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是指處在城市化地區及其周邊地區,充分 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現代化設備進行生產 ,并 緊密服務于城市的現代化農業。都市農業是一種與城市 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農業現象,是都市 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時,農村與城市、農業與非農產業 等進一步融合過程中的一種現代化農業。
都市與都市農業的關系, 既有都市對都市農業的依賴 性 . 又有都市農業對都市的依存性,這種都市與都市農業 之間特有的相互依賴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從根本上決定 了都市農業的特征。從形態、功能和發展水平等各個方 面來考察 ,都市農業有以下幾個比較顯著的特征:
一、都市農業是無城鄉邊界的農業( 融合性 )
一般來說,為充分利用交通、信息、能源等資源, 工商企業都集聚在大城市 ,而農業則分散在廣闊的農村。 自古以來 ,城鄉分界可謂涇渭分明。隨著世界城市化進程 的加快,這一傳統觀念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在城市的擴 展過程中,農業以其優美的環境被保留下來,并在都市內 建立各種自然休養村、觀光花園和娛樂園,形成插花狀、 鑲嵌型農業。另~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形 成了城市滲透農村、農村滲透城市,城市和農村渾然一體 的局面,產生了許多農村中的 “城鎮” 和 “ 工廠” ,以及 都市里的 “村莊” 和 ” 田野”。最為明顯的是公共基礎設 施以及其它公共物品供給正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 ,傳統的 城鄉布局被打破,城鄉界限已日益模糊。都市農業的融合 性一方面體現在~產向二、三產業延伸滲透,農游兩業交 叉融合 ,另一方面體現在各種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先進 設施以及先進農藝相互交接融合,且逐漸走向和諧統一。
二、 都市農業是功能多元化的農業( 多樣性 )
功能多元化是指農業除向人類提供更多、更好的特 定產品以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基本需求之外 ,還承擔其 它日益增多與不斷擴大的社會、經濟、生態功能,包括 環境保護、國土整治、水資源管理、保持生態平衡、維 系 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擴大就業、推動和促進整個國 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等。傳統的農區農業主要是利 用動植物的性能生產滿足人類需要的產品,主要指糧棉 油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 而都市農業的生產、流通和經 營,農業形態和空間布局,都必須服從大城市 的需要 , 為市民的生產、生活提供服務,在服務中獲得經濟效益。 由于城市及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這就決定了都市農 業的形態、生產經營形式與功能的多樣化性。都市農業 不僅要充分利用大都市提供 的科技成果及現代化設施進 行生產,為國外市場提供 名、特 優 新農副產品,而 且要具有為城市市民提供優美生態環境,綠化美化市容 市貌,提供旅游觀光場所,進行文化傳統教育等諸多 面功能。臺灣地區弓I導都市農業向 “生產、生活、生態 相結合” 的三生可持續農業方向發展 ,荷蘭的設施農業、 日本的體驗農業、德國的市 民花 園、新加坡的農業花園 等多種形態都充分展示了城市對都市農業的需求 多樣性 以及都市農業功能的多樣性。
三、 都市農業是高度集約化的農業( 集約性 )
與其他地 區農業相 比,這一區域內的農業資源條件 表現為資本、設施、科技和勞動力的高度密集性 ,同時 由于都市農業與城市之間的密切關系 ,其農業環境、投 放要素、產業技術特性、結構及功能有一定的要求或限 制,從而使這一地區的農業同傳統的其他地區的農業明 顯不同。隨著都市農業區域中經濟地租的上升,在經濟 利益 的誘導下,都市農業轉向資本、科技密集和土地集 約型的發展道路 , 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高度企業化、 規模化、 科技化、 設施化、 市場化, 并實現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 , 為大城市提供所需的鮮活農副產品。 目前,圍外經濟發 達國家的農業有機構成甚至高過工業。日本東京、大阪 的農業基本實現了生產裁培園藝化 生產操作機械化。因此,與一般農區農業相 比,都市農 業更有基礎也更有條件從設施、 生產、 加工、 流通到管理, 形成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農業體系。 基地設施現代化、
