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廣天地]晚秋黃梨栽培技術(20140512)
晚秋黃梨原名為廊坊08號梨,是1993年河北省廊坊農林科學院科技人員,在遼寧省北寧市發現的“三水”梨的變異類型,用8年時間自選成功的一個優良晚熟梨新品種。晚秋黃梨的抗旱、耐瘠薄能力良好,在沙地,沙壤土以及壤土地內均能生長。適宜在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份進行栽培。本片的主要內容有:晚秋黃梨品種來源;特征特性;建園定植;幼樹期管理;結果期管理、采收后的各項管理。
晚秋黃梨栽培技術:
1 晚秋黃梨的生長結果習性
(1)生長習性。晚秋黃梨樹勢較弱,樹冠較小,幼樹生長直立,4年生樹樹高2.5米,冠徑1.85米,干周16.5厘米,樹勢直立,枝條細弱,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屬于密植型品系。抗逆性較強,抗旱、抗澇、抗輕度鹽堿。但過度干旱可能造成次年成花量減少、果個小、產量低等。幼樹期易遭受梨癭蚊危害,沙質土壤易出現鐵元素缺乏癥。
(2)結果習性。晚秋黃梨開始結果早,個別單株栽植當年結果, 第2年結果率達86%,第3年達到高產和穩產,平均株產果12千克以上。花粉量中等,自然結實率74%,花序結果率67.3%,生產上可不配置授粉樹。但為了確保坐果質量和提高坐果率一般要配置相應授粉樹,授粉樹以皇冠、圓黃為宜。比例為5∶1。前期以腋花芽結果為主,3年后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抗風性強。基本沒有自然落果。
(3)果實經濟性狀。晚秋黃梨果形扁圓,果個大,平均單果質量450克,最大1600克;汁味甜,具有哈密瓜的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果皮薄,黃褐色,套袋后淡黃色;果點大但不明顯;果肉白而致密,石細胞少,清脆可口;極耐貯藏,自然條件下可存放80天以上。
(4)物候期。晚秋黃梨在民權縣花芽萌動3月中旬,初花期4月5日,盛花期4月8日,終花期4月18日,花期14天左右。4月下旬展葉,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果實膨大期。10月上旬成熟。從盛花期到果實成熟145天左右。11月中下旬落葉。
2 配套栽培技術
(1)密植栽培,早產高產。由于晚秋黃梨具有成花容易,結果早的特點,為此,前期豐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密植,栽培密度為2米×3米和2米×4米。每畝栽植111株和84株,兩種栽植密度前者比后者第3年平均每畝多產梨400千克。
(2)合理負載。為了節約樹體營養,使樹體合理負載,生產高檔優質果品,我們進行了疏花疏果。疏花疏果宜早不宜晚,疏花從花芽現蕾期開始,疏果于花后30天完成。疏花時按照每20~30厘米留一個花序,其余全部疏除;疏果時每30厘米留一個單果,一次疏成。
(3)果實套袋。晚秋黃梨為褐皮梨,內在品質高,但外觀不理想,需要套袋栽培。應選擇外黃內黑的大型紙袋。套袋時間在謝花后30~45天,幼果如拇指大小時套袋,10天左右結束。套袋前一定要噴殺蟲殺菌混合藥1~2次,用藥對象主要針對梨黑星病、輪紋病及梨木虱、黃粉蟲等。
(4)樹形采用疏散分層形,樹體主干高約40厘米,樹冠高約2.5米。定植當年可在40~50厘米處定干,若苗木細弱應在基部4~6芽處重截,促發強枝。第2年,在定干附近抽發4個以上長枝,即可選留第1層三大主枝。此時修剪要求弱枝輕剪,多留枝芽,促其粗壯,強枝重剪,以平衡三大主枝的生長勢。中心干可在1/2處重剪。第3年,中心干選一斜生枝于1/2~2/3處短截,其余剪除。選角度較開張枝繼續作主枝延長枝,于1/2~2/3處剪截,剪口芽朝外。將與中心干距離在50厘米以外的輕截留作副主枝,50厘米以內的可拉平作輔養枝。
(5)實行配方施肥。根據晚秋黃梨特性,制定科學的施肥方案,加大有機肥和鉀肥的使用量,具體配方為∶氮∶磷∶鉀=1∶0.5∶1,配以微量元素硼、鋅、鈣等,在具體的施肥過程中,根據樹勢、樹齡不同、生長季節不同施肥,一般前期偏重氮磷肥、中后期偏重磷鉀肥。
(6)合理灌溉。水分對晚秋黃梨的生長發育、果實品質影響巨大。所以在晚秋黃梨生產中,除了花期前后、新梢生長期、果實膨大期保證充足的水分外,其他時期一般不灌溉。
(7)果園覆草。每年于麥收后在晚秋黃梨園內覆蓋作物秸稈或雜草,厚約25厘米,覆草后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改善根系生長環境,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和分解活動,提高土壤營養素。據調查覆草比不覆草的土壤氮、磷、鉀有效成分相應提高55%,28%和29%。果園覆草可有效提高果實品質,增加梨園經濟效益。
(8)防治套袋梨果黃粉蟲、康氏粉蚧。套袋后易發生的蟲害主要是黃粉蟲、康氏粉蚧等。可選用專制的套果藥袋,利用紙袋上的藥劑來預防和殺滅病菌害蟲。如無專制藥袋,也可將自制的果袋放入殺菌劑和殺蟲劑中浸泡,取出曬干后再套果對防治黃粉蟲、康氏粉蚧等效果十分理想。
晚秋黃梨幼樹栽培技術:
1 立地條件選擇
晚秋黃梨對土質要求不嚴,砂土、壤土、老土、黏土均可種植,但以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質地為最好。應選擇果園附近應有充足的深井水或河流、水庫等潔凈水源,以滿足梨樹不同時期對水分需要,特別是果實膨大期不可缺水。
