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人,所有人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但你知道嗎?如今已成共識的中國“四大發明”,發明權也曾被質疑,在中國“四大發明”背后,竟然還有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彩圖青少版中國科技通史》(全6冊)
江曉原 主編
接力出版社出版
風靡世界的中國紙:中國紙就是這樣取代西方紙的
在紙張出現之前,中國古人使用過的書寫紀事材料有甲骨、金石,以及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簡牘、絲絹制成的帛等。然而,這些都不是最理想的書寫材料。直到漢代蔡倫使用樹皮、繩頭、破布及舊漁網等隨處可見的原料來制作紙漿,就有了后來風靡世界的“蔡侯紙”。
也有人提出,造紙術的發明權應當歸屬埃及,因為埃及的紙莎草紙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了,即使中國出土的“灞橋紙”,在西漢時期便已經存在,也遠遠無法與古埃及紙莎草紙的古老程度相比。
但是為什么史學界依然公認中國擁有造紙術的發明權呢?那是因為古埃及的紙莎草紙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它只能用產自尼羅河的紙莎草的莖制作且沒有替代品。而經蔡倫改造過的中國紙,造紙材料非常普遍,世界各地都可以就地制造,因而便宜的中國紙逐漸代替了紙莎草紙。
西方人筆下的中國風情畫——造紙
印刷術的中韓爭奪戰
1966年,韓國發現了一本由木板雕版印刷的佛經經卷《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這本經書的印制年份是在751年之前,比敦煌石窟中發現的868年刊刻的中國《金剛經》還要早100多年。
韓國因此開始爭奪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權。但學者認為,該經書在韓國被發現并不意味著是韓國印刷的,理由是這本經書中多次使用了中國武周皇帝武則天的制字,而只有中國的刻版者才會遵從武則天號令使用新字。然而韓國人顯然不會承認,他們擁有本國出土的實物憑證,當然堅信該經書是由韓國印刷的。
1997年,中國學者向各國專家闡明了我們的觀點,鑒于中國學者還有美國、日本學者的不同意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未認可韓國的“印刷術發明權”和“金屬活字發明權”,只獲得了“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品”的認定。
泥活字,江蘇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陳列
現在的情形是,韓國人企圖爭奪中國的雕版印刷術發明權,不太成功,但也有一點兒小進展。在活字印刷上,他們要超過畢昇很難做到。但是在金屬活字印刷上,他們占了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他們比中國的金屬活字印刷要早。
火藥的巨大威力,橫掃了東歐大地
黑火藥的發明起源于中國,這幾乎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火藥的研究開始于古代道家煉丹術,最后丹沒煉成,卻發明了火藥。
據史書所載,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方士煉制不死之藥,中國的煉丹術士可能很早就發現了“火藥”引起的爆炸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發明了火藥。火藥被發明出來用作武器的時間不晚于北宋初年。由于宋代戰爭頻繁,火藥的新技術也迅速向四方傳播。
今天全世界戰事中廣泛使用的炸藥,都屬于黃色炸藥,黃色炸藥不屬于中國人的發明,但中國人優先擁有黑火藥的發明權是確定無疑的。因為在黃色炸藥發明以前,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已經通過元朝大軍的征伐傳遍了世界各地。
改變世界的指南針:小磁石譜寫大故事
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與海上絲路的開拓有著更直接的關系。有指南針之前,航海只能使用觀星的方法推算大概方位。指南針出現后,海員們可以確定方位,使得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成為可能,大大加速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一書中,有一條內容是:“磁石懸入井,亡人自歸。”“亡人”指的是在外迷路的人。意思是,將磁石懸掛在井中,則在外迷路的家人便能找到回家的路。這從側面顯示出,最遲在西漢時期,中國古人就認識到了磁石可以指方向。
指南魚,福建泉州開元寺泉州灣古船陳列館藏
東漢時期,王充在《論衡》中具體描述了司南的樣子:“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時的中國已經掌握了非常簡便且易操作的磁化手段,“司南”正式變成了攜帶方便的“指南針”。
1945年王振鐸復原的“磁石勺”司南
雖然古代希臘、羅馬的學者們很早就已知道了磁石能夠吸鐵的特性,但很長時間大家都不知道磁石的指向性。當歐洲人最終了解這一自然現象時,已經落后中國人1000多年了;而以磁石制造羅盤指引航海,落后于中國300余年;用人造磁石導航晚于中國人100余年。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人在早期使用的航海羅盤,是與中國人同樣的水羅盤,而且制作方法也與中國水羅盤幾乎完全相同。
回顧中國古代的科學文化成就,凝聚著古人的心血和智慧,有著燦爛而偉大的歷史意義。如今的中國正在變強,我們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理性、客觀地看待中國成就,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都是我們應有的文化自信。
編輯:袁琭璐