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以經解經:修道之法

原創 九個太陽 觀世道

《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cī)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hé),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靈魂和身體合而為一,能不分離嗎?聚集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初生嬰兒一樣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沒有瑕疵嗎?熱愛百姓,將國家治理好,能做到真正的無為嗎?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做到寧靜嗎?自己的心智明白通達了,為人處世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生養撫育了萬物而不據為已有,養育了萬物而不自恃有功,作為萬物之長而不去主宰他們,這就是“玄德”。

河上公:營魄,魂魄也。人載魂魄之上得以生,當愛養之。喜怒亡魂,卒驚傷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傷人肝肺。故魂靜志道不亂,魄安得壽延年也。言人能抱一,使不離于身,則長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氣也,故曰一。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正平。入為心,出為行,布施為德,總名為一。一之為言志,一無二也。

專守精氣使不亂,則形體能應之而柔順。能如嬰兒內無思慮,外無政事,則精神不去也。

當洗其心使潔清也。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事,故謂之玄覽。不淫邪也,凈能無疵病乎。

治身者,受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治身者呼吸精氣,無令耳聞。治國者布施惠德,無令下知。

天門謂北極紫微宮,開闔謂終始五際也。治身,天門謂鼻孔,開謂喘息,闔謂呼吸也。治身當如雌牝,安靜柔弱,治國應變,和而不唱也。

言道明,如日月四達,滿于天下八極之外。故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彰布之于十方,煥煥煌煌也。無有能知道滿于天下者。

道生萬物而畜養之。道生萬物,無所取有。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器用。言道德玄冥,不可得見,欲使人知道也。

王弼:載,猶處也。營魄,人之常居處也。一,人之真也。人能處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無離乎?則萬物自賓也。

專,任也。致,極也。言任自然之氣,致至柔之和。能若嬰兒之無所欲乎?則物全而性得矣。

玄,物之極也。能滌除邪飾,至于極覽,能不以物介其明,疵其神乎?則終與玄同也。

任術以求成,運數以求匿者,智也。玄覽無疵,猶絕圣也。治國無以智,猶棄智也。能無以智乎?則民不辟而國治之也。

天門,謂天下之所由從也。開闔,治亂之際也。或開或闔,經通于天下,故曰“天門開闔”也。雌應而不倡,因而不為。言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則物自賓而處自安矣。能明四達,無迷無惑,能無以為乎?則物化矣。所謂道常無為,侯王若能守,則萬物自化。

生長,不塞其原也。繁育,不禁其性也。不塞其原,則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則物自濟,何為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主,非玄如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蘇轍: 魄之所以異于魂者,魄為物,魂為神也。《易》曰:“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魄為物,故雜而止;魂為神,故一而變。謂之營魄,言其止也。蓋道無所不在,其于人為性,而性之妙為神。言其純而未雜,則謂之一;言其聚而未散,則謂之樸,其歸皆道,各從其實言之耳。圣人性定而神凝,不為物遷,雖以魄為舍,而神所欲行,魄無不從,則神常載魄矣。眾人以物役性,神昏而不治,則神聽于魄,耳目困以聲色,鼻口勞于臭味,魄所欲行而神從之,則魄常載神矣。故教之以抱神載魄,使兩者不相離。此固圣人所以修身之要。至于古之真人,深根固蒂,長生久視,其道亦由是也。

神不治則氣亂,強者好斗,弱者喜畏,不自知也。神治則氣不妄作,喜怒各以其類,是之謂專氣。神虛之至也,氣實之始也。虛之極為柔,實之極為剛。純性而亡氣,是之謂致柔。嬰兒不知好惡,是以性全。性全而氣微,氣微而體柔,專氣致柔如嬰兒極矣。

