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陽九針穴歌
啞門勞宮三陰交
涌泉太溪中脘瞧
環跳三里合谷并
此是回陽九針穴
出自于《針灸聚英》的回陽九針穴,是臨床急救常用的有效穴,用于治療暈厥、陽虛欲脫,有回陽救逆之功。
這九穴分別為:啞門、勞宮、三陰交、涌泉、太溪、中脘、環跳、足三里、合谷。
01
啞門穴
散風熄風、開竅醒神 。
《內經》上講過,驚風抽搐之類的疾病,都屬于督脈失調、氣血不通。治癲癇取風府、啞門二穴,就在于二穴的位置重要,刺一穴而觸及旁經,能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尤其在于可以對督脈形成良好的刺激,從而調整氣血,調平陰陽。
02
勞宮穴
有人稱勞宮穴是“勞累了以后去休息的宮殿”。
① 手心搓腳心,心腎相交。 涌泉穴在我們的腳心,是腎經的一個穴位。是生命之泉的源泉。將兩只手心搓熱,用手心搓腳心100——300下,治療失眠、高血壓。 ② 手心捂眼睛,明目潤燥。 兩只手心搓熱以后,用手心捂眼睛1——3分鐘,可以養護眼睛,會立刻感覺到眼睛濕潤。 ③ 手心捂耳朵,心腎相交。 把手心搓熱了以后捂耳朵1——3分鐘,會神清氣爽。 要想心腎相交還有一個做法就是把中指插到耳朵里微微地顫動,對治療腎病非常好,但不要太使勁,只是微微地顫動,出來時候使勁一撥就可以了,耳朵就會感到特別清晰。 ④ 手心捂肚子,心腎相交。 一般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左手在上來護丹田捂肚子,用的就是勞宮穴。可以讓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⑤ 雙手合十,收斂心神。 雙掌合十,這個“合”不是完全合攏,而是中間稍微有一點點空。這個動作一是表示虔誠,同時也是收斂心氣,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人的心氣會收起來。 ⑥ 緊張或疲勞時,按摩勞宮穴。 參加面試會其它重要的場合,我們有時會緊張的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這時你可以按按勞宮穴(左手效果最好)。轉瞬間就會找到從容鎮定的感覺。
03
三陰交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三陰交對女人、對人體究竟有什么神奇作用呢?
① 保養子宮和卵巢。 人體的任脈、督脈、沖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同起于胞宮(子宮和卵巢)。每天晚上5點—7點,腎經當令之時,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子宮和卵巢。促進任脈、督脈、沖脈的暢通。 ② 緊致臉部肌肉,使臉部不下垂。 如果想在40歲之后,還能對抗地球的引力,保證臉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飲食要規律之外,建議經常在晚上9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健脾,因為三陰交是脾經的大補穴哦。 ③ 調月經,去斑,去皺,祛痘。 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匯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女人只要氣血足,那些月經不調的疾病都會消失。
而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只要每天晚上9點—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祛皺。不過,要堅持才有效果哦。④ 調治肌膚過敏,濕疹,蕁麻疹,皮炎。 皮膚之所以過敏,長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體內的濕氣、濁氣、毒素在搗亂。每天中午11點,脾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能把身體里面的濕氣、濁氣、毒素都給排出去。不出一個半月,皮膚就能恢復光潔細膩,干凈無暇了?!?/span> ⑤ 保持血壓穩定。 三陰交是一個智能調節穴位。當你血壓過高或過低,每天中午11點—13點,心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堅持兩三個月,能把血壓調理至正常值?! ?/span>
04
涌泉穴
涌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
涌泉穴最主要功效可概括為:
① 強身健體。
《韓氏醫通》指出:“多病善養者,每夜令人擦足心(涌泉),至發熱,甚有益。”蘇東坡著有《養生記》,把擦涌泉穴,視為養生之要術。
通過刺激涌泉,從而起到培補元氣,振奮人體之正氣,調整臟腑之功能,提高抗病之能力,達到強身保健之目的。
② 抵御疾病。
《蘇東坡文集》中記載:閩廣地區很多人染有瘴氣(瘧疾),一武將卻安然無恙,面色紅潤,腰腿輕快,后來發現其每日五更起坐,兩足相對,熱摩涌泉穴無數次,以汗出為度。
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梢?strong>按摩涌泉穴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具有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③ 治療失眠。
按摩涌泉穴具有引虛火下行、鎮靜,安神、降血壓等作用,可以加強'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功能。因此有助于治療失眠之頑癥。
④ 益腎固精。
涌泉穴為腎經之井穴,而腎藏精,主生殖,精宜藏而不宜瀉。如腎氣虛損、精關不固,則出現遺精、早瀉、陽痿之癥。按摩涌泉穴即可起到“培元固精”之功效,對防治遺精、早瀉頗有益處。
另外,艾灸涌泉穴值得一提。可于每晚最遲9點前用仲圣正啟心醫道·「4.0溫通專用艾條」灸涌泉穴15-20分鐘,可治療失眠以及多種疾病,尤其對虛寒證效果更好,但陰虛火旺者不宜用此法。
05
太溪穴
太溪穴:慢性腎病的良藥。
適宜癥狀:絕大多數腎臟疾病,特別是對患有慢性腎病,同時表現為浮腫、腰酸腿冷、渾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為明顯。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06
中脘穴
中脘穴:治療胃病的專家
中脘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屬任脈,為足陽明胃經的募穴,八會穴之一,腑之會穴,任脈與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經交會穴。
適宜癥狀:絕大多數的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同時號稱胃的“靈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主治各種胃腑疾患。
07
環跳穴
功效:利腰腿,祛風濕。
環跳穴具有利腰腿、通經絡之功效,常為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病證的首選穴位,尤其是坐骨神經痛患者,其癥狀以太陽經和少陽經循行部位疼痛最多,對該病點按此穴治療效果獨到,點按時舒展的下肢利于經氣的疏通,以達到通則不痛之目的。
“痹證”此病乃由風寒侵襲、經脈受阻、氣血瘀滯而引起,即“不通則痛”而引發。受寒、受潮可為其誘發原因。環跳穴與足三陽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刺激環跳穴能疏通氣血,治療足三陽經所過之病變,最終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08
足三里穴
效如參茸的滋補品
適宜癥狀:一切虛損性疾病,如治療營養不良引起的貧血、產后術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良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為強壯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之功。
09
合谷穴
抗擊疼痛的自然療法,疼痛的萬能穴!
適宜癥狀:各種疼痛,無論外傷還是內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尤擅緩解晚期癌癥病人的惡性痛。此外,還可以治療頭暈、惡心等各種異常癥狀。
歡迎點贊轉發
傳承中醫文化 惠及人人健康
讓我們一起努力~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如有癥狀請及時咨詢專業醫師。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