結膜白如瓷,心肺機能障礙重劇,病程短急。出血不止,旋即惡化。血液各種成分呈平行地進行性減少。
創傷
有創傷的原因可查,在創傷后突然起病;體表可見創傷,清創后可見到出血部位,切實治學后出血即停止;血漿和血液成分同時減少。非開放性創傷則要注意創傷局部皮下或肌間有無積血,也可局部穿刺以行診斷,或依據血漿和血液成分平行地急速減少作出推斷。
產后大出血
多因產仔時產道撕裂等原因引起,在產后出血不止而致貧血,仔細檢查產道可發現出血部位。小血管破裂,多可自然止血。
慢性失血性貧血疾病
病程多緩長,病畜銷售,貧血逐漸加重,不同程度地影響動物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變小,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血清鐵及骨髓外鐵減少。
蛔蟲病
主癥為便秘、腹瀉交替發生,消瘦貧血,粘膜蒼白,被毛粗亂,病程綿長,多衰竭死亡。糞內檢查出蛔蟲卵,有時排出蟲體,驅蛔靈等驅蟲顯效。
反芻獸肝片形吸蟲病
反芻獸因感染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吸蟲地囊蚴而發病,蟲體主要寄生在肝臟膽管內。病程多緩長,主癥為粘膜逐漸蒼白,長期出現前胃遲緩癥狀,高度消瘦,下頜、胸下及腹下浮腫。糞中檢出蟲卵,病理剖檢在肝內可檢出蟲體。
二 溶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溶血性貧血多病程短急或緩長,起病或快或慢;體溫正常或升高,黃疸指數增高,粘膜蒼白黃染,往往出現血紅蛋白尿;在血液學變化上,血清呈金黃色,黃疸指數增高,間接膽紅素增多,血小板增多,外周血片顯示增生活躍,出現多量網織紅細胞等幼稚性紅細胞。引起溶血的原因很多,較常見有以下四類。
1 感染性溶血性貧血疾病
(1)鉤端螺旋體病 急性型初期體溫升高,結膜紅腫,羞明流淚,以后體溫下降,結膜蒼白黃染,口粘膜及皮膚壞死,尿液減少,粘稠呈黃紅色豆油樣,紅細胞減少。慢性型的逐漸消瘦貧血,尿呈黃褐色,排血紅蛋白尿,紅細胞明顯減少。暗視野活體或鍍銀染色法檢查血液(發熱期)、尿液及腦脊液(無熱期),可檢出鉤端螺旋體。
(2)梨形蟲病 可視粘膜蒼白黃染,有時粘膜上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血液稀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急劇減少,血片上可見到多量有核紅細胞等幼稚紅細胞,紅細胞內可檢出梨形蟲。
(3) 附紅細胞體病 本病發生于豬、牛、綿羊、貓等,不常發生。主要癥狀是發熱、黃疸和貧血。多繼發于其他疾病,如豬常與力克次氏體并發。本病病勢較緩和,無血紅蛋白尿,急性病例在發熱期于血涂片上可查出蟲體,間接血凝試驗有助確診。
2 溶血毒引起溶血性貧血疾病
(1)毒蛇咬傷 有毒蛇咬傷史,咬傷后突然起病。常見咬傷局部腫脹劇痛,流血不止,呈紫黑色,極度水腫,往往壞死,毒素吸收后很快出現血尿、血紅蛋白尿,胸腹腔大量出血,最后因心、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2)蓖麻子中毒 有誤食蓖麻子的生活史,多在誤食后數小時發病。主癥為重劇的腹瀉,糞中混血,流涎虛嚼,全身震顫,常伴血紅蛋白尿,多歸死亡。胃內容物中可檢出蓖麻素。
(3)慢性銅中毒 有長期接觸銅的生活史,銅累積至一定水平即引起溶血危象。主癥為腹痛腹瀉,嘔吐,糞和嘔吐物呈棕色或藍色,結膜蒼白黃染,胸、腹腔及心包可有大量液體,排血紅蛋白尿。血液和組織中的銅的含量明顯增高,溶血危象時血銅水平為78.5-314umol(正常為4.8ppm),此為銅中毒。
3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疾病
(1)新生畜同種免疫溶血性貧血 又名新生畜同種紅細胞溶解,是新生畜的一種免疫性溶血病,騾駒多見,馬駒、犢牛和仔豬也發生。有于出生吮初乳后8-48h內突然發病的病史。病畜精神極沉郁,臥底不起,全身肌肉柔軟,心率、呼吸顯著增數,第一心音增強,經常出現收縮期心內雜音,粘膜很快變為藏白色,高度黃染,排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或黑色,尿中無紅細胞。血漿呈金黃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降低,病程極短,救治失時,數小時內死亡。
(2)不相合血液輸注 多在不相合血液輸注后突然起病。顯現過敏性休克及溶血性貧血體征。