四、 都市農業是市場一體化的農業 ( 開放性 )
都市 農業傍 依大城 市 ,可充 分利 用國際 大城市 發達 的市場、信息和交通網絡,跨越區域界限發展農產品生 產和交易。盡管都市農業有較高的地域性,但農產品的 生產、加工、銷售則以適應大都市市場和國際市場需求 為 出發點 ,農 產品在 市場上 實現大流 通是 都市農 業發展 的動力和生命。 · 如荷蘭海牙的鮮花交易,可同時接待世 界各國 2000 多個花商。一般~批花卉拍賣成交包裝后, 次 日凌晨即可在歐洲、美國或 日本市場上出現。阿姆斯 特丹奶?;厣a的肉類和乳制品銷往全世界 70 多個 國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市農業是一種工業化、市 場 化農 業。通過市 場 網絡 把千 家萬戶 的農 民與市 內、國 內甚至世界市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快速有效地根據市 場需要狀況組織農業生產要素配置。通過市場化帶動農 業產業化 ,進而推進農業的專業化、基地化。因而都市 農業突破 了小生產的束縛,充分利用都市發達的市場、 信息和交通網絡,跨越行政 區域,發展農產品和交易, 實施全方位的開放。開放范圍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及農 副產品深加工 ;開放方式由過去單純引進的買賣關系發 展到雙方共同投資建立合資企業和示范農場:開放項目 涉及 畜牧 、水 產、蔬 菜、瓜果 、花卉等 ;開放 內容 既有 引進 資金 、設 備、 品種的硬件 合作 ,也有 引進技 術、管 理的軟件交流等。
五、都市農業是具有準公共產品特性的農 業 ( 外部性 )
都市農業是經濟、生態、社會、文化等多功能的綜 合體現,都市農業的產品不僅包括商品,而且還包括一 些公共物品,多樣的商品和非商品聯合存在。因此,都 市農業功能 般分為商品性功能和非商品性功能。這其 中,農產 品生產屬于商品性功能,而國土資源保護、水 資源養護、自然環境保護、自然景觀保護、自然景觀形成、 傳統文化繼承等屬于非商品性功能。而都市農業這種外 部性 ,不能從 市場 交換 中獲得相 應 的補償。 因此 ,都市 農業具有品生產意義上的生產性農業。多功能農業的受益者首先 是整個社會,其次才是農業的經營者,這就意味著農業 問題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微觀經濟問題而是問題,都市農業正 日益成為一個社會事業部門,而作為 個產業經濟部門的屬性在不斷弱化。從這個意義上講, 都市農業的非商品性功能具有較強的外部性,都市農業 本身具有準公共產品特征。明確 了這~點,對都市農業 的發展理應得到整個社會的廣泛支持。 個社會事業部 、 ] 的屬性 ,日益不同于傳統產 個宏觀經濟
六、都市農業是需要重點加以保護的農業 ( 脆弱性 )
都市農業是依附于都市經濟勢力的農業 ,是存在于 都市內部或緊鄰都市的農業,這其中,土地作為一種資 源顯得尤為稀缺 ,而在城市化進程中,都市農業較之其 它占主導地位的工業、商業和居住用地,其經濟上的競 爭力通常顯得不足,這就使得都市農業在空 現一種不穩定的趨勢,常常被其他經濟活動所抵 占。與 分布上呈 此同 時,城 市環 境污染和 生 活垃 圾 的排放直 接破壞農 作 物的生長,使城市邊緣農業生產率下降。因此,都市農 業最容易受到都市開發、農業用水污染、光照不足等 自 然環境惡化的影響。從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和經濟政策 看,如對都市農業棄之不管,都市農業則隨時有可能從 都市中消失。所以,為 了保證都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就需對 都市 農業采 取有效 的保護 ,才能避 免都市 農業成 為過渡性的 、夕陽農業的厄運。
綜 上所 述 ,我們 對都市 農業 的基本特 征應 有一個全 面 的認識 ,從 而進一 步強化 政府 在都市 農業發展 過程 中 的作 用 : 是積極 采取 多種形式 ,宣傳和 推廣都 市農 業 的理念,增強政府管理層、規劃部門及社會各界對其功 能與作 用的認識,并將其納入城市發展政策與規劃的制 定之中,并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予以保障。二是加強政 府對都市農業用地的保護力度 ,完善配套鼓勵都市農業 發展的優惠政策,抵御城市開發的壓力。三是加強政府 對 都市農業基礎 設施 建設的投入 ,加快建立產前 、產 中、 產后一體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都市農業的可持續 發展能力。四是加快構建都市農業投融資機制,形成政 府投入為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都市農業產業 投入新格局。五是積極培養都市農業各類專門人才隊伍, 逐步培養新型農民,提高務農人員的整體素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