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臘月十五日,迎來了狗年冬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老話常說:過了大寒,又是一年。過了大寒以后,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而今年的大寒是在臘月十五日,距離春節也就剛好是十五天,換句話說,還有不到半個月就過年了。大寒過后就是立春了,那豬年立春在什么時候?立春之后還冷嗎?有沒有倒春寒?
(1)2019年立春在什么時候?“寡婦年”是什么意思?
我們都知道即將過去的2018年是狗年,而即將到來的2019年是豬年。根據我國民間所用的干支紀年來看,逢“亥”的年份都是豬年,而2019年是己亥年,所以民間也俗稱其為豬年。農夫翻看了一下日歷,陽歷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4日是農歷豬年,其和2018年的農歷狗年一樣,也只有354天哦。
在古代的時候將一年365天分為24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之間是15.2天。今冬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是在臘月十五日,那2019年立春就是在臘月30日。這一天正好是民間的大年三十,所以立春和除夕是同一天,這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民間也認為這是非常吉利的,預示著明年會有好收成。不過,因為2019年立春是在農歷2018年臘月30日,這樣在農歷豬年的時候就沒有了立春。在民間的說法是,整個農歷年中如果沒有立春,那這樣的年份就被稱之為“寡婦年”,這也是為什么2019年被稱為“寡婦年”的原因。
(2)立春節氣之后還冷嗎?會不會出現倒春寒?
有人認為立春到了,春天也就開始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在古代的時候確實把立春當作是春天的開始,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不過在氣候學中,對于春天開始的時間是有著嚴格劃分的,其指的是連續五天平均氣溫超過了10℃,那就表示春天到了。所以,立春之后,只是意味著冬天即將結束,春季要帶來的前奏。那立春之后還冷不冷呢?
在民間還有這“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的農諺,這是因為在冬至節氣當天就開始數九了,而冬至后是小寒、大寒,然后就是立春了,這個正好是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由此可見,在正常年份,立春已經是六九頭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了,這時的天氣已經很暖和了,但是有些年份立春之后依然很寒冷,還可能會出現倒春寒,需要提前預防。
古人也總結了很多這方面的農諺,比如“大寒到頂點,日后天漸暖”,其說的是大寒之后,天氣就開始回暖了。不過也有“大寒天氣暖,寒到二月滿”、“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意思是在大寒節氣的時候天氣冷,那春天來得早,也比較暖和。反之大寒比較暖和,那么在立春之后還會冷一陣,還有倒春寒出現。
在民間還有“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的說法,其是根據三九、六九期間天氣情況來預測有無倒春寒。如果三九,或者是六九冷,那一般不會發現倒春寒。反之就會出現倒春寒。而六九頭正好立春,因此如果立春冷,那倒春寒出現概率就低,這是古人根據以往經驗總結出來的,準確率還是比較高的。
至于有些地方所流傳的“寡婦年,倒春寒”的說法,農夫認為是不太靠譜的,寡婦年是因為陰歷和陽歷兩種歷法時間的推移,前趕后錯而出現的,以此預測有無倒春寒是沒有依據的!喜歡文章的朋友,不要吝嗇你的發財手,記得點贊、收藏、轉發哦,謝謝大家的支持!(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