4 物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疾病
犢牛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癥,因飲水過多而引起溶血,有大量飲冷水后突然發病的病史。病犢呼吸困難,尿量增多,排血紅蛋白尿,尿呈暗紅色乃至黑紅色。血液呈稀血癥變化。輕癥的1-2h可自愈,重癥的多繼發肺水腫而死亡。
三 營養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這類疾病,主要因造血物質如鐵、銅、鈷等不足;或慢性反復失血,鐵的丟失過多;或幼畜生長發育過快,鐵等造血物質需要量增多而致病。
1 鐵缺乏 有鐵缺乏的生活史,如補飼鐵不足。幼畜多發,仔豬尤為多見。主癥為仔畜生長緩慢,被毛粗亂,逐漸消瘦,粘膜蒼白。往往繼發大腸桿菌或鏈球菌感染,并發大腸桿菌病或鏈球菌性心包炎。缺鐵性貧血的血液學變化,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象為紅細胞直徑偏小,且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補鐵一周,外周血液多顯增生性造血效應。
2 銅缺乏 原發性銅缺乏,在缺銅地區呈地區性發生。主癥為貧血消瘦,結膜蒼白,被毛顏色改變,牛的紅毛和黑毛變為灰毛或褐紅色毛,運動失調,四肢僵硬,關節腫大,容易骨折。血液和肝臟銅含量降低,血液銅低于10.99u mol/L,肝銅低于20ppm(干重),可診斷為銅缺乏。
3 鈷缺乏 在海岸、湖岸及亞冰川等貧鈷地區性發生。牛、羊多見,常成群發病。主癥為異嗜,消瘦,結膜蒼白,腹瀉,逐漸衰弱。
四 再生障礙貧血疾病的鑒別
這類疾病的共同點是,除急性輻射病外,一般病程緩長,進行性加重,常伴有出血傾向和難以控制的感染。血液學變化呈正色素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而外周血液不顯骨髓在生反應,網織紅細胞反而減少。骨髓液脂肪滴增多,骨髓三系細胞均明顯減少,僅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1 結核 除呈現呼吸困難,咳嗽,支氣管肺炎以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外,病畜逐漸消瘦,骨髓造血機能受抑制,呈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2 鼻疽 病畜逐漸消瘦,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各型鼻疽的特征性癥狀,鼻疽菌素試驗和補體結合反應陽性等可鑒別。
3 砷中毒 有接觸含砷農藥(三氯化二砷等)的生活史,常在誤食含砷農藥數小時起病。主征是重劇的胃腸道癥狀和神經癥狀,如重劇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視力障礙、共濟失調等慢性病例,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液變化。肝、腎砷含量超過10-15ppm可供確癥參考。
4 汞中毒 慢性汞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有接觸有機汞農藥的生活史。出現持續性腹瀉、共濟失調等胃腸道和神經癥狀。腎汞增高,驅汞治療顯效。
5 氯霉素中毒 有長時間應用氯霉素尤其是超量應用的病史。首先是抑制紅細胞生成,而后骨髓其他細胞系也受抑制,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6 磺胺中毒 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長期應用磺胺制劑的病史,可以鑒別。
A小兒貧血
單位容積血液內血紅蛋白量或紅細胞數低于正常值稱為貧血。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癥狀。關于小兒貧血的國內診斷標準是:新生兒小于145克/升,1到4個月小于90克/升,4到6個月小于100克/升,6個月到6歲小于110克/升,6歲到12歲小于120克/升,12歲到14歲就基本上到成人標準了.如果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量低于這個標準,就可以視為貧血!
