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人工智能時代,智能機器人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很多工作都可以完全交給機器人去完成,為我們節(jié)省了時間,方便了生活。比如,京東的儲物倉庫,原先需要二百人左右來管理,使用了機器人之后,僅僅只需要幾個人就完成了。
汽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工作,旅行,出行都離不開它,它已經(jīng)成為我們?nèi)粘4焦ぞ撸钠占暗矫總€家庭。
這兩種生活工具給我們帶來諸多的方便,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想到,這樣東西發(fā)明的鼻祖竟然都出自中國,有的在三千年前就已經(jīng)有雛形了。
根據(jù)中國歷史典籍《列子》中記載這樣一段。一天,周穆王帶領妻妾隨從去昆侖山打獵,途經(jīng)巴蜀一帶,在一個山腳下,他們遇到一個神秘的木匠,這個木匠是當?shù)胤浅S忻膸煾担o周穆王獻上一件自己精心制造的產(chǎn)品,周穆王看那東西十分驚訝,這東西有頭有軀干,有手也有腳,如同一個人站在那里,跟我們現(xiàn)代機器人十分相似。周穆王讓他唱歌,他就唱歌;讓他跳舞,他就跳舞。正當大家嘖嘖稱奇的時候,這個“機器人”忽然開始調(diào)戲起周穆王的愛妾來。周穆王的臉色一下難看了,木匠也不好意思。于是,他當著周穆王的面,把這個“機器人”拆了,機器人里面基本上是木制的零件。從此,這種技藝也從周穆王開始失傳了。
中國古代汽車的最初雛形是鼓車,這種車子設計構(gòu)造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計程車(出租車),而且它們之間的某些功能真的有些相似,但是,鼓車當時的用途不是用來載客的,而是用來測量距離的工具。車子上放置了一個鼓,車子每行駛一里,記數(shù)器就自動擊鼓一次,因此,鼓車又叫記里車。從某種意義上講,鼓車可以說是出租車的鼻祖了。
另外,諸葛亮發(fā)明的“木牛流馬”也與現(xiàn)在的汽車有些相似。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把木牛流馬說得神乎其神。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兵北伐,后方糧草運輸很困難。沒有糧草,無法打仗。諸葛亮便設計制作出了木牛流馬這種工具來運載糧食,書里稱贊木牛流馬簡直是巧奪天工之物。書里描寫,木牛流馬的動力源于一個類似現(xiàn)在的永動機,只要打開開關,就可以自行行駛,晝夜不歇。有了這種工具,蜀國再也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