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鎖,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從事保健行業十五年有余,一直致力于中國人的健康和長壽事業,因其良好的工作風范和出色的業績,多次受到嘉獎。2002年6月,被21世紀國際醫藥發展大會授予國際醫藥學特殊成就金象金獎..
更多 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不斷進行著新陳代謝,年輕人新陳代謝功能正常,多數人臉上沒有多余的斑點、皺紋和贅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功能減弱,人們臉上皺紋越來越多,身體素質越來越差。想要抗衰老,就要激發人的復原力,提高新陳代謝能力,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說到抗衰老,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在我看來,不管你做什么樣的努力,最終目的都是激發身體的復原力,讓身體自行修復,延緩衰老。
人體其實就像一部神奇的機器,它可以自動調整各種功能來修復自身被破壞的部位。但是,這種復原力會因為人為因素而減弱,超負荷工作、壓力得不到釋放、生氣變成常態、過量運動導致體力消耗過大等,都會讓復原力大打折扣甚至遭到根本性的破壞,這也就是人有復原能力,卻還會衰老的原因。
中醫有個觀點,叫“三分治七分養”,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防微杜漸,注重細節養生,適量運動,保證睡眠,同時還應該學會一些提升機體復原力的方法,例如疏通經絡、儲藏氣血等。只有這樣,復原力才能成為我們健康的保護神,幫助我們抗衰老。
“背后七顛百病消”,激發全身陽氣
“背后七顛百病消”是八段錦功法的最后一式,是一個提后腳跟的動作,做起來比較簡單。腳跟看著不起眼,卻有著很大的效用。人們在緊張和疲勞的狀態下,背部的肌肉通常也會變得緊張,血液循環變差。而通過顛一顛后腳跟,有助于疏通整個背部的經脈,振奮人體的陽氣,使氣血暢通,令我們的身體變得強健起來。
這一動作相對簡單,只包括一起一落兩個招式:
1.自然站立,兩腳并攏。
2.將兩個后腳跟抬起,頭部用力向上方頂。動作略微停頓,眼睛注視前方。
3.身體隨著腳跟忽然下落,眼睛繼續注視前方。
4.重復做三個動作7遍,再還原成原來的站姿。
在練習這一動作的過程中,注意雙腳始終并攏,只是腳跟提升和放下。初練習者很容易把握不住身體的重心,還會在腳后跟上提時端肩膀,這些錯誤都會使相應的健身效果不能呈現。而擺脫這些錯誤的正確做法是用五趾緊緊地抓住地面,雙腿并攏,做到提肛收腹,肩膀向下沉,百會穴向上頂。同時,腳跟下落時,咬住牙齒,輕輕震動地面,要全身放松,動作不要操之過急。這樣就可以穩住身體的重心了。
腳趾是足三陰和足三陽經交會的地方,腳趾抓地,踮腳而立,能使足部和全身臟腑的經絡都得到有效刺激,從而使全身血脈通暢,陰陽平衡。同時,踮腳而立還拉伸了腿部的韌帶和肌肉,提高了身體的平衡能力。此外,落地震動還能對下肢的關節進行按摩,讓全身肌肉放松。平時多顛顛后背,對于我們日常保健和抗衰老都是有好處的。
薏仁黨參粥——濕邪催人老,藥粥可祛濕
濕邪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癥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患病的人體內,是頑固的濕邪;看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濕邪埋伏在那里伺機行事
那么,怎么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體內有濕的人,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也有的人雖然大便成形,但沖廁所的時候會發現總有一些粘在馬桶上,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不便于觀察馬桶的人,可以從使用手紙上判斷,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干凈了,而體內有濕雅的人,得3~5張才能擦干凈。
很多人年紀輕輕出現衰老特征,比如皮膚粗糙、皺紋橫生、煩躁、焦慮等,也多是“濕”惹的禍。《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中說:“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虛證是因為體內有寒濕,而且中醫認為虛證的本質就是衰老。因此可以說,很多女人提前步入更年期,就是由于寒濕在體內作祟。
濕邪不祛,吃再多的補品、藥品,用再多的化妝品都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起不到根本的抗衰老作用。不過,濕邪再可怕也還是有對付它的辦法。《黃帝內經》指出,“濕氣通于脾”,脾胃受到寒濕之氣的困擾,人體才會出現前述癥狀。將這些濕氣和毒素都瀉去了,讓我們的身體重新溫暖起來,才是健康生活抗衰老的大道。
那么如何健脾祛濕呢?
