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是拒絕成長的借口”
前天,受邀為朋友的平臺做關于原生家庭探討的直播。朋友準備了好多問題,她問我答。看著她手里寫滿密密麻麻提問與提綱的幾張紙,我好奇究竟會有哪些挑戰的問題等著我。
第一個問題來了!
“有毒的父母會導致怎樣有害的關系?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說實話問題一出,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
在我的概念中沒有“有毒的父母”這一說法,因為父母也是人,也是懷胎十月、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時也是一個可愛而無邪的小嬰孩。他們也曾是懵懂無知,在成長的經歷中,經歷過怎樣的艱辛?受過怎樣的對待?遭遇過哪些挫折?經歷過哪些我們不曾體驗的境遇?我們真的不得而知。
可是,這里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的生命是經由父母而來,僅憑這一點,也值得向父母表達一份尊重和感謝。
父母其實是人生眾多角色當中的一個。而我們的普世價值觀里,賦予父母這一角色許多要求。例如:
-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要無條件的愛孩子。
-父母應該盡全力養育孩子。
-應該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成長的空間。
-父母必須確保孩子的安全。
-父母應該毫無保留的把所有的資源留給孩子。
......
有了這些標準就有了好父母與問題父母之分, 我們會因為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好父母而感到受傷,委屈,難過,悲傷,甚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受害者。事實上是我們自己把父母擺到了一個高高的位置,我們賦予了他們有太多的期待。如果不能把父母從神壇上放下來,放到一個與我們平等的位置,那我們失望與悲傷便成了一條跨不去的坎,阻礙了自己的成長,原生家庭就真的成了“背鍋俠”。
父母在他們所處的那個當下,已經是盡其所能了。而這個“盡其所能”是他們也處在求生存的狀態,也在抗爭著。若父母還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又怎能有足夠的精力來照顧和疼惜孩子呢?所有的人都不會在成年之前就已經滿足了他的發展需要, 也沒有人的父母是完美的。所以真的要撕下“有毒的父母”這個標簽,不然就是給自己的不幸找借口。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但作為一位成人,我們可以通過感受,聯結過去的傷痛與創傷,以成年人的視覺來重新看待那些事件,來改變我們的信念和體驗,建立新的認知,減少過去的事件帶給自己的影響, 療愈自己。然后向前邁進,完成孩提時代的未盡事宜,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完整。
如果原生家庭真的讓我們有怨懟,憎恨和隔離, 或許學習如何滋養自己,重新養育自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例如抽出時間獨處,定期在自然環境中散步,每天作息規律,聽優美的音樂,在日記中給自己寫信,描述你喜歡自己的哪些特質,在鏡子前,學會愛上自己身體的所有部分...... 除了自己, 沒有人可以為我們自己的幸福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