值得注意的是:高原地區氧氣稀薄,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紅蛋白要相應增加4%.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體內儲存鐵缺乏引起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此種貧血遍及全球,以嬰幼兒及青少年發病率最高,為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疾病之一
【病因】以下原因可單獨或同時存在。
1.先天性儲鐵不足 早產兒、雙胎、胎兒失血、孕母患缺鐵性貧血可致胎兒儲存鐵減少。
2.鐵攝入不足 食物鐵供應不足是導致小兒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單純牛乳、人乳、谷類等低鐵食品未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喂養嬰兒,和年長兒偏食常致缺鐵。
3.生長發育快 嬰兒期、青春期的兒童生長發育快,早產兒生長發育更快,其鐵需量相對增多,易發生缺鐵。
4.丟失過多和(或)吸收減少 正常嬰兒每日排鐵量比成人多。生后2個月的嬰兒糞便排出鐵比從食物中攝入鐵多。用未經加熱的鮮牛奶喂養嬰兒、腸息肉、膈疝、鉤蟲病常因慢性小量腸出血,致鐵丟失過多。慢性腹瀉、反復感染可減少鐵的吸收,增加鐵消耗,影響鐵利用。
【發病機制】 鐵缺乏對造血及多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均有影響。
1.對造血的影響 經小腸吸收的食物鐵或衰老紅細胞破壞釋放的鐵經運鐵蛋白轉運至幼紅細胞及儲鐵組織。幼紅細胞攝取的鐵在線粒體內與原卟琳結合,形成血紅素。后者再與珠蛋白結合形成血紅蛋白。因此,鐵是構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原料,嚴重鐵缺乏必然引起小細胞低色
素性貧血。人體血紅蛋白鐵約占機體總鐵量的70%。余下的30%以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儲存在肝、脾、骨髓等組織稱儲存鐵,當鐵供應不足時,儲存鐵可供造血需要。所以鐵缺乏早期無貧血表現。當鐵缺乏進一步加重,儲存鐵耗竭時,才有貧血出現。故缺鐵性貧血是缺鐵的晚期表現。
2.對非造血系統的影響 體內許多含鐵酶和鐵依賴酶,如細胞色素C、過氧化酶、單胺氧化酶、腺苷脫氨酶等。這些酶控制著體內重要代謝過程。其活性依賴鐵的水平。因此,鐵與組織呼吸、氧化磷酸化、膠原合成、卟琳代謝、淋巴細胞及粒細胞功能、神經介質的合成與分解、軀體及神經組織的發育都有關系。鐵缺乏時因酶活性下降(可開始出現于缺鐵的早期),導致一系列非血液學改變。如上皮細胞退變、萎縮、小腸粘膜變薄致吸收功能減退;大腦皮質層、下丘腦5-羥色胺、多巴胺等介質堆積引起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壞死、T4分泌減低;細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細胞功能下降引起抗感染能力減低。
【臨床表現】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6個月~2歲最多。緩慢起病。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粘膜、甲床最明顯。頭發枯黃、倦怠乏力、不愛活動或煩躁、注意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智能多較同齡兒低。常有食欲不振、少數有異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重者出現口腔炎、舌乳頭萎縮、吸收不良綜合征、反甲、心臟擴大或心力衰竭等。患兒易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年長兒童可訴頭昏、耳鳴。實驗室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低于正常。紅細胞體積小、含色素低。骨髓涂片可
見幼紅細胞內、外可染鐵明顯減少或消失。血清鐵蛋白減少(
中醫對貧血的辨證論治
中醫學中沒有貧血的名稱,但從患者臨床所呈現的證候,如面色蒼白、身倦無力、心悸、氣短、眩暈、精神不振、脈見細象等,則相似于“血虛”、“陰虛”諸疾。一般可將貧血劃入“血虛”或“虛勞亡血”的范疇,而“虛勞”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所致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中醫認為,“諸血皆屬于心”,“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血之源頭在于腎,……精氣充足,百脈和暢”。由此可見,血的生成來源于水谷之精氣,人攝取水谷營養物質,由中焦(脾胃)吸收了飲食物的精微,通過氣化作用,變成營氣。脾得心火宣降之助,轉化為精、津液,精之一部分貯于腎中,以待生化之用,另一部分得心火之助轉化為血,以榮膠末五臟六腑。腎中先天之精得后天水谷之精氣,吸收命火之蒸騰,轉化為髓。髓得下焦火熱之激,分化為髓之精液,精液再為命火的宣蒸轉化為血,輸之于機體,以為生理之用。