這里推薦一款薏仁黨參粥,這款粥的食材只有3種,即薏仁、黨參和粳米,做起來也比較簡單。
取30克薏仁洗凈后濾去雜質,放入涼水中浸泡2小時;15克黨參洗凈后切成薄片,200克粳米淘洗干凈。三者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鐘。
粥熟后,可依據個人口味放入冰糖調味。每天早餐時食用,不僅能祛濕健脾,還能補氣補血。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服用薏仁黨參粥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祛濕健脾,但并非所有人都適合這種祛濕方法。比如,大便干燥、火氣大的人就不宜食用。
閉著眼睛單腿站,迅速提高免疫力**
練習這種功法很簡單,只需將兩眼微閉,兩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任意抬起一只腳,試試能站立幾分鐘,注意不能將眼睛睜開。 如果是睜著眼睛,我們會依靠雙眼和參照物之間的協調來調節自己的平衡,但閉著眼睛就只能調動大腦神經來調節身體各器官的平衡。這種方法更能集中意念,將人體的氣血引向足底,對于足寒癥效果奇佳,同時還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另外,我們的腳上有6條重要的經絡通過,通過這種調節,虛弱的經絡在感到酸痛的同時還得到了鍛煉,也就調節了經絡對應的臟腑。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規律,而生命的生長、發育、衰老、疾病、死亡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必定出現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失調,發生全身性、多系統、循序漸進的功能衰退。練習這種單腿站立,不光對腿腳寒涼有效,還能調節身體各器官平衡,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大家不妨一試!**
有老寒腿困擾的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腿的保暖工作。此外,還有一個極其簡便的方法能夠讓我們的腿快速暖和起來,那就是干洗腿。先用雙手緊抱左側大腿,稍用力從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腳踝處。然后,再用同樣的方式按摩另一條腿。這樣重復10~20遍,能夠疏通腿腳的經絡,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對于腿腳老化、平衡能力減弱的老人來說,非常合適。
學會敲膽經,壓力再大也不怕
要改善肝膽的功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經常鍛煉膽經。。《黃帝內經》上說“凡十一臟,皆取于膽”,可能很多人沒有想到,膽會排在所有器官之首,其實這里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按照中醫天人合一的思想,人體同十二時辰緊密相關,十二時辰正好對應著人體的12條正經,其中,子時就對應著膽經。子時膽經開始分泌膽汁,刺激著肝經開始凈化血液,十二正經就這樣一環接著一環地開始運行,這就好像接力賽跑一樣,膽經就是第一棒,假如膽經出現堵塞,必然會直接影響后面的經絡運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加快人的衰老。
在這里為大家推薦“敲膽經”這種方法,這是吳清忠先生在《人體使用手冊》一書中介紹的。只要每天在大腿外側沿著膽經的4個點敲打即可,每敲打4下算一次,每天左右兩腿各敲打50次。
敲膽經的主要目的是刺激膽汁分泌,調節肝膽功能,不需要太用力,只要將手舉起來后順勢敲打即可。如果敲出烏青通常有兩種原因,一是敲打的力度太大,可等烏青退了再敲;二是身體本身的凝血因子不夠,平時皮膚上也容易出烏青,可每周吃一次豬腳、阿膠等食物進行調理。
敲膽經讓膽經順暢了,人所有的憂慮、恐懼、猶豫不決等就都會隨著膽經的通暢而排解出去,那么,我們的肝膽必定會日益強壯而沒有無謂的損耗,身心也自然會健康快樂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懷孕的人不宜敲膽經,而且敲膽經最好在早上,不宜在晚上敲。
【抗衰小秘方】
