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嘻嘻
現在這個金錢社會,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賺得沒有花的多,花的倒比賺的快”的時代。
你會發現,每個月還沒等工資發到手,早就在各種平臺預先剁掉了好多只手。
身處這個沒錢就處處玩兒不轉的時代,相信每個人都有過疑問:錢,是怎么來的?
錢,是省出來的?
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這都什么年代了,想靠”牙縫里省錢”這種老掉牙的方法省錢攢錢,簡直是脫離實際的天方夜譚!
曾經,我也是這么想的。不過,最近被一位叫咲(音同“笑”)的“日本最省女孩”,妥妥的給打了臉。
她靠著對自己近乎“葛朗臺”式苛刻的節衣縮食省錢法,現在已經給自己攢出了三棟市值都過千萬日元的房子。
還在今年,被日本電視臺評為“史上最強節約家”。
?
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啊?來看看她的省錢大法。(非硬核人士,請勿輕易模仿)
冰箱里,買的都是打折食品。
?
每頓吃著50日元(合人民幣3元)的蔬菜烏冬面,甚至為了不浪費水費直接用鍋吃(日本的水電費都比較貴)。
?
不但如此,還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為每筆收支記賬。賬目細到什么程度?就連小到1日元(合人民幣6分)的支出,都有記錄。
?
15年來不浪費一分錢,就這樣一點點省錢。
結果是:27歲就靠自己買下了一套1000多萬日元(合人民幣66萬)的三間房公寓。
靠著出租閑置的兩間房,每個月還有5000塊左右的租金收入。
?
以為咲是一個只會省錢攢錢的“守財奴”?不!更讓人佩服的,是她對自己未來清晰的財務規劃:2014年要購入第二間公寓,2019年購入第三棟樓房。
?
2015年,節目組對她的未來預想圖執行計劃進行回訪。發現她把一頭長發剪掉了,而且竟然還把頭發賣了200塊!
?
因著這股子省錢的狠勁兒,第二間價值1800萬日元的公寓按計劃入手,也就不足為奇了。
?
此時,憑著兩套房的房租加上工資,她一個月有40萬日元(2.6w人民幣)左右的收入。
?
今年,節目組又對她的未來藍圖計劃二次回訪。再一次見到現年33歲的咲,她整個人的狀態看起來也很好。
?
毫無懸念的謎底揭曉,第三套房子——價值2700萬日元的獨棟住宅,拿下沒商量。
?
?
不但如此,還把這套房子閑置的房間繼續對外出租。而收取的租金,剛好夠她還每個月要還的房貸。
用她自己的話說,這叫“用別人的錢買自己的房”。
?
不僅能省錢,而且會賺錢,還要讓錢生錢。
敢問這個小姐姐是什么經濟頭腦啊?
雖然已經成為了坐擁三套房產的“房姐富婆”,但她還是每天對一筆筆收支記賬,吃著比之前價格還要便宜的烏冬面,把媽媽給的鞋子賣了不到人民幣3毛錢。
此時,她的未來預想新計劃,是實現小時候的夢想:準備在2020年,開間貓咪咖啡店。
?
而這個計劃,也在今年5月份提前實現了。
一間面積不大,卻很溫馨,有著3只貓咪的咖啡店。不同于其他貓咖店以名貴的貓來撐門面,咲的店里的3只貓都是她撿來的流浪貓。
?
貓咖店營業的第一天,雖然只賺了一點錢。但對咲來說,已經獲得了超過她預期的滿足和開心。
如果說咲的未來預想圖,承載了她不同階段的人生夢想,那記了15年的賬本,就是她讓夢想實現的見證。
有著清晰的財務規劃,靠著超強的執行力一步步硬核開掛,把想要的東西一個個踏實拿下。
憑著自己的努力省出了三套房,又有能力用所得的收入,去支撐兒時的夢想。還有什么比這更美好的事呢?
對這樣的咲,就一個字——“服”。
錢,是賺出來的!
咲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可以說基本實現了她想要的財務自由。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標榜“經濟獨立”,以此為人生目標。
有錢真好!花啊!
那沒錢咋辦?賺啊!!!
看看《歡樂頌》里的曲筱綃,家財萬貫還要在生意場上斗智斗勇的賺辛苦錢。在飯桌上,和老謀深算的商場老江湖周旋。自己英語能力不行,就尋求外援安迪協助她和國外生意伙伴談判。
?
