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新聞網]
編者的話:“6月10日安博教育官方博客上發表了《交友和閱讀: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一文,有留言說如果能有如何具體操作就更好了,因此小編找了這樣一篇文章,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和方法。但是在教育過程中,不同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還是應該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來制定教育計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祝愿家長們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
對每一個人而言,閱讀都應成為終身的良好習慣。而閱讀帶給孩子的積極意義則更為顯著。
然而,面對圖書市場林林總總的圖書,家長如何指導孩子正確閱讀?浩瀚的圖書海洋中,什么樣的書才是孩子們喜歡閱讀的?生活中,家長又該如何培養和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電話采訪了知名家庭教育專家何振研究員。
何謂好書?
記者:關于閱讀的重要性,多數家長都清楚。但是,究竟怎樣才能激發和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何振:是的。家長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應遵循三個方面:
首先,把“閱讀興趣的培養和求知欲的激發”放在首位,而不是讀什么樣的書;其次,家里要有可閱讀的書和寬松的閱讀環境與氣氛;最后,要在閱讀內容上有所把關。也就是說,父母要有引導和選擇。
記者:親子之間總是有這樣的矛盾:孩子認可的,父母未必認可。閱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怎么解決呢?
何振: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家長必須要明白“對于孩子,什么樣的書才是好書?”。我的觀點是:健康的書,孩子喜歡的書,就是好書!
讀書,興趣很重要。如果孩子自己對書沒有興趣,家長是很難讓他讀得進去的。那么,家長認為的好書,一定要得到孩子的認可。所以說,健康的書,孩子喜歡看的書,就是最好的書。
淡化閱讀的功利色彩
記者:一些家長常抱怨:給孩子買了許多書,孩子也看了。但問他從中學到了什么,他卻一問三不知。家長對此有些無奈,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何振:一些家長的確存在這樣的煩惱。這也是我們家長的功利心在作怪。有些家長對閱讀的認識比較膚淺和狹隘,認為讀了一本書,就應該馬上從中有所收獲。但是,對于低年級或者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來說,要讓他馬上理解和記住所讀內容是不現實的。所以,家長對孩子的閱讀不要有具體的要求,更不要強迫孩子閱讀和守著孩子閱讀。這樣的行為非但起不到任何效果,而且還會產生副作用。
家長還要注意:切忌考問孩子和打擊孩子。如:“你有沒有記住什么啊?”、“知道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嗎?”、“能不能背一段給我聽聽?”、“不認真看的話下次別想再買書了。”……這些傷害性的話語,不但不能提高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還會挫傷孩子的閱讀積極性,降低孩子的閱讀興趣與求知欲和進取性。
記者:那么,針對孩子讀書時的一知半解情況,家長能做點什么呢?
何振:培養孩子閱讀,先不要求他求記求解,也不要求他求時求量。閱讀是一種循環。“你看的書越多,越會想去看更多的書,你看的書越多,就越會去求知,就越能去理解和記住新的東西”。閱讀首先是量的積累,其次是質的變化,厚積薄發。書讀得多了,自然就記住了,意思自然也就明白了。
這里重申一句:閱讀最重要的不是內容的選擇,而是興趣的培養與閱讀習慣的養成。否則,即使家中名著滿架,孩子也會熟視無睹。
閱讀內容因人而異
記者:有些家長發現別的孩子在閱讀一本書,自己也認為不錯,就買給孩子讀,但是孩子絲毫不感興趣,于是家長就會很失望,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好學。
何振:對于閱讀,家長最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給孩子買書上,而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培養上。
即便是同年齡的孩子,相互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更不用說愛好的不同了。適應我孩子讀的書未必適應你的孩子,我孩子喜歡讀的書未必你的孩子也喜歡。比方說,我的孩子在二年級時就開始讀物理學,可很多孩子對此絲毫不感興趣,也讀不進。既然他喜歡,那么,我就不能因為擔心他不能完全理解,或對他學習考試沒有直接幫助而干擾和左右他對此書的愛好。
記者:也就是說,閱讀也要因人而異?
何振:是的,你說得很對。一般來說,幼兒對動物類的書比較感興趣;小學生對科幻、科普類讀物比較感興趣。年齡不同,愛好各不相同。
●小貼士
網友支招:
給孩子喜歡閱讀的理由
童心:1、與孩子閑聊時,故意談論自己看過的一本書,借此引起孩子想去閱讀的欲望。2、平時多帶孩子逛書店,親近書籍。3、把書放在沙發、茶幾或床頭等孩子經常活動的地方。
真真:我會給孩子講述書中最精彩的部分,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問他:想知道后來發生了什么嗎?引導孩子自己去看書。
飛雪: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當父母自己手不釋卷時,孩子就會受到鼓舞,也拿起書本閱讀。倘若自己整天坐在電視機前或麻將桌邊,卻要求孩子讀書,結果如何,不言而喻。
●嘉賓簡介
何振,上海正向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家庭教育問題研究實踐專家,現任多地教育局、婦聯與團
委的家庭教育專家顧問。
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
記者:有些家長很苦惱,無論他們怎么誘導,孩子就是對閱讀不感興趣。
何振: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走了三條途徑:
一、多買孩子喜歡的書給他看,同時引導他閱讀相關的書籍。有些家長買書只考慮這本書對學習成績有沒有幫助,如一課一練、作文集等。事實證明,這種書買得越多,孩子越厭學。
我孩子平時喜歡看奧特曼的書,我就買了大量這方面的書給他看,然后引導孩子再去閱讀與之相關的書籍,如:機器人、科學、《十萬個為什么》以及恐龍、動物和植物等書籍。雖然他今年才8歲,卻已看過400多本書,閱讀的書籍類型幾乎無所不有,甚至包括非常枯燥和深奧的物理學和化學。
二、不斷給孩子買書,營造書香家庭的環境。有了讀書的氛圍,在不干擾孩子的閱讀選擇的同時,也不對孩子的閱讀時間和數量做具體限制,那么,隨著家中藏書的不斷積累,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愛上閱讀。
我在測試中發現:如果一個讀小學二年級的孩子,除了課本還有100本以上的書的家庭中,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喜歡閱讀。所以,我建議家長每個月給孩子買100元以上的書。這樣,小學畢業時家里就會有近800本書。通過這800本書的閱讀,孩子不但會喜歡上讀書,得到的信息量也會比課本大許多。
三、做一個聆聽者,分享孩子閱讀的感受。當孩子把自己所學知識講給你聽時,不管他表達得是否具體和正確,你都要專注地聆聽。當講到你所不知道的事情時,你要從語言和表情上體現出你的驚喜和對孩子由衷的欣賞,承認我們的無知,孩子就會從我們的“無知”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