有的人在敲了膽經后,晚上不容易入睡,這多是因為敲完膽經后,肝膽濁氣散開的原因。出現這種情況要停止敲膽經,多按摩背后的膀胱經,從玉枕到膀胱俞,從上到下,每天3~4次,每次8遍,幫助疏通體內垃圾排出。等睡眠恢復正常后,再繼續敲膽經。
“四寶粥”妙補脾胃,培“后天之本”
“民以食為天”,誰也離不開一日三餐。一個人如果想要抗衰老,維持和延續生命,首先就需要不斷地攝入食物,保證自然界中的能量和營養,能夠為機體新陳代謝的全面運轉提供能量。不過,還要使之轉化成人體所能吸收的氣、血、津液才行。
中醫養生保健,其實無非是補先天之精,益后天之氣,不過先天之精由稟賦而定,因此對后天之本——脾胃的調養就顯得尤為關鍵。如果脾胃不好,無法將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氣血,像漏斗一樣,吃多少漏多少,食物的真正功效自然發揮不出來。所以,要想抗衰老,一定要先把自己的脾胃調養好。
脾胃虛弱的人不喜歡喝中藥,平時對美食都沒啥食欲,更別提又苦又澀的中藥了。這時,我會建議他們喝粥。人們對此很驚訝:“喝粥?粥能有這么大的作用嗎?”其實我介紹的這款粥,跟別的粥不一樣,它是由4種“寶貝”組成的——蓮子肉、山藥、薏米、芡實。
做粥前,先在藥房將這四樣東西等比例配好,再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時候,放上幾勺。因為芡實的味道有點澀,所以有的人在開始喝這種粥的時候,覺得味道怪怪的。不過,逐漸就會習慣這種味道,人也會變得精神抖擻。為何這款粥具有益脾養胃的作用呢?這與其中的4件“寶貝”脫不開關系,現在咱們就來分析下四寶的作用。
1.蓮子肉
蓮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種子,中醫認為,它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多年來被視為滋補性食品。《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為“上品”,還稱之為“水芝丹”,說它能“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這里的“中氣”指的就是脾胃之氣。
在大自然的諸多植物中,蓮很獨特。一般的植物都生長在陸地上,吸收土中的精氣,蓮卻可以長在泥土中,既吸收土氣,又吸收水氣,因此蓮一身都是寶,蓮子心可以去心火,荷葉能夠降血脂,而蓮子肉則具有補脾胃的作用。一個人的脾胃好了,吃進去的食物能夠轉化為氣血滋養身體,人自然也就會身強力壯。
蓮子皮薄如紙,剝除時很費力,在這里教給大家一個簡便的方法。將蓮子洗凈后放入開水中,再加入適量老堿并攪拌均勻,稍等片刻后將蓮子倒出,這時候用力揉搓可以很快去除蓮子皮。
2.薏米
薏米像米更像仁,所以也有很多地方叫它薏仁。顆實飽滿的薏米清新黏糯,口感很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薏米還有很多保健功效。中醫上說,薏米能強筋骨、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清肺熱等。尤其是薏米利濕的效果很好。運化水濕是脾的主要功能之一,體內濕氣太重就會加重脾的負擔,所以薏米的這種祛濕作用,能夠為脾臟減輕負擔。
薏米性微寒,并不適合單獨煮粥食用。而且薏米不容易消化,所以盡量不要多吃,尤其是老人兒童以及胃寒的人,吃薏米的時候一定要適量,不要多吃。
3.芡實
芡實,味甘,性平,入脾、腎、胃經。芡實在補中益氣方面的功效和蓮子肉有些相似,不過芡實的收斂作用比蓮子強。如果脾胃虛弱,出現慢性泄瀉,芡實就像一雙有力的大手一樣,不會讓氣血白白流失。現代研究也證明,芡實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如蛋白質、鐵、鈣、B族維生素、維生素C、粗纖維、胡蘿卜素等,容易消化吸收,是補虛佳品。
4.山藥
山藥,性甘平,它是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清末最有名的大醫家張錫純在其醫學專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屢用生山藥一味,治療了許多危急重癥。在藥店通常有炒山藥和生山藥兩種,平時建議食用干燥后的生山藥。
山藥能補脾胃,對于脾胃虛弱的老人尤其適宜。針對那些脾胃虛弱、體質較差的老人,建議用山藥做粥,經常食用,以逐漸強健老人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