看到曲筱綃在人前的表面,大多人對她的評價幾乎都是“作”。但在人后,很多人忽視了“曲筱綃們”和常人一樣付出的辛苦。
現實生活里,不乏打出生就喊著金湯匙在羅馬定點占位,同時又很努力的富二代。天生資源比我們牛的人,后天比我們還努力。
普通人還有什么不努力賺錢的理由和借口?
還有《都挺好》里的蘇明玉,原生家庭一團亂,硬是靠自己闖出一片天。雖然錢不能解決現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但99%的事有錢還是比沒錢好使。
于是,我們看到蘇明玉因為有錢而處處開掛:自己住豪宅、開豪車,名牌衣服鞋包一堆堆是標配不說。
不待見自己的親媽,下葬買墓地,她花錢;
?
作天作地的作爹蘇大強,被人騙錢鬧著要自殺,她補錢;
?
大哥蘇明哲,死要面子活受罪,她出錢;
?
二哥蘇明成,啃老還施暴,她甩錢;
?
男友石天冬,小鮮肉又怎樣,她有錢。
?
管你愛誰誰,人家就是有錢,也還真就了不起。羨慕么?眼紅么?但這也是人家憑自己的努力,一點點賺到的。
總有那么一小群有著不正常金錢觀的杠精。見不得別人有錢過的好,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只顧著罵人家有幾個“臭錢”。
你行你有本事你也賺啊!
再說好萊塢華裔女星劉玉玲,努力賺錢,給自己創建了一份“fuck you money”(去你的基金)。就是想讓自己在以后對于不喜歡的事,有更多say no直接拒絕的權利。
?
工作是為了賺錢不假,那賺錢是為了什么?賺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是為了讓今后有更好的選擇,而不是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錢,是理出來的。
好友小艾前幾天和我說,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關于“錢會給女人帶來存在感”的文章。
一位在理財領域很專業的朋友,看到后私信問她“你會攢錢嗎”?
她回復“攢錢的意識一般人都有,但能不能攢下來是兩碼事兒。現在我們這群小年輕,賺的基本都不夠花,幾乎每個月都還要去找馬爸爸。真正的經濟獨立,怕是跟我們還有點距離。所以現在沒有特別養成這個意識”。
那位朋友又說“我現在每月都會幫一些想攢錢但攢不下錢的人。每到月底都會提醒他們攢錢,也順便提醒你吧。今天正好1號,看看上個月剩下多少錢,留下一部分不花的就成。不必貪多求快,慢慢養成習慣就好了。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攢下100塊,也是進步”。
?
聽過之后頗有感觸。是啊,我們經常覺得賺的不夠花。現在的100塊,在我們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錢,覺得不值得攢。
所以在快節奏的環境里生活的我們這代人,很少有人有成熟且長遠的金錢觀。大多數人都是及時行樂主義。今天的錢今天花完,如果不夠那就預支明天。
對什么都求快,想要得到什么都急不可耐。大錢沒得賺,小錢還不稀罕攢。
省錢、賺錢、花錢,其實這些動作都是我們潛在的金錢觀的外在表現。
?
對理財,有些人抱著“我想理你,但我不去理你。你怎么不主動理我”的態度。
就這樣,試問怎么能有錢?好比一個人,只是每天憑空祈禱上帝讓他中彩票大獎,可是連那個買彩票的動作,他都懶得去做。到頭來還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這不是癡人說夢么?
有些事,光有想要的心還不行,需要有同步配合進階的動作才可以。努力,可能短時間內得不到回報。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沒有回報。
?
之前在一個TED視頻里,有幾點關于理財的建議:
1.自己預先做出存錢的承諾并遵守承諾。
2.利用轉型期,即心理學上的“新起點效應”。不管新年初還是新季度的開始,在某些有儀式感的特殊日子里立下目標,行動力也會增加。
3.最后就是開源節流,控制好日常花銷,理性消費。
人生在世,總要面對生老病死。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也總有很多東西是要用錢來支撐。比如教育、醫療、養老……
每個人身處的環境不同,雖然不能復制照搬咲的經歷。但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給未來的經濟生活做出合理規劃,并付諸行動認真執行。
只有這樣,“經濟獨立”這四個字,才不是空喊口號的說說而已。
正如馬云說的那樣,“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同時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不只有夢想,也有行動力。這樣的你,不論最后能擁有多少錢,都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