圣人外不為魄所載,內不為氣所使,則其滌除塵垢盡矣。于是其神廓然玄覽萬物,知其皆出于性,等觀凈穢,而無所瑕疵矣。

既以治身,又推其余以及人。雖至于治國愛民,一以無心遇之。茍其有心,則愛民者適所以害之,治國者適所以亂之也。

天門者,治亂廢興所從出也。既以身任天下,方其開闔變會之間,眾人貴得而患失,則先是以邀福。圣人循理而知天命,則待唱而后和。《易》曰“先天而天弗違”,非先天也,“后天而奉天時”,非后天也。言其先后常與天命會耳。不然先者必蚤,后者必莫,皆失之矣。故所謂能為雌者,亦不失時而已。

內以治身,外以治國,至于臨變,莫不有道也,非明白四達而能之乎?明白四達,心也,是心無所不知,然而未嘗有能知之心也。夫心一而已,茍又有知之者,則是二也。自一而二,蔽之所自生,而愚之所自始也。今夫鏡之于物,來而應之則已,又安得知應物者乎?本則無有而以意加之,此妄之源也。

其道既足以生畜萬物,又能不有不恃不宰,雖有大德,而物莫之知也,故曰玄德。

解讀:前面幾章老子對“道”進行了各種比喻和論述,那么人怎么做才符合“道”呢?這章開始講人應該如何修道。本章用了六個反問句,每句的后半句,似乎都是疑問,其實疑問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講出了修身、養性、治國、為學、處世等“道”的修習目標和方法,最后由“道”及“德”,講出了最符合“道”的“玄德”。

修身之道:“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載:語氣詞。營魄:即魂魄。魂屬靈,魄屬血,在此連用,指靈魂和身體。靈魂是精神上的,是無形的,而肉體是物質的,是有形的,身體是靈魂的載體,也是靈魂的工具。抱一:合抱為一。人在嬰兒階段,只知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一切順應人的自然本性,靈魂所要執行的,肉體就會跟隨,靈魂是引領著肉體的,也就是合二為一的。但是隨著對事物的認知和思考,眾人將本性使用在處理外物上,神智混亂而沒有條理,靈魂就會屈從于肉體。眼目局限于觀看顏色,口鼻局限于嗅聞氣味,欲望取代了本性,靈魂開始屈從于身體,偏離了人的初心和本性,就開始走偏道了,所以老子教導人們要抱一,讓靈魂引導、支配身體,使兩者不相分離,不偏離大道。圣人或者真人能夠做到本性安定而精神集中,不為外物所吸引,雖然以身體為它的居所,而靈魂所要執行的,身體都會跟從,靈魂常常引領著身體,這才是修養自身的關鍵。其實除了嬰兒和圣人,大多數人都很難抵抗外界的誘惑很容易走上偏道,比如我們常說白菜豆腐保平安,但是見到肉就不要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在名利面前就不淡定了;股市里很難克服貪婪和恐懼就容易犯錯誤等等,修身的重要性就是通過“營魄抱一”把偏離的拉回來,所謂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養性之道:“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我們知道嬰兒的皮膚是柔嫩的,身體是柔軟的,有彈性的,雖然后世有性善、性惡之爭,但是嬰兒是不知道辨別好壞的,也沒有欲望,本性是柔和溫順的,就有不爭的品德。隨著長大人的彈性越來越小,最后變得僵硬、僵化、固執,怎么養性才能保持像嬰兒身體柔軟、精神柔和的狀態呢?“專氣致柔”,專,聚集。致,極致。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和元氣凝聚起來,長久保持嬰兒般的柔軟狀態。精神沒有條理,氣機就會混亂,強橫的人喜歡爭斗,柔弱的人容易恐懼。神思調和,氣就不會妄自作用,喜怒在適當的場合才表現出來,這就叫做固守精氣。神是虛無縹緲的,氣是實在的、物質性的開始,虛的極致是柔,實的極致是剛。只有純凈的本性而固守精氣,才能溫和柔順。這也被修道的人稱為養氣之道,通過打坐、禪定等以達到氣息調和,神思柔順。后世之人多通過琴棋書畫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養心之道:“滌除玄覽,能無疵(cī)乎?”。我們通過心靈的活動才能達到精神和元氣相合,心靈就像一面鏡子,怎么才能保持心境明凈,不被世俗所淹沒呢?滌除,洗滌清除。洗滌清除什么,清除雜念和心頭偏見。玄覽:覽,是觀看的意思,這里又出來了個玄,玄覽就不是光用眼睛去看了,因為人的眼目觀察是有局限性的,用直覺和心靈去觀照,才會更深入、更廣泛,可以洞察一切。所以同樣的事物,我們每個人的看法卻不一樣,就是有的人用眼去觀,有的人用心去觀。清除雜念而深入觀照,能夠做到心中沒有毛病嗎,能夠不主觀嗎,能夠沒有偏見嗎,能夠洞察一切嗎?還是遠遠不夠,注意這個觀照,還有向內觀和向外觀,還有比對的意思,看看自己的良心是怎么看的。圣人在外不被魄引導,在內不被氣驅使,他已經把污垢洗凈了,于是他的心靈能夠感受廣闊的時空,知道萬物都來自于它們的本性,并將干凈和污穢的一樣看待,他的心靈也就沒有瑕疵了,這才是養心之道。大覺寺里有一幅牌匾“動靜等觀”,我們是不是能夠從中悟出點什么呢?