血的生成和調節與心、肝、脾、腎等臟腑關系密切,故中醫謂“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而這些臟腑功能的充分發揮,又有賴于腎之命火溫照。因此,心、肝、脾、腎功能衰弱,均可導致血虛。而血虛之形成不外乎內外因素。外邪六淫與溫熱侵入機體,潛而不定期出,深入化血之機,導致新血無生,這一致病因素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細菌感染、原蟲、毒素發生溶血為病”不謀而合。在內因上,或為七情失節,或為飲食失宜,或為失血而成,或為先天稟賦不足,或為病后房勞過甚,或為妊娠失調,而引起造血之機受阻;或消化之機紊亂,水谷不化,精微不成,發生血虛之疾。可見在內因方面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缺乏造血原料或造血器官功能障礙,或慢性失血而成貧血”基本上是一致的。
血為有形之物,氣屬無形之用。血之運行有賴于氣,故有“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血為氣之母,血至氣亦至”的理論。血由氣而生,而氣也必須有血為依附,才能發揮其生化、運動的作用。二者互相依賴,又互相促進,保持相對平衡。如果氣血失和,就會致病。《內經》說:“是故氣之所并為血虛,血之所并為氣虛。”因此,血虛患者一般均有氣虛,這在診斷和治療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幾種可遺傳的貧血
在我國,貧血是一類相當常見的疾病,通常大多數的貧血是營養性(如缺鐵性)貧血。然而經常會碰到補充鐵劑后仍無法糾正的貧血,這類所謂的"不明原因的難治性貧血"中,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一般在幼年時就開始發病,通常是漸漸發病,時輕時重,除了面色蒼白,乏力、胃口不好、頭暈等一般貧血常見的癥狀外,皮膚、眼球發黃(如黃疸)是比較特征性的表現(并非每個病人都存在)。有黃疸時,小便的顏色也常變黃并加深,嚴重時尿色可深如醬油。根據病因的不同一般將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由于血液中紅細胞膜發生了異常的改變而導致的溶血性貧血。正常的紅細胞看上去像個汽車輪子(雙凹碟形),當紅細胞膜發生改變后紅細胞就會變成球形或橢圓形。這種紅細胞在通過很細的毛細血管時就有可能被擠破,過多的紅細胞被破壞,貧血就發生了。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就屬于這一類貧血。
第二類是由于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合成發生了障礙而致的溶血性貧血。華南、西南地區很常見的地中海貧血就是其中的一種,該病在廣東的發生率為5~6%。地中海貧血主要分為兩大類,由血紅蛋白的α鏈合成減少而引起的貧血稱為甲型地中海貧血,由血紅蛋白β鏈合成減少而引起的貧血稱為乙型地中海貧血。根據病情的輕重不同各自又分為輕型和重型。重型甲型地中海貧血患者一般為死胎或出生后即死亡,死胎全身水腫、肚大、胎盤特別大,故又稱為"水腫胎兒綜合征"。而重型乙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在出生時往往看不出異常,數月后則慢慢出現面色蒼白,癡呆型面容,發育不良,并且貧血不斷加重,常需間斷的輸血來維持生命。就目前的醫療水平,即使竭盡全力治療,病孩也難以活到成年,這給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極其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與重型地中海貧血截然不同的是,輕型患者病情很輕,常沒有癥狀或只有輕度貧血,他們的體力、智力、壽命均不受影響。如果兩個患同類的輕型地中海貧血的青年結婚,則有1/4的機會生出一個重型的患兒,這就是為何廣東這樣的地中海貧血高發區不斷有重型患兒出生的原因。目前對地中海貧血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產前診斷,以防止重癥患兒的出生。
