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游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
《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肚Ю锝綀D》雖屬于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家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肚Ю锝綀D》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宋徽宗是畫史上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主導了中古畫風到成熟畫風的轉變。他大力推動畫院的發展,以皇家的力量促進了繪畫學的迅速成熟。他主張狀物精細入微,氣韻生動,以注重表達自然的生機為上,俗話“宋畫里有空氣”。在位時期畫學發展迅速,達到了歷史上第一個高峰,南宋畫成為第二個高峰,也是基于趙佶留下的雄厚家底。不夸張地說,趙佶是千年畫壇的奠基人。
趙佶繪畫水平很高,存世畫作數量較多,公認的真跡有《瑞鶴圖》《祥龍石圖》《五色鸚鵡圖》《六鶴圖》《金英秋禽圖》《御鷹圖》《枇杷山鳥圖》等。
《五馬圖》為北宋畫家李公麟創作的繪畫作品,無名款。現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
此圖畫的是宋朝元佑初年天駟監中的五匹西域名馬,馬旁各有一名奚官或圉人執轡引領。畫中無作者款印,前4馬后,各有黃庭堅簽題的馬名、產地、年歲、尺寸,卷末有黃庭堅“李公麟作”題跋:這些由西域諸國進貢的駿馬,馬名依序是“風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第五匹馬佚名,經考證可能為“滿川花”。畫中的5位馬官,兩位是漢人,其余的為外族,形貌、服飾、神情各不相同,但在氣質上卻有著微妙的類似之處。
畫家在白描的基礎上微施淡墨渲染,輔佐了線描的表現力,使藝術效果更為完善,體現了文人畫注重簡約、儒雅和淡泊的審美觀。自此之后,幾乎所有的白描人馬畫無不源出于李公麟的白描藝術。
《煙江疊嶂圖》是宋代畫家王詵創作的一幅設色畫,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煙江疊嶂圖》繪崇巒疊嶂陡起于煙霧迷漫浩渺空曠的大江之上,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奇峰聳秀,溪瀑爭流,云氣吞吐,草木豐茂,顯得蓬勃富有生氣。畫家以墨筆皴山畫樹,用青綠重彩渲染, 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訓之富麗。
王詵是一位頗有才氣的郭熙追隨者。他與宋神宗的妹妹結婚,其妻于1080年因病早亡。傷心的神宗認為王詵有失責之行,便將其逐出流放。1084年王詵回京城復職之后,創作完成了《煙江疊嶂圖》卷。圖卷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產生了重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藝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與此畫相關的詩詞歌賦、提拔、評論等。
王詵(1048—1104),字晉卿,太原(今屬山西)人,后徙開封(今屬河南)。熙寧年(1069) 娶英宗女魏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1079),因受蘇軾牽連貶官,落附馬都尉。責授昭化軍節度行軍司馬,均州安置,移潁州安置。元祐元年(1086)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卒,贈昭化軍節度使,謚榮安。能書畫屬文,工于棋。其詞音調諧美,語言清麗,情致纏綿。
《樹色平遠圖》是由北宋時期畫家郭熙所作的一副絹本墨筆畫,現收藏于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此圖無款,卷后有元明諸家詩文題跋。
《樹色平遠圖》描繪的是一河流兩岸樹色平遠的景色。畫中之景以河為界可分作前后兩部分。前景畫河流近岸,平地坡石,其上生古樹數叢,枝干盤曲伸張,樹上枯藤纏繞,垂蔓點水。開卷處為遠山野水,次而出現坡陀老樹,岡阜上筑有涼亭,正是文人雅士詩酒嘉會的理想佳處。
《江山樓觀圖》是北宋畫家燕文貴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山水畫,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此圖繪長江兩岸初冬始雪時景色,是將山水、人物相結合的一件畫作。畫卷上,寒風凄厲,初雪紛飛,江岸小橋,漁人行旅,浩瀚江水,漣漪層層,枯樹黃蘆迎風搖曳。苦于生計的漁民們,或駕著小舟穿梭江面,或架設網罟捕魚,或卷起褲腳在冰冷的淺水處布網,衣單裳薄的纖夫逆風拖船,騎驢奔波的商旅在寒風中瑟縮著身子艱難前行,寒冷之景,宛然在目。全卷人物神態生動,刻畫準確,魚鱗般的水紋用尖細流利的線條繪成,一絲不茍。繪坡石及樹木大多用筆簡勁老硬,皴法與墨染渾融,表現出一種清剛利暢的情趣,天空則用灑粉法彈出輕盈飄舞的飛雪,技法頗為別致。
圖中山勢挺峭,山石用小斧劈皴,筆法瘦勁。從山水取勢看帶有李成、范寬的山水畫特色。樓臺殿閣畫法嚴整工秀,一絲不茍,草木林巒刻畫入微,體現了北宋山水畫嚴謹工整的時代風格。
燕文貴(967—1044),北宋山水畫家,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宗時至汴梁于街頭賣畫,被畫院待詔高益發現并加以舉薦,后進入翰林圖畫院,甚得太宗賞識。作畫時常自出機杼,落筆命意不因襲古人,所畫景物清潤秀雅,又善于把山水與界畫相結合,將巍峨壯麗的樓觀閣榭穿插于溪山之間,點綴以人物活動,刻畫精微。
《九龍圖》是南宋畫家陳容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淡設色畫作,現收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九龍圖》描繪了九條形態各異的龍,或攀伏山巖之上,怒日圓睜;或游行于云空之中,雷電云霧掩映;或龍戲水珠、波濤洶涌;或雌雄相待,欲追欲逐;或架勢搏斗等等,將龍的種種神態情勢,刻畫得非常生動。
該作是宮廷繪畫與文人畫過渡時期,文人畫家陳容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陳容(1210—1260年)字公儲,號所翁,福建長樂人,南宋畫家,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曾做過福建莆田太守。詩文豪壯,暇則游翰墨,善畫龍,寶佑年間(1253—1258)名重一時。畫龍善用水墨,深得變化之意,潑墨成云,噀水成霧。傳世作品有《霖雨圖》《墨龍圖》《云龍圖》《六龍圖》《九龍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