治國之道:“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在前面第2章、第3章老子講了無為和無為而治,無為就是要順其自然、為而不爭。一個人通過修身養性,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品德,就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就要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出力,這是每個人的初衷。但是一旦當了官做了領導,結果就不一樣了。且不談腐敗和專權,為了名、為了政績,他開始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了,將自己的意愿通過政令強加給百姓,那么善待百姓就成了害了百姓,治理國家反而使國家混亂。所以老子說能無為乎,就是能不能按照自然規律去做,而不是按當政人的意志去做。漢朝初采取了無為之治,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王莽篡位后,他的初衷是為百姓好的,但是他總覺得做得不夠好,朝令夕改,百姓無所適從,最終還是亂了。最近的退耕還林,種上果樹沒幾年又退林還耕了,還能長糧食嗎?可見只有采取無為之治,不胡亂妄為干擾百姓,才能稱得上是愛民治國。

處世之道:人處于天地之間,生存在變化發展環境之中,如何去處世呢?“天門開闔(hé),能為雌乎?”。天門:就是前面章節講的眾奧之門、玄牝之門,也就是自然之門。對人而言,指耳目口鼻等生來具有的感官,這些感官與外界接觸,如同一扇門。引申為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開闔:闔指關閉,即打開關閉,也指動靜、變化和運動。“天門開闔”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你的開關靈不靈,就是你在和外界接觸時能不能敏銳的察覺到事物的運動、發展和變化。另外一層意思是,當天門打開時,能不能不受外界的誘惑和威脅,認清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當天門關閉時,能不能像前面說的“玄覽”一樣向內觀,看看良心告訴你該如何去做。如何做到這些呢?“能為雌乎”。雌:這里并不是完全的指雌性,老子用雌來代表守靜、守柔、守弱。老子通過長期對事物的觀察總結出了一個規律,即“柔弱勝剛強”,后面第40章會講到“弱者道之用”。如果天門的開闔也就是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都能像雌性一樣安靜柔和,處境也會自然地安定,就會看清一切;按良心去做事,守弱無爭,萬物就會自然賓服,也就做到了厚德載物。這就是老子的謙柔不爭的處世之道。