第三類遺傳性貧血是由于紅細胞中酶的缺乏所引起的。在紅細胞中含有許多酶,這些酶對于維持正常紅細胞的生命活動十分重要。如果紅細胞內缺乏正常量的酶,正常的代謝就會發生障礙,紅細胞也就容易被破壞。在這類酶缺乏所致的貧血中,最常見的是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英文縮寫成G6PD)缺乏癥。廣東省是該病的高發區,約有5~10%的人患有此玻患有這種病的人平時是健康的,但在服用了某些退熱止痛藥、磺胺藥或進食新鮮的蠶豆之后,大量的缺乏G6PD的紅細胞就會被破壞,而出現面色蒼黃、發熱、小便呈醬油色等急性溶血的癥狀。由于吃蠶豆會引起發作,因此又將它稱為蠶豆病。其它還有很多種酶缺乏可引起溶血性貧血,但一般比較少見。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的病因錯綜復雜,常規的化驗常不能明確診斷,許多特殊的實驗室檢查,目前僅有一些醫學院校及大醫院才能開展,一時還難以普及到基層醫院。各級臨床醫生應重視這類貧血,對難以診治的"不明原因貧血"應考慮到該類貧血的可能,設法做些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只有確診之后才能進行正確的預防和治療。
輕度貧血也要查清病因
正常情況下,男性血紅蛋白大于120克/升,女性血紅蛋白大于110克/升。如果血紅蛋白低于80克/升,則可能存在患地中海貧血、蠶豆病、白血病等嚴重疾病的可能,通常建議立即就醫做進一步診斷。但不少孩子的血紅蛋白都在90-110克/升之間,即為輕度貧血,這是不是就不用看病了呢?
只要血紅蛋白低于110克/升,就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可以隔一兩個月到醫院復查一次,多次檢查后如仍低于正常值,就有必要搞清楚貧血的原因。
據介紹,月經紊亂、寄生蟲病、胃腸道失血都會引起輕度貧血。如果不明病因就把貧血歸咎于缺鐵而隨便補鐵,很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即使服用鐵劑使貧血的狀況暫時得到改善,只要一停藥,三個月到半年之后貧血仍會復發。更麻煩的是,白血病最初也可能表現為輕度貧血,如果不立即做進一步檢查,就會延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為什么化療和放射治療能引起繼發性貧血?
化療是指用細胞毒性藥物如環磷酰胺、5-氟尿嘧啶、絲裂霉素等抗腫瘤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由于這些藥物選擇性作用差,對正常的細胞,特別是骨髓的造血細胞,有一定的抑制和殺傷作用,因此在化療中會出現對骨髓的抑制,引起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加之化療反應惡心、嘔吐及食欲減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貧血。放療是利用放射線殺傷腫瘤細胞。體內更新增殖快的細胞,如骨髓細胞和胃腸粘膜細胞,對放射線特別敏感,因此在實施放療時,特別是大面積多部位同時放療,容易造成骨髓損傷、造血抑制,從而誘發貧血。
飲茶過量易貧血:
鐵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兩種,一種為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的血紅素鐵,吸收率為20%-25%;另一種為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的非血紅素鐵,吸收率不到10%。因此,人體要吸收鐵元素,還是以動物性食品為主。
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大量飲用濃茶后,鞣酸與鐵質結合形成一種不溶性物質,阻礙對鐵的吸收。因此嗜茶者要限制飲茶量,淡品茶水,貧血病人尤其不要飲濃茶。
常吃萵苣可以防止貧血
萵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而無機鹽、維生素則含量較豐富,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煙酸。煙酸是胰島素的激活劑,糖尿病人經常吃些萵苣,可改善糖的代謝。
防治缺鐵性貧血
萵苣中還含有一定的微量
元素鋅、鐵,萵苣中的鐵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經常食用新鮮萵苣,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
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更有益
萵苣中的鉀離子含量豐富,是鈉鹽含量的27倍,有利于調節體內鹽的平衡。對于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具有促進利尿、降低血壓及預防心律紊亂的作用。
關于補血