2 品種配置
一般梨樹均為異花授粉樹種,盡管晚秋黃梨自花結實率很高,但為了獲取高產、穩產,仍然提倡配置授粉樹,只是可減少授粉樹種的配置量,一般按9∶1配置為宜,即主栽品種9株,要配置1株授粉樹。為了均勻配置,提倡隔行栽植授粉樹,即每隔4株主栽樹種栽1株授粉樹,授粉品種以愛宕梨、黃金梨等品種為主[1]。
3 栽植
苗木選用一年生嫁接苗,栽植時期有春栽和秋栽2種。本地以春季栽植為主,此期間內盡可能早栽。該品種雖然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好,定植穴深0.8 m、寬1.0 m(高密栽培可挖溝,砂壤土不用挖大穴[來源:www.cyonE.com.cn/]),穴底鋪秸稈至20 cm深,然后分層施入有機肥750~1 500 kg/hm2,覆土鎮實,即可栽植。實踐證明,晚秋黃梨適合密度以2 505株/hm2為宜。面積在0.67 hm2以下的梨園,可按行距2 m、株距2 m規劃栽植,面積大的梨園可施實寬窄行栽植,即寬行3.5 m、窄行2.5 m,每1個寬行、4個窄行為1個種植帶,以便于機械噴藥和采收。
4 幼年樹管理
4.1 整形修剪
樹形采用疏散分層形,樹體主干高約40 cm,樹冠高約2.5 m。定植當年可在40~50 cm處定干,若苗木細弱應在基部4~6芽處重截,促發強枝[2]。翌年在定干附近抽發4個以上長枝,即可選留第1層三大主枝。此時修剪要求弱枝輕剪,多留枝芽,中心干可在1/2處重剪。第3年,中心干選一斜生枝于1/2~2/3處短截,其余剪除。選角度較開張枝繼續作主枝延長枝,于1/2~2/3處剪截,剪口芽朝外。將與中心干距離在50 cm以外的輕截留作副主枝,50 cm以內的可拉平作輔養枝。
4.2 水肥管理
全年澆水3~4次,可于花前、花后、果實膨大期及封凍前各澆1次水。春季干旱適度多澆,9月注意控水[3]。基肥于每年10月上中旬施入,施優質腐熟農家肥75 t/hm2,輔以適量的磷肥及微量元素,最好撒施后深翻。追肥以萌芽前、花前、果實膨大期為主,前期以氮肥為主,占全年追氮量的1/3,后期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4]。
4.3 花果管理
因該品種成花量大,坐果率高,一定要及時疏花。 盛花期,全樹全花噴0.3%硼砂和0.3%尿素及0.5%白砂糖混合液,可有效促進花朵坐果率。疏花在花序分離期開始,盛花前結束。一般每隔20~25 cm留1個花序,其余全部疏除,注意不要損傷花序下的芽葉[5]。疏果在疏花基礎上,依負載量每20~25 cm留1個單果,一定要一次疏成。
5 病蟲害防治
晚秋黃梨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炭疽病、黑斑病、白粉病等;害蟲有刺蛾類、蚜蟲、紅蜘蛛等。該品種抗病蟲能力強,在病蟲防治上比其他品種用藥少。
在晚秋黃梨黑星病、炭疽病、黑斑病、白粉病防治上,及時清除病果、病葉等病源物,保持樹體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在梨黑星病防治上,發芽前全園噴布3~5 °Bé石硫合劑,以鏟除樹上的越冬病源。5月以后,根據梨樹病情和降雨情況及時噴藥。一般第1次噴藥在5月中旬(病梢初現期),第2次在6月中旬,第3次在6月末至7月上旬,第4次在8月上旬。可選用的藥劑有1∶2∶200倍波爾多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62.25%仙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6-7]。在梨炭疽病防治上,從5月下旬或6月初開始,每15 d左右噴1次藥,直到采收前20 d止,連續噴4~5次。雨水多的年份,噴藥間隔期縮短些,并適當增加次數。藥劑可用200倍石灰過量或波爾多液,或50%敵菌靈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在梨黑斑病防治上,發芽前噴5 °Bé石硫合劑與0.3%五氯酚鈉混合液,果樹生長期噴藥次數要多些。套袋前,必須噴1遍藥,噴后立即套袋。噴藥在雨前效果好。可選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在梨白粉病防治上,7月中旬開始噴藥,共2次,藥劑有甲基托布津、福美胂、粉銹寧等。在刺蛾類害蟲防治上,結合秋季修剪鏟出蟲繭并深埋,摘除群集危害的蟲葉并立即埋掉或將幼蟲踩死;幼蟲危害嚴重時,在幼蟲發生期噴灑2.5%溴氰菊酯乳劑5 0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油600倍液,成蟲出現期(6月上中旬)每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8]。在蚜蟲害蟲防治上,梨花芽膨大露綠至開裂以前,是防治的關鍵時期,卷葉后施藥效果不好。可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25%敵殺死2 500倍液、20%殺滅菊酯2 500倍液等藥劑[9]。在紅蜘蛛害蟲防治上,主要在花前、花后和麥收前后,當每100片葉上雌成蟲超過20頭時,要立即噴藥。可選用30%蛾螨靈可濕性粉劑2 000液倍、螨死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15%達螨靈2 500~3 000倍液、1%滅蟲靈乳油3 000~5 000倍液等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