為學之道:“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我們常說“知道”,就是對事物和道理已經有了解、認識了,而“明白”,就是對事物和道理已經清楚、掌握了。“四達”,四通八達,可以理解為對事物和道理融會貫通了。“明白四達”就是通過對事物和道理的本質和運行規律的掌握,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中國古代的學習就是通過對古籍的閱讀和參悟,對自然和事物的觀察和感悟,進而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不正是悟道的過程嗎。所以古代的文人通過學習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比如漢代的長沙太守張仲景可以為百姓看病,并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諸葛亮可以在南陽知天下事寫出《隆中對》。而我們現代學習的是什么?知識。我們都知道知識是割裂的、碎片化的,知識是隨著人們的探索而認識到的,所以是有時效性的,也是有局限性的,同時知識無限接近真理卻永遠達不到真理。近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說,并創立了相對論。但他到晚年覺得很多現象知識是解釋不了的,所以他改為研究哲學,哲學也解釋不清,他又去研究神學了。可見老子的“道”不是知識,它既精確又模糊,無處不在又無所不能。我們經常說上學的孩子“你這學是白上了”就是說他學了一堆知識卻不懂道理等于白學。而我們一旦做到明白通達,學習知識就太容易了。這就是我們小時候覺得學習很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變得容易了的原因,因為理解和領悟能力強了。“能無知乎?”,這里有兩個理解。一個是知通智,指智巧、心機,自己的心智明白通達了,能不用心機嗎?這是大智若愚的處世之道。另一個是人明白通達后沒有不知道的東西,但是卻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知曉的能力,這是為學之道。

玄德:當一個人通過修身、養性、為學、治國、處世之道的修習,做到心性豁達、徹底覺悟的時候,一切順應自然、順應規律,就是“玄德”。“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三國的劉備字玄德,就是從這來的。生之畜之:生,不塞其原;畜,不禁其性。生發,不阻塞來源;繁育,不干擾本性,這就是無為。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不塞其源,只是提供生長的環境,讓事物自然生發,這又有什么功勞呢?不干擾本性,只是提供事物按本性成長的條件而不是去阻止,讓事物按照自己的習性去發展,這又怎么能當作是自己的功勞呢?比如天地只是提供了陽、空氣和水,萬物長與不長、長的好壞是萬物自己的事,也感覺不到天地的功勞。我們生了孩子,為他提供成長的環境,他喜歡足球就讓他去踢,喜歡什么就讓他去做,至于能不能成功是他自己的事,成功了也不能說是父母的功勞。“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創造而不占有、有所作為而不自恃有功、生長而不隨意支配,這就是“玄德”。占有就是要為我所用,自恃有功就是讓人回報、主宰就是要為我服務,帶著目的就不是有德而是無德了。當一個人做到了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就認為自己有德了,其實已經失德了。真正的“玄德”是自己做了并沒覺得自己有德,也不讓別人感覺到自己有德,順應自然規律,這才符合“道”的無為。

本章涉及相關章節較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本章老子提出了在修身、養性、治國、處世、為學等多方面的思考,六個反問句雖然給出了修習的目標和方法,但是既然是反問句,就是告訴人們如果采取刻意的修習,也只能提高自身的修為,很難達到“無離”、“無疵”、“無知”等目的,而要達到“玄德”這種境界,只有采取“無為”的方式,遵守大道,順應自然規律。

閱讀 496觀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道德經》第10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
《老子》第十章解讀
《道德經》第10章 專氣致柔 原文和翻譯
《道德經》第十章 載載營魄抱一—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道德經第10章解讀
人生幸福的六個法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县| 鄂州市| 资中县| 乌审旗| 星子县| 曲阜市| 运城市| 高淳县| 临沭县| 恩平市| 河池市| 巫山县| 赤水市| 昭觉县| 施秉县| 习水县| 常德市| 丹江口市| 大丰市| 蒙城县| 临颍县| 广州市| 黑水县| 桂平市| 旺苍县| 商城县| 鹰潭市| 巩留县| 南阳市| 陵川县| 伊宁县| 禹城市| 体育| 彭阳县| 西乡县| 陆川县| 法库县| 广河县| 梧州市| 兰西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