貧血是常見病,尤其是缺鐵性貧血者最多。人體缺鐵,影響體內血紅蛋白的合成,病人會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氣促、心悸等癥狀。貧血病人飲茶,會使貧血癥狀加重。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3價膠狀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經胃液的作用,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2價鐵)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飲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鐵,從而阻礙了鐵的吸收,使貧血病情加重。所以貧血病人不宜飲茶。
飲食治療是治療貧血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下食物有利于改善貧血癥狀和補充造血功能的營養成分,應注意選用。
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水果和綠色蔬菜,如酸棗、杏、橘子、山楂、西紅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筍等。維生素C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鐵的食物雞肝、豬肝、牛羊腎臟、瘦肉、蛋黃、海帶、黑芝麻、芝麻醬、黑木耳、黃豆、蘑菇、紅糖、油菜、芹菜等。鐵是構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鐵性貧血者較為常見。
上述食物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調配,盡量做到食物的多樣化。
貧血食補方法
女性貧血食補
1.生活的調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劇烈活動、勞累。體位改變應緩慢進行,以免產生急性腦缺血而暈倒。
2.飲食的調攝:多吃綠色蔬菜和含鐵量高的食物,如蛋黃、牛肉、肝、腎、海帶、豆類等。不飲茶,茶葉中的鞣酸會阻礙鐵質的吸收。胃酸缺乏(如萎縮性胃炎、胃切除術后)者可適當口服些稀鹽酸。鹽酸能將食物中的鐵游離化,增加鐵鹽的溶解度,有利吸收。吃一些維生素C,有利食物中鐵的吸收。使用傳統的鐵鍋煎炒食物,鍋與鏟之間的磨擦會產生許多微小的碎屑,在加熱過程中,鐵可溶于食物之中,故鐵鍋是一種很好的補血器皿。
3.食療補血
①蓮子桂圓湯:蓮子、桂圓肉各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將蓮子泡發后去皮、心洗凈,與洗凈的桂圓肉、紅棗一同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蓮子酥爛,加冰糖調味。睡前飲湯吃蓮子、紅棗、桂圓肉,每周服用1~2次。此方具有補心血、健脾胃功效,適用于貧血乏力、神經衰弱、心悸、健忘、睡眠不安等。
②豬肝粥:豬肝(其它動物肝臟也可)100~150克,粳米100克。先將豬肝洗凈切碎,與粳米一同入鍋,加水1000克及蔥、姜、油、鹽各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此方具有益血補肝、明目的功效,適用于血虛萎黃、貧血、慢性肝炎、夜盲、青光眼等癥。
③當歸羊肉:湯山羊肉400克切塊,黃芪、黨參、當歸各25克(紗布袋裝),同放沙鍋內,加水1000毫升,文火煨煮,至羊肉爛時放入生姜25克和食鹽適量,吃肉喝湯,經常食用。此方最適宜于脾腎陽虛貧血患者食用。
④杞子紅棗煲雞蛋:枸杞子20克,紅棗10枚,雞蛋2個,同煮,蛋熟后去殼再同煮10分鐘。吃蛋飲湯,每天或隔天1次。有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貧血癥,還可用于體質虛弱、頭暈眼花、健忘失眠、視力減退的調理。
妊娠貧血食補
1、人參粥
人參末(或黨參末15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煮粥常食,治療貧血有一定作用。
2、牛乳粥
粳米100克煮粥,將熟時加入鮮牛奶約200克,食之。可輔助防治妊娠貧血。
3、菠菜粥
先將菠菜適量放入沸水中燙數分鐘后,切碎,放入煮好的粳米粥內食之,防治貧血有一定效果。
4、甜漿粥
用鮮豆漿與粳米100克煮粥,熟后加冰糖少許。可輔助治療貧血。
5、雞汁粥
先將母雞一只煮湯汁,取湯汁適量與粳米100克煮粥食。孕婦常食,可輔助防治貧血癥。
6、香菇紅棗
取水發香菇20克,紅棗20枚,雞肉(或豬瘦肉)150克,加姜末、蔥末、細鹽、料酒、白糖等,隔水蒸熟,每日1次。常食,可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7、大棗粥
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常食,防治妊娠貧血有一定作用。
8、芝麻粥
黑芝麻30克,炒熟研末,同粳米100克,煮粥食之。孕婦常食,能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9、枸杞粥
枸杞子30克,梗米100克,煮粥。孕婦常食,可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老年人貧血食補
服用藥物治療老年人貧血同時生活調理也很重要。如何老人沒有貧血,生活調理也可以起著預防的作用。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保證足夠的營養,特別是鐵元素及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黑木耳、芝麻醬、大棗、豆制品、綠葉蔬菜等。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血紅素和球蛋白。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應攝入豐富的優良蛋白質食物,如瘦肉、蛋、乳、魚蝦、動物血、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等。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食欲。
3、不要過分節制飲食,及時糾正偏食,要吃平衡膳食。
4、患有老年人貧血在服用鐵劑期間要忌飲茶水。宜飯后服用,需要用1-2個月,貧血才能得糾正。
5、每日適當多喝水。少用煎、炸的食物。
現介紹如下膳食療法,供貧血患者選用。
豬肝治貧血:豬肝100克,菠菜200克,紅蘿卜100克,加水燉熟,調味飲服。
黑豆紅棗糯米粥:黑豆25克,紅棗15枚,糯米50克。上述三者用文火煮成粥,另加紅糖20克,調勻服食。
綠豆治貧血:綠豆25克、紅棗10枚,紅糖20克、綠豆在鍋內煮開花,紅棗煮熟、加糖食用。
黑木耳治貧血:干黑木耳12克,紅棗100枚、加適量水煮熟后,再加入紅糖25克、服食。
龍眼花生小米粥:龍眼肉15克,花生米20克,小米50克。將它們文火煮成粥,早晚服用。
豬蹄黑豆治貧血:豬蹄1-2只,黑豆50克、花生米50克,煮熟后食用。
聊聊老年人貧血保
http://nk.qe.cn/HTML/277614.shtml
相關內容。
孕婦貧血食補
孕婦在懷孕期間,多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其發生原因與營養不良有密切關系,其中絕大多數孕婦屬于缺鐵性貧血。現將妊娠貧血的幾種食療介紹如下:
一、阿膠瘦肉湯:取瘦豬肉100克,阿膠10克。先將肉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熟加阿膠烊化,調味后飲湯食肉,隔天1次,連用20天。
二、花生枸杞蛋:取花生仁100克,雞蛋2個,枸杞子10克,紅糖50克,大棗10枚。先將花生仁、枸杞子煮熟,然后放入紅糖、大棗和雞蛋,再煮片刻服食,每天1次,連服10—15天。
三、當歸生姜羊肉湯:取當歸、生姜各15克,羊肉250克,山藥30克。先將羊肉洗凈切塊,當歸用紗布包好,再將山藥、姜片放砂鍋內,加水適量,共燉湯,爛熟后放調味品,飲湯食肉,每周3—4次,連用20天。
四、桂圓桑椹汁:取桂圓1份,桑椹2份,加水煮至熟爛,去渣留汁,再加適量冰糖,熬至稍稠食用,每日3次,每次服2—3匙,連服30天。
五、枸杞大棗粥:取大棗15枚,枸杞10克,與50克大米共熬為粥,每天3—4次,連服30天。
六、首烏芝麻雞:取何首烏150克,黑芝麻50克,未下蛋烏骨子雞1只。先將雞剖洗后,去頭足,將首烏、芝麻置于雞胸,用白絲線縫合,放砂鍋內煲至雞爛,即可食用,每周1次,連用3周。
改善貧血的食物
飲食治療是治療貧血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下食物有利于改善貧血癥狀和補充造血功能的營養成分,應注意選用。
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水果和綠色蔬菜,如酸棗、杏、橘子、山楂、西紅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筍等。維生素C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鐵的食物:雞肝、豬肝、牛羊腎臟、瘦肉、蛋黃、海帶、黑芝麻、芝麻醬、黑木耳、黃豆、蘑菇、紅糖、油菜、芹菜等。鐵是構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鐵性貧血者較為常見。
富含銅的食物:銅的生理功能是參與造血,銅缺乏也能引起鐵的吸收障礙和血紅蛋白合成減少。
上述食物日常飲食中應注意調配,盡量做到食物的多樣化。在貧血期間如服用鐵劑時,不要喝茶,以免妨礙鐵的吸收。
女性貧血的五大飲食營養誤區
誤區1
多吃肉對身體不好?
一些女性對一般廣告中宣傳的肉食損害健康產生誤導,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導致富含鐵元素的動物性食品攝入過少。實際上,動物性食物不僅含鐵豐富,其吸收率也高,達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鹽、草酸鹽等的干擾,吸收率很低,約為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在平日飲食中,蔬果與肉類的攝取應均衡。
誤區2
蛋、奶對貧血者多補益?
牛奶夠營養,但是含鐵量很低,人體吸收率只有10%。例如用牛奶喂養的嬰幼兒,如果父母忽視添加輔食,常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蛋黃補鐵好,蛋黃含鐵量雖較高,但其鐵的吸收率僅為3%,并非補鐵佳品。雞蛋中的某些蛋白質,會抑制身體吸收鐵質。因此,這兩種父母常給孩子吃的食品,雖營養豐富,但要依賴它們來補充鐵質則不足取。然而,動物肝臟不僅含鐵量高、且吸收率達30%以上,適合補鐵用途。
除了生理特點,女性在飲食方面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和行為習慣,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誤區3
蔬菜水果無益補鐵?
許多人不曉得多吃蔬菜、水果對補鐵也是有好處的。這是因為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及蘋果酸,這類有機酸可與鐵形成絡合物,從而增加鐵在腸道內的溶解度,有利于鐵的吸收。
誤區4
咖啡與茶多喝無妨?
對女性來說,過量嗜飲咖啡與茶,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類物質,可與鐵形成難以溶解的鹽類,抑制鐵質吸收。因此,女性飲用咖啡和茶應該適可而止,一天一兩杯足。
當然,除了營養因素以外,缺鐵性貧血還可能由疾病引起。例如痔瘡、腫瘤、消化道潰瘍、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所以,發生貧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明確診斷,正確治療。
誤區5
貧血好轉得停服鐵劑?
貧血者根據醫生指示,服用鐵劑,看到貧血情況改善或穩定后,即停止服用,這也是錯誤的做法。這會造成貧血情況再次出現的后果。正確的方法是服用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直到貧血癥穩定后,再繼續服用鐵劑6至8周,以補充體內的儲存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重度貧血
溶血性貧血
?血液系統:貧血概述
最全:貧血的鑒別診斷
血常規哪個看貧血
貧血的診斷標準和分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
荥经县
|
泰和县
|
永德县
|
和田县
|
如东县
|
襄樊市
|
古蔺县
|
赣榆县
|
美姑县
|
奉贤区
|
绍兴县
|
清流县
|
库伦旗
|
囊谦县
|
民丰县
|
腾冲县
|
泌阳县
|
广丰县
|
象山县
|
循化
|
兴隆县
|
吴旗县
|
昂仁县
|
建宁县
|
阿合奇县
|
通山县
|
综艺
|
信宜市
|
沙田区
|
建湖县
|
卫辉市
|
岗巴县
|
黄骅市
|
行唐县
|
罗定市
|
育儿
|
房山区
|
江源县
|
读